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时期的军团长,后来在授衔时,都是我军中的高级干部,譬如任红一军团长的林彪,他成为最年轻的元帅,任红三军团长的彭德怀,则是第二元帅,任红二军团长的贺龙,亦是元帅,唯独任红六军团长的萧华,成为了上将。
那么,红军有第五军团么?答案是当然有,这位红五军团长是谁,后来怎样了呢?他叫董振堂,一个如今我们鲜为人知的名字,但是翻开历史的章节,董振堂的传奇经历至今提起来,仍让人沸腾不已。
董振堂是河北邢台人,1895年出生,早些年间董振堂曾读过几年私塾,后来考上高小,1921年,26岁的他考入了保定军校,了解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国近代以来最有名的两所军校,分别是保定军校和黄埔军校,在历史渊源来看,保定军校培养的人才是属于早期的,我们众所周知的老蒋,其实就是从保定军校毕业的。
董振堂从军校毕业后,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此后几年一直南征北战,1924年,冯玉祥率部在北京发动政变时,董振堂也参与其中,1926年,董振堂已经升任西北军旅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冯玉祥不敌蒋介石,战败后下野,董振堂也被调离,来到了江西宁都,参与对红军的围剿。
1931年12月14日,任26路军的总指挥孙连仲、师长高树勋不在宁都,中共地下党员赵博生与董振堂率领26路军1.7万余人发动宁都起义,率部投奔红军。
宁都起义在我军历史上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历史评价:宁都起义打击了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增强了红军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苏区起了重要作用。
董振堂参加红军后,历任红五军团军团长,红五军军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红军时期一系列的重要战役,譬如赣州战役,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等几乎全部战斗。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红一军团任部队的先锋,而红五军团,则成为了红军长征的后卫,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中,董振堂率部参加了多次战斗,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中革军委授予红五军团“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
1936年,红军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抗日,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依然任军长,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西路军于河西走廊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激战,终究因寡不敌众惨败。
1937年初,董振堂率部2000余人占领了甘肃高台县,敌人马家军拥有数倍人数,强攻高台,经过数个小时的激战,我军2000余人全部英勇牺牲,董振堂牺牲后,被敌人认出来,割下了头颅挂在高台城门。
后来,曾参与杀害红军官兵的刽子手马英在回忆时说:“董振堂的头是刘呈德送来的,用酒精泡着,我亲眼见的。”
1937年3月,刘伯承任援西军司令从陕西出发,日夜兼程向西挺进,当他们走到镇原县时,中央军委发来电报:“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二点一万人,从甘肃靖远县虎豹口西渡黄河,.........到1937年1月,已打到高台县境.......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给敌以重大杀伤,然而自己也损失隆重。........第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杨克明,第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方面军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等高级干部均壮烈牺牲……”
读完电报,刘伯承热泪痛哭,台下的数百名团级干部皆痛哭起来。
在延安党组织为董振堂举行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称赞董振堂:“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向革命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