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日尧居
导语:大唐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朝代,它的衰败是由盛极一时而一下子转到极衰的地步。一般朝代的由盛转衰都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但是大唐的由盛转衰却是极为迅速。
一,郭子仪
唐玄宗李隆基创造了大唐盛世,但是大唐的命脉也在他手里差点就栽掉,好在这个关键阶段出现了一个中兴名将,他就是大唐的挽救者郭子仪。
郭子仪他为什么可以称之为大唐的挽救者,可以这样讲,郭子仪是成功遏制住安史之乱叛军嚣张跋扈的势力扩张的第一道王牌,也是最具实力的王牌,郭子仪的出现也成功的清扫了处于败势的唐军,最终重建唐朝。
郭子仪是名门之后,这个人喜欢兵法和行武,后来为了建功立业就参加了武举考试,在武举考试上得到了很不错的成绩,于是就是入朝成为了一个小武官。
郭子仪(697—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出身太原郭氏,是西汉光禄大夫、执金吾郭广意之子郭孟儒的后裔。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唐玄宗李隆基其实对于郭子仪也曾见过几面,但是他对这个人了解并不多,很多都是通过其他官员的描述而知晓郭子仪的本事。
二,忠孝两全
郭子仪母亲去世的时候,郭子仪就回老家守孝,然而就在守孝期间,安史之乱就爆发了。朝廷许多大量的人才效忠,郭子仪只能够去尽忠。
天宝十三载(754年)春,郭子仪兼任九原郡(丰州)都督、西受降城使、九原郡太守、朔方节度右厢兵马使。不久,郭子仪的母亲、赠魏国夫人向氏去世,他去职返家守孝。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于守孝期间被朝廷“夺情”启用,改封卫尉卿,率朔方军东讨安禄山。
郭子仪被重用后担任了朔方军的节度使,亲自带兵去讨伐安禄山,郭子仪的确是有两下子,在唐军节节败退的时候,郭子仪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安禄山的军队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的局面。
击败了反叛靖边军的郭子仪,还击败了很多安禄山军中的将领,把山西的许多领土都夺了回来,有效的遏制住安禄山的进一步扩张。
那么郭子仪占据的山西有什么样的军事地位呢?
三,智勇双全郭子仪
要知道当时的安禄山占据的地区以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为主,而山西就是安禄山大军的一个很重要的中心地区,打进山西就等于安禄山把胸膛势力给暴露出来了。而反叛大军为了包围郭子仪,就攻打河北,很快就把河北全境打下来。
这时候的郭子仪处境十分的凶险,几乎处于叛军的腹地,并且被层层包围,庆幸好友李光弼迅速的赶来解围,并且打进了常山,就等于给郭子仪开了一条生路。
两个好友一会兵立马就开始逐个击破,俩人先挑史思明下手,很快就占领了他不少地盘,史思明气的够呛,无奈之下只能往后撤。
史思明这个人比较爱面子,他觉得被别人打败是一种屈辱,所以又带着几万人跑来和郭子仪寻战,郭子仪看到史思明带着大军浩浩荡荡的过来,郭子仪只好迎战。
郭子仪就料定史思明的大军长途跋涉一定疲惫不堪,加上他这新军大多新兵蛋子,于是郭子仪简单的清点一些骑兵就去和史思明作战,500人的骑兵就把史思明的大军给打跑了,还抢了很多物资粮食。
郭子仪和李光弼的势力让安禄山坐立不安,就是这俩人也拖住了安禄山大军的脚步。
四,大唐战将
因为郭子仪就靠着打伏击战和消耗战,愣是活生生的把安禄山军队搅得的精神失常,白天战斗就够累了,晚上还被人家偷袭来偷袭去,被拖得疲惫不堪。
后来郭子仪看到时机到了,直接联合李光弼等人一同决战叛军,叛军直接被灭掉了四万多人,还抢了大片的物资,史思明战败逃跑,这一仗,河北的许多旧唐将领纷纷响应,于是收复河北。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退位,太子李亨继承了皇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对郭子仪和李光弼非常信任,这俩人都是唐肃宗的心腹。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八月,郭子仪和李光弼二人赶到灵武,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仍兼朔方节度使
这时的郭子仪提出联合回纥一同灭掉叛军,而此时刚好唐军因为轻敌被叛军灭掉了不少军士,于是唐肃宗就答应了这个要求,于是回纥和唐军第一次联手就灭掉了叛军的势力。
五,郭子仪的胸怀
叛军直接被打的节节败退。整个形势是大唐转危为安,一片大好,后来安禄山的叛军阵营内乱,安禄山被儿子杀了,郭子仪乘机收复了大片的领土,还把两京给收复了。
形势到了这个地步,叛军几乎是瓮中之鳖,无处可逃,就在胜利在望之时,这时候郭子仪却和宦官鱼朝恩有了间隙,鱼朝恩是宦官,因为这些宦官距离皇帝最近,他们的话在皇帝唐肃宗那里起到了作用。
鱼朝恩(722-770年),泸州泸川(今四川泸县)人。唐朝时期宦官大臣。
因为唐朝经历这次内乱,唐朝的统治者有些不信任将领,于是唐肃宗为了更好的管辖好部下,就在军中设立了观军容宣慰使,就是起到监督作用,而郭子仪军中的宣慰使就是鱼朝恩,两人的渊源就此开始。
唐军经历过相州大败,而郭子仪平时也不把鱼朝恩放在眼里,搞得鱼朝恩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再加上鱼朝恩就很妒忌郭子仪,就上书肃宗皇帝说相州之败其实是郭子仪轻敌导致的,这件事一度使君臣关系极度紧张,郭子仪因这事情被唐肃宗召回京师,郭子仪因此被夺走了权力。
后来郭子仪攻打吐蕃的时候,鱼朝恩这小人为了泄愤就把郭子仪的父亲坟墓给挖开了,把许多大臣吓到了,要知道当时郭子仪可是带领了几十万唐军在外征战,这事让唐代宗感到无言以对。
六,化解与奸臣的矛盾
郭子仪回来后,唐代宗专门找他说这事,郭子仪听完后也只是黯然的流眼泪,说到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的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
郭子仪并未归罪鱼朝恩,后来有一次鱼朝恩请郭子仪到家里做客,当时的宰相元载和郭子仪关系好,他就担心郭子仪遭遇不测,郭子仪只是笑了笑,只带了十几个人来到了鱼朝恩的府中。
鱼朝恩看到郭子仪就问:“你怎么带这么少的随从?”郭子仪就是实话实说,鱼朝恩听完十分感动,自此之后再也不为难郭子仪,并且还主动把郭子仪的父亲坟墓重新弄好,两人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唐军好不容易搞定了叛军,但是残留势力还是占据着许多大城市,于是郭子仪几次被重新任命为元帅,但是却因为一些小人作怪而导致自己多次上马,又多次下马。
后来吐蕃军也插手唐朝势力,并一度把唐代宗给打的仓皇向东逃走,唐代宗的这一举动寒了天下的心,许多百姓看到皇帝都逃跑了,那么自己留在这里有何希望,于是都纷纷东逃。
特别是代宗身边的小人劝说让皇帝定都洛阳,长安太过凶险,代宗就是答应了,并且马上准备迁都洛阳。
这个消息被郭子仪听到后,直接上书劝谏说到:“不可迁往洛阳,一旦东迁,则大唐西部江山危矣,否则吐蕃可破。”
代宗看完后,心里也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于是就不再打算迁往洛阳了,代宗重返长安,并且开始重用郭子仪,郭子仪也因此而重新正式上马。
七,郭子仪的威严
郭子仪用了几年的时间慢慢分化吐蕃,最后吐蕃看到占不到任何便宜,于是就索性退兵了。在郭子仪活着的时候,吐蕃几乎很少能够深入大唐腹地,大多数时候都是被郭子仪击败。
而郭子仪随着自己抵御吐蕃的无上功绩,朝中越来越多的大臣感觉郭子仪有些功高盖主,而郭子仪的朋友们也为郭子仪十分担心。
不过郭子仪早就知道会到这个地步,所以他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统兵期间几乎不敢犯任何错误。
后来吐蕃和回纥联合在一起,准备一起到大唐占点便宜。郭子仪知道后,直接亲自上阵站在城墙上,回纥的士兵就好奇,这个老头子是谁啊?这么不怕死?
回纥的将领们渐渐看清这是郭子仪就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说:“仆固怀恩说大唐皇帝驾崩了,您也去世了,中原没人主持,我们才过来入侵的。
”郭子仪就把仆固怀恩的谎话给戳穿了,回纥将领气的够呛,但是都打到这里了,又不能直接放弃了,回纥就有些左右为难。
郭子仪看到这一幕,直接带着十几个人就出来和回纥将领们叙旧,回纥将领们看到郭子仪还是如此精神抖擞,并且想起以前作战的时候,就把攻打大唐的想法给打消了,郭子仪和回纥的主帅和老将们一起喝酒谈乐,一场战争就这样被郭子仪给化解了。
事后别人问郭子仪不怕吗?郭子仪也只是淡淡说:“老夫年过不惑,就算无意被暗算也无关大雅。
八,善始善终
而郭子仪自己小心谨慎,可是自己的儿子和唐代宗的闺女的生活让郭子仪也是十分苦恼,自己的儿子性情比较暴躁,经常和公主发生口角,郭子仪的儿子生气的对公主说:“你仗着父亲是皇帝吗?我爹才不稀罕。”
这话把公主惹毛了,他跑到唐代宗身边去汇报,代宗说:“的确是这样的,郭令公要想当皇帝,天下就不是我们家。”
代宗还让公主回家道歉去,郭子仪这时候还在视察,听到这消息,气的胡子都起来了,回到家里就把儿子给揍了一顿,还绑到宫里找代宗请罪,代宗一瞧也苦笑不得,但是男女之间感情,还得他们自己来。
代宗和郭子仪一合计,演一场苦肉计吧,看看公主是否真的心疼丈夫吧,于是郭子仪打了儿子几棍子,棍棍皮开肉绽,公主看到了心疼丈夫,就跑过来求情,两夫妻从此重归于好。
广德二年(764年)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上奏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我,违背重要规定。
这时代宗和郭子仪还经常拿来作乐。郭子仪就是这样拯救了大唐的江山,同样的做人做事都是小心翼翼兢兢业业,也因此,郭子仪的一生还算善始善终。
郭子仪于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唐代宗庙廷,陪葬于建陵。
请关注百家号:日尧居,坚持原创,杜绝抄袭,希望网友们提出不同的看法,共同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