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藻
法国文学大师雨果说过: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一个人的心胸宽广,即使能力有限,仍然可以与人相处得融洽,事业和婚姻也容易得到幸福。
相反,如果一个人各方面都很强,但是喜欢与人计较,爱生气,则事业未必能够顺利,也许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今天讲的这个历史人物,就是一个因为心胸不宽广,把自己气死的人——郭子兴。
喜欢结交各路英雄,慧眼识英才
郭子兴,安徽定远人,喜欢结交各路英雄。至正十二年(1352年)春,郭子兴聚集了数千名年少体壮的青年,起兵攻占了濠州。
从此,他成了元末群雄之一,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也成了朱元璋生命中的贵人。
那天,正当郭子兴在自己的元帅府里,苦苦思索自己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围的时候,外面的军士,将一个疑似是元朝奸细的人,抓到了他的面前。
为什么说是奸细呢?
很显然,当时的郭子兴,正被元军包围,突然来一个投军的人,怎能不让人起疑心?
不过,郭子兴天生喜欢结交朋友,况且来人相貌奇特,气度非凡,他产生了兴趣,便问道:“你是奸细吗?来干什么”
当时还叫朱重八的明太祖朱元璋,平静地回答说:“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军的。”
郭子兴笑了笑,又问道:“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投军?你不用狡辩,等会儿就把你拉出去杀头!”
原以为,来人会表现出惊恐之色,可是对方却出乎意料地平静,只随口一声“喔。”
面对死亡,此人如此镇定,郭子兴知道此人并不一般。细问后,才知道来人是千户长汤河介绍的,这才确定了对方的身份,便将朱重八留到的军中。
对于朱重八来说,郭子兴对他有知遇之恩。
知遇之恩
刚进入军队的朱元璋,就表现出了他非凡的才能。作战的时候,他不仅更加勇敢,也更具有谋略,他遇事冷静,沉着。
仅仅两个月,朱元璋就被提拔为九人长。
在领导岗位上,朱元璋并没有丝毫懈怠,他不贪恋财物,每次得到的战利品,他都献给郭子兴,得到的赏赐,就全数分给士兵。
时间长了,朱重八渐渐成了郭子兴的左膀右臂。
郭子兴,有个朋友姓马,后来死掉了,留下了一个女儿托付给了郭子兴。郭子兴看上了朱元璋的才华,便将这位马姑娘嫁给了他。
这样一来,上司成了岳父,朱重八和郭子兴的关系又近了一步。
出现矛盾
当时,在濠州的统帅除了郭子兴外,还有四个人,以孙德崖为首,他们四人均是农民出身,只有郭子兴是地主。
这个差别,让其余四人和郭子兴产生了矛盾,反正就是怎么看郭子兴,都不顺眼。
一次,郭子兴在街上逛街,突然来了一群来路不明的人,将郭子兴绑了起来,回去就打了一顿,然后将他关了禁闭。
自己的岳父被关了起来,朱元璋自然是要救人的,不过,孙德崖也不好对付,他与朱元璋装傻,装无辜。
朱元璋也不是好惹的,他“只把参与打人的军士带到了孙德崖的面前,并且告诉孙,你的那些贪污公款、胡乱报销的烂账都在我这里,自己看着办。”
没办法,自己的把柄在他人手里,不放也不行。
郭子兴被救了出来,按理说,应该感谢朱元璋。可是,他却越来越讨厌这个年轻人。
原因只有一个:他比自己强。
作为一个领导者,不仅要有慧眼识人的能力,更要有容人的雅量。
可惜,郭子兴没有。
后来,郭子兴还让人把朱元璋关了起来,不过还是没想杀他。朱元璋也知道自己不招人待见,于是主动申请带兵出征。
郭子兴没有挽留,就把朱元璋派到了定远。
能走出去的是路,走不出去的是心
定远,有重兵把守,此去凶多吉少,郭子兴就是不想让朱元璋活着回来。
可是,他没有想到,困难是打不败真英雄的。
朱元璋不仅胜利了,而且连战连胜,还结识了二十四个业务精英。
二十六岁那年,朱元璋攻下滁州,此时,他的心中已经不仅仅是滁州,而是天下。
与此同时,郭子兴却被其他四个人,逼出了濠州城。
郭子兴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投奔朱元璋。
到了滁州,朱元璋不但不念旧恶,还把统帅的位置和三万精兵的指挥权给了他。
朱元璋的大度,让郭子兴非常感动,他曾问过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朱元璋说,如果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能忘记你的恩德。
这世上,记仇容易,记恩难!
朱元璋的胸怀,让他将仇恨化作了力量。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写得好:“一个人要显示自己的力量,从来不是靠暴力。”
可是,郭子兴学不来。
当时,在濠州城混不下去的孙德崖,赶到和州混饭吃,朱元璋攻下和州,就住在那里,他将滁州让给郭子兴把守。
郭子兴知道他的死对头孙德崖在和州,也急急忙忙赶到和州,将其抓获,而当时朱元璋已经和孙德崖谈妥,对方正准备离开。
孙德崖被抓,下面的人以为是朱元璋使得诈,便把朱元璋抓了,当作人质。
本来郭子兴挺高兴,可以将秀仇旧恨一起算算,可是朱元璋不能不救。
为了救朱元璋,郭子兴把孙德崖放了,可是却因此得了心病,过了一个月就死了!
结语
当初,因为妒忌,将朱元璋赶了出去,现在,又因为不能报仇,而把自己活活气死。郭子兴终究是没有走出心的围墙。
《菜根谭》说:“仁人心地宽舒,便福厚而庆长,事事成个宽舒气象;鄙夫念头迫促,便禄薄而泽短,事事成个迫促规模。”
心胸宽广的人,能享受丰厚长久的福禄,每件事都有宽广的景象;心胸狭窄的人、目光短浅,所以受享的福禄也微薄短暂,每件事都形成只顾眼前、遇事紧迫的局面。
所以,我们平时要宽大自己的心胸,免得因小失大,最后悔恨已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