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年,随着一野解放大西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相继解放,因为缺乏地方干部,不少一野的干部转入地方工作,如2兵团政委王世泰。
对于长期在部队工作的他,上级找他谈话询问意见,他表示自己留在部队工作为好,请考虑更合适的人选。
他推辞的理由有两点:
第一,自己没有在地方干过,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开展工作毫无头绪。实际上真是如此吗?
自1930年投笔从戎后,他就参加刘志丹领导的部队,从此以后一直在部队从事军事工作。
到抗日战争时担任西北局常委、三边分区地委书记,实际上兼任过地方工作的。他在三边区工作2年,抓大生产、大练兵,三边分区下辖4个县,人口15.5万。这里有三宝:咸盐、皮毛、甜甘草。而且这里的商业贸易兴隆,市场繁荣,极大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
他领导下警3旅下辖3600兵力,要保障边区北线安全,维护地方安定,还要完成西北局生产、训练任务。三旅还有生产指标是粮食自给到25%。为完成生产任务,部队挖甘草、开荒种地。经过2年时间,全旅开荒2万余亩,全旅粮食自给52%,超额完成指标。
在大生产中,他亲自抓典型,树立榜样。可以说王世泰不是没有一点地方工作经验。
第二,他认为与邓宝珊交战过,又在一起搭班子,不合适。
上级让他担任省副主席,让邓宝珊担任省主席,原因很简单。因为邓宝珊长期主政甘肃,有影响力,有利于内外工作的展开。
抗战时期,俩人也是有交集的,王世泰在三边地区时,这一带驻扎邓宝珊的部队。邓宝珊是爱国将领,与边区是有来往,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王世泰说的俩人交过手,是指解放战争时的榆林战役,驻守榆林的是邓宝珊部,两次打榆林都未成功。
他们有合作,也有过交手,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在当时每解放一省,成立省委、省政府,一般都是由兵团级将领担任。如七兵团谭启龙担任浙江省委副书记,十兵团叶飞担任省长、省委副书记,五兵团杨勇担任省主席等。
考虑到甘肃的特殊性,他担任副职,此后就转入地方工作,而且长期在甘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