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对兵权十分看中,有一些皇帝为了防止动乱,往往会将兵权从武将的手中收回,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据历史记载,大约从春秋末年开始,出现了发兵专用的“虎符”。虎符就是兵符,士兵见不到皇帝,但看到虎符,就相当于见到了本人,所以必须要服从,如何不服就是违逆皇帝的罪名。大多的新兵在训练时,第一节课就是认识虎符。既然士兵只认虎符不认人,为什么不仿制虎符,从而调动三军呢?
首先,虎符的制作工艺复杂,并不那么容易仿制。据资料,虎符的材质一般由黄金或是青铜铸成。其形状要求就高,古代对神话中的龙虎豹比较崇拜,所以虎符的最初原型就是虎豹。在我国的历史博物馆中曾有一枚虎符,其俯状,平头,翘尾等姿势,民间很难仿制。在虎符的颈部等处,还刻有篆书。每个朝代上面的文字还不相同,有“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甲兵之符”等等。
其次,虎符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造反。所以一般情况,虎符是一分为二的,一枚在皇帝的手里,一枚在统帅军队的将帅手中。如果皇帝用兵,就是派一个人,拿上皇帝的虎符,到军队中与将帅的虎符相结合,才能有调兵的权力。
最后,在军队中,并不是单单凭借虎符就可以调动军队。一般情况,在拿到虎符以后,一般会有朝中大臣相跟随,另一方面皇帝会下道用兵的圣旨。这样的话才可以。统帅军队的将士也大都认为这些调兵的将领。如果不认为,皇帝在军队中同样的安排有眼线的,有什么异样,他们会及时通知皇帝的,所以,这么严格的制度,是很难进行仿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