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世纪起,沙俄越过乌拉尔山脉,进入了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当时,这里非常荒凉且气候寒冷。
这里的原住民基本上都被沙俄征服,未被征服的则遭到消灭。因此,这块地区成了沙俄的领土。到了17世纪,沙俄开始南侵,逐步到达了贝加尔湖和黑龙江流域。
1689年,沙俄通过与清朝的《尼布楚条约》,获得了外兴安岭以北的控制权。那时这个地区严寒难耕,清朝也未将其视为重要。
1728年,经过与清朝的多次谈判,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再次正式获得了贝加尔湖地区。雍正帝和康熙帝面临的挑战相似,即必须集中精力平息西北的叛乱,因此只能对沙俄让步。
这使得广阔的西伯利亚成为沙俄的领土。当时的俄国人并未意识到这片冰冷荒凉的土地的价值,只是觉得风景壮丽,不占为有就太可惜了。
谁能想到,进入21世纪后,西伯利亚的资源反而成了俄国命运的救星。如果没有西伯利亚的资源,俄国的经济早就崩溃了。
日本曾经几乎占领了西伯利亚。历史上,真正威胁到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的时期是1917年到1922年间。这一时期恰逢沙俄灭亡,苏俄尚未完全统一。
因苏俄单方面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协约国视为背叛者,因此,14国联军从外高加索、摩尔曼斯克和远东等地向俄国进攻。
当时的苏俄还未能控制整个俄国,全国各地仍充满沙俄余波。特别是远东地区,仍处在沙俄余影之下。
这三个地区实际上无法深入俄国核心地带,从摩尔曼斯克前进,最多能攻下芬兰;从外高加索进军,最多能够控制外高加索全境;远东离莫斯科更是遥远。
这些是苏俄能够存续的主要原因。
但协约国对远东地区的侵略,几乎改变了俄国和日本的命运。为什么呢?
自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发展迅速。特别是1895年的甲午战争后,从清朝获取了大量赔款和领土,实力大增。
1902年,为抗衡沙俄,日本与英国结盟。在英国的支持下,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从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一路走来,可谓是一帆风顺。
因此,在1917年沙俄崩溃后,作为协约国一员的日本,是最积极进攻远东地区的国家。相比其他国家每次只派遣几千兵力,日本却派出了七八万大军。他们野心勃勃,希望直接占领远东、贝加尔地区甚至整个西伯利亚。
当时日军已经抵达贝加尔湖畔。关键时刻,苏俄设立了远东共和国,表面上与俄国划清界限,实际上仍由苏俄人领导。
协约国觉得无趣,纷纷撤军。日本支持的代理人也不管用,强行占领这些地盘会面临国际压力,因此只能无奈撤退。到了1922年,日本撤走了留在海参崴的最后一批军队,彻底与西伯利亚告别。
多年后,日本不再顾及国际舆论压力,侵略我们时,可能是为了弥补当年未能占领西伯利亚的遗憾吧?
日本的遗憾成了俄国的幸运。日本败退后,远东共和国立刻宣布加入苏联。事后日本愤怒不已,却无力回天。
可以说,包括后来的俄国在内的苏联,并非通过战争重新获得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而是通过巧妙的政治操作实现了这一目的。
但新成立的苏联在各方面都相当落后,要保住这么大的地盘,若不能迅速发展工业,则难以为继。
因此苏联实施了多项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工业。二战后,苏联获得了德国大量工业设施,为其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20世纪60年代,苏联迎来发展高峰。在赫鲁晓夫的推动下,开发西伯利亚的议题被提上日程。
按照当时的勘探结果,西伯利亚这片寒冷之地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生铁等资源,这些都是工业必需品。
当时的计划是,在1965年之前,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要支撑起苏联所需煤炭、生铁的半数,石油需求的三分之一。
此外,西伯利亚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为苏联提供半数电力的水电站也在建设之列。
首期工程主要在叶尼塞河至贝加尔地区,这里位于苏联中部,资源转运方便,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贝加尔地区,原本由雍正帝主动让给沙俄,显得缺乏远见。
苏联在此建设了伊尔库茨克水电站、波洛茨克水电站等大型水电站,并开发了泰梅尔煤田、通古斯煤田、坎斯克-阿钦斯克煤田等大型煤田。
1964年在秋明州开发的秋明油田成为苏联内地第三大油田,仅次于巴库油田。后来巴库油田归
属阿塞拜疆,秋明油田的地位更显重要。据估计,这里至少有400亿吨石油资源。
正是苏联对西伯利亚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使得苏联的工业产值急速增长,到1970年时已达到美国的80%,彰显了其强大的工业实力。这是苏联能够与美国竞争的根本原因。
设想若这些资源落在日本手中,将如何改变日本的命运?毕竟二战时,正是资源短缺使日本与美国决裂。若日本能解决资源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对俄国而言,这也是不幸中的幸运。他们的祖先因对土地的贪婪,疯狂掠夺西伯利亚的土地,却为后代留下了如此宝贵的资源。
至今俄国还未完全开发西伯利亚的潜力。
尽管西伯利亚资源丰富,但其寒冷的气候使开采成本高昂,且鲜有人愿意在那里工作。在苏联时期,靠宣传和压力,许多人才愿意到那苦寒之地工作。进入新时代后,愿意前往的人数大大减少。
1991年至2000年,这十年是俄国最困难的时期。当时的俄国无法充分调动人民的劳动积极性,经济发展严重滞缓。
但千禧年后,俄国经济似乎复苏。这主要是因为普京时期,对西伯利亚资源的开发再次加强。
可以说,西伯利亚第二次拯救了俄国。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储量居世界首位,占全球天然气储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大量天然气出口到欧洲,为俄国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复苏。
俄国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重工业和资源开发,轻工业较为薄弱,这使得许多人对俄国的长远发展持怀疑态度。
但俄国拥有西伯利亚这片资源丰富的土地,足以支撑其发展数百年,不存在任何问题。尽管目前俄国还未完全开发西伯利亚的潜力,但已经足以促进经济活动。可以说,拥有西伯利亚,对俄国来说确实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如今,他们计划邀请其他国家共同开发西伯利亚,实际上是因为缺乏继续投资的人力物力。大量年轻人离开了西伯利亚和远东,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他们迫切需要外部投资来改善这里的基础设施。至于合作开发,从历史来看,俄国是否有过如此慷慨的记录呢?一旦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后,被对方抛弃,那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为何俄国没有进行经济结构转型?
像卡塔尔、沙特等中东资源国家,都在积极改变经济结构,试图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投资酒店、地产、珠宝、体育等多样化产业。
但俄国似乎没有感受到这种压力。他们掌控着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无需担忧经济多元化。
这种优势使俄国人深信,只有不断获取土地,才能确保民族复兴,为后代留下更多发展的空间。#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