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让腐朽无能的满清朝廷更加风雨飘摇,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直接逼宫,年仅三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在隆裕太后的怀里退位了,不过民国政府对溥仪的待遇还是很好的,不仅让他继续生活在紫禁城里,并且每年提供一大笔生活费,还享受着外国君主的待遇。
然后溥仪每年拿着大笔的生活费,在一大群太监和宫女的陪伴下,继续在紫禁城里生活。不过皇宫里的人大手大脚惯了,即使生活费的数目很可观,也依然不够花,于是溥仪不停地拿出紫禁城里珍藏的宝物,让太监拿出去卖,以此来补贴家用,毕竟皇宫里的宝贝在这个时候,仍然是属于他私人的。总体来说溥仪的少年时代,在紫禁城里还是很快活的,虽说不是皇帝了,但是也不用为了钱发愁,皇宫中这么多的宝贝,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卖完的。
他每天在紫禁城里学英语,骑自行车,打网球,一下就过了十多年,直到一九二四年,冯玉祥占领了北京城,打着维护民国的名义要赶走溥仪,冯玉祥说溥仪是满清独裁的象征,必须把他从紫禁城中赶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那天溥仪正在太和殿前,与自己的英语老师打网球,在一旁的宫女们兴高采烈地为他摇旗呐喊,突然一支全副武装的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闯入了紫禁城。
领头的军官是冯玉祥麾下的得力干将鹿钟麟,他来到溥仪的面前直接宣读民国政府的命令,并且限溥仪在一个小时之内,带着自己的随身物品离开紫禁城,否则他就不再受到民国法律的保护了,听到这个命令,溥仪一下就慌了,在贴身太监的连拉带拽下,他回到了屋内开始收拾东西,满清的遗老遗少们这时都已经泣不成声了,好在有几个比较明白的人,他们劝说溥仪,离开紫禁城后最重要的东西就是钱,让溥仪多带些宝物再走。
于是太监们在收拾东西时,将许多珍藏的宝物全都放进了带走的箱子中,这时的溥仪特地把自己的贴身太监叫了过来,给了他一件宝物,并告诉他:“紫禁城我可以不要,但这件宝物我必须拿走,千万不能丢呀”,这件宝物就是乾隆时期的田黄三联印章,石质晶莹剔透,做工精美,是溥仪最喜欢的宝物。
这件宝物在之后的岁月里,跟随溥仪颠沛流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刑满释放才决定将田黄三联印章交给国家,现在成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