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矗立过一座辉煌的帝国,它被称为西夏,又名大白高国。然而,元朝的一系列行为使得这个帝国丰富珍贵的文献随着帝国的覆灭而消失,不仅让后人研究西夏史陷入极大的困惑,也使得对宋、辽、金时期的历史研究缺乏重要的参考文献。西夏的历史文化因此显得越发神秘。
西夏是由崇尚白色、骁勇善战的党项羌族建立的大夏帝国,然而,它却在元朝狂暴的风沙中宛如蒲公英的种子般,只剩下碎片般的痕迹。公元1227年,西夏被元朝所灭,但元朝史官却对西夏进行了极为不充分的记录,仅有零星的传记,留下的资料稀少。这使得我们只能在有限的历史资料中努力探索,挖掘西夏的过去。
为何元朝对西夏如此漠视,甚至连一本正史都不为之编纂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首先,蒙古是游牧民族,其政治体系相对简陋,对历史的尊重远不如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政权。其次,蒙古崛起后,轻松地灭辽、灭金,也同样灭了西夏。西夏当时正值王德旺统治,国势已经疲弱不堪,对抗蒙古的努力未能奏效。蒙古人对西夏的灭亡视若无睹,使得后人对西夏的记忆几近遗忘。
随着近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西夏遗址的探寻,一些新的文献被发现。然而,这些出土文献多为佛经等资料,缺乏实录和国史,难以系统地剖析和解读西夏人的生活、习俗以及发展经历。
两宋享国三百二十年,辽代享国二百一十年,金朝享国一百一十九年,而西夏传十帝,历时近二百年。元朝人对西夏的轻视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蒙古崛起后轻松灭亡的西夏并没有为多么艰难取胜的政权。这使得西夏一度被后人所遗忘,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些不完整的历史记载。
为了弄清西夏的来龙去脉,历史学家们煞费苦心,通过翻阅史料了解党项羌族。党项羌族最早出现于《隋书》,在《隋书党项传》中称其为“三苗之后”,但西夏人自认为是鲜卑族的后裔,其起源仍然是一个谜。
西夏的历史因为元朝史官的疏忽和蒙古人的傲慢与偏见而变得扑朔迷离,使得后人在解读这段历史时面临极大的挑战。如今,通过考古的努力,我们逐渐能够窥见西夏的一些面貌,然而,其神秘的历史仍然是历史学家们亟待解开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