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1日凌晨,周总理告别了生活26年的西花厅,住进了305医院。
为何时间要在凌晨?难道是总理病危入院?——不不不,因为总理太忙了,没时间看病。
总理的身体一直不好,中央以及医务人员早就要求总理住院好好治疗,但总理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拖着。直到5月31日晚上,总理与马来西亚总理拉扎克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中马建交公报》,他拖着重病的身躯主持外交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即6月1日凌晨)住进305医院。
305医院,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组建于1969年7月1日。刚开始的时候,305医院只是一所战备医院,医疗条件以及医务人员肯定不如其他大医院成熟,那么为何总理要选在这里治疗?
原因有二,一是医院毗邻北海公园,与中南海的西花厅一桥之隔;二是305医院是中苏珍宝岛冲突后修建起来的战备医院,是专门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服务的,安全有保障,而且因为是新建的,里面的医疗设备还算先进。
不过也有缺点,总理得的病是膀胱癌,但是该医院没有泌尿科。
所以在确定总理要住进305医院之后,除了原本总理身边的保健医生和护士外,国家还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医疗小组,成员都是泌尿科、外科、心血管等方面的顶尖专家,其中包含了上海的熊汝城,天津的虞颂庭,协和医院的吴阶平以及其他大医院的名医们。
当然,这些专家们不是天天都呆在305医院的(总理也不会让他们这么做),他们一方面为总理治病,一方面也要抽出时间给医院的其他病人治病。
这里要提到一个人,叶剑英元帅。叶帅和总理的交情很深,两人相识起源于黄埔军校,当时总理担任的是政治教官,而叶帅担任的职位是教授部副主任,虽然分属不同的党派,但一点不影响两人的友谊。
叶帅借着与毛主席接见外宾的机会,将总理的尿检单拿给主席看。主席这才知道总理竟然病得如此厉害,于是他当即下令成立医疗小组,由叶帅做牵头羊主要负责周总理疾病的治疗。(这里要补充一下,6月1日为膀胱癌切除手术;而在之前的1973年3月10日,总理曾在玉泉山做了第一次膀胱镜检查和电灼术治疗。)
在总理住院之前,关心老友的叶帅,亲自到医院检查各项准备工作,甚至连医务人员的餐费、补助、伙食标准等都由他制定,总理上手术台之前,叶帅又来到专家就餐的厨房,向厨师们抱拳叩谢:“拜托大家了,让专家们吃好,也是照顾好总理,拜托拜托……”——言辞诚恳,真情流露,足见总理和叶帅情谊之深。
手术之后,叶帅每天都要来医院看望总理,有时来晚了,总理已经入睡,他就在病床旁的屏风外默默坐一会儿。
6月1日的手术之后,总理还在8月10日,1975年3月26日,9月20日和10月24日动过5次膀胱癌大手术。而1976年1月5日,总理的最后一次大手术是“结肠造瘘术”。
最后一次手术后的三天,即1976年1月8日,总理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终年78岁。
还要说明的是,总理虽然住进了医院,但他的心始终牵挂着国家,为此他把医院变成了自己的办公室。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
1975年4月3日术后开始在病床上接见外宾
1975年5月3日去毛主席处开会
1975年6月9日参加“贺龙同志骨灰安放仪式”,连鞠7个躬
1975年7月、8月、9月与邓公谈话,开会多达12次
1975年9月7日最后一次接见外宾(1月至此,外事活动达44次)
……
当然,在此期间,总理更有无数次熬夜办公、出外开会、作报告……只要人还有点精神,总理就不会闲着。
“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总理生前(1月7日)说的最后的话,对象是为总理治疗的吴阶平等专家。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理心中记挂的依然是别人,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总理!
总理,永远是中国人的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