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伯钧:擦枪走火误杀同志,毛主席枪下留人,为红军保住一位干才
创始人
2025-07-08 01:02:35
0

20世纪的中华大地风云激荡,中原无宁日,旌旗卷长空。从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算起,辛亥革命、甲午战争、中日战争、解放战争……大大小小数百场战役,杰出的工农红军将领不断涌现,为后人留下无数传奇佳话。

这些沙场悍将的名字,有很多早已家喻户晓,除了开国十大元帅之外,还有黄克诚、罗瑞卿、许世友、王树声等一大批高级将领。他们中的每一位不是司令员就是军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都立下过不朽功勋,建国后也被授予了大将或上将的军衔。老一辈人一直说,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应当忘却革命前辈的血汗付出。

今天要说的,同样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开国上将,一提到这个名字,人们就会想起他不胜枚举的累累功勋。在红军中,他自排长、连长干起,一直做到军长、参谋长;他指挥的十三师在长征期间担任整个红军的后卫,因为作风硬朗、万无一失,荣获“铁屁股”的美誉;除了能征善战之外,他还是一位少有具备知识分子气质的“儒将”,不论在哪儿打仗都不放下记日记的习惯,身后留下的珍贵文稿竟有数百万字;毛主席在给他本人的亲笔信中,也盛赞其为红军中难得的一位“干才”。他就是陈伯钧(1910~1974)。

1910年冬,清王朝的破幡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民主共和的种子正在华夏大地上悄悄生根发芽。在今天的四川省达川河市坝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一个小男孩诞生了。6岁那年被父母送到本村的小学念书,13岁考入万县省立第四师范,虽然学习用功成绩斐然,但可能命中注定与学校缘浅,不久就因为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开除了学籍。

在学校失意的陈伯钧并没有灰心丧气。很快,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从军。17岁那年,听说黄埔军校第六期正在招生,陈伯钧几乎没有犹豫,兴冲冲地报名加入到这个未来将帅的摇篮。年纪轻轻的陈伯钧一来到这里,就展现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在平叛夏斗寅的战斗中一马当先,崭露头角。因其作战勇敢,很快被编入中国共产党国民革命军。

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曾应邀到校发表演讲,那是陈伯钧第一回见到这位伟大领袖,当时就被其渊博学识和平易近人深深感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后来的自己与毛泽东还有一段一言难尽的将帅情。

土地革命的十年是陈伯钧个人生涯中至关重要的十年。1927年9月,时值中秋节前夕,汪伪政府悍然背叛革命,导致大革命的宝贵成果毁于一旦。毛主席定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通过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保存和发展新中国的革命力量,并把主阵地选在了群众基础稳固的湘鄂粤赣四省。

当这场轰轰烈烈的燎原之火逐渐燃起之时,陈伯钧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伙,在第1军第1师3团3营6连1排担任排长。从这里开始,陈伯钧的将才之路正式开启。通过毛主席亲自选派,他又来到农民自卫军的队伍中进行改造和训练工作。官虽不大,却也称得上是毛主席的嫡系部队了。从今天的角度看,那就是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元勋啊!可以说,以他一贯的勇敢作风和作战能力,等待他的必是一片光明的前途。

然而,上天总是喜欢拿人的命运开玩笑,越是看似顺风顺水的时候,越容易栽跟头。那一年,刚满18岁的陈伯钧就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这次突发事件大大出乎他的意料,犹如晴空霹雳一般,几乎毁了这个优秀的年轻人。

建立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毛泽东非常重视高级将领的培养,在井冈山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军事干部培训机构——工农革命军教导队。不必说,历届的黄埔毕业生自然成为了其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其他学员也非等闲之辈,都是从各部队抽调的连排骨干或者地方推荐的武装干部,每一期只收百人上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很快,陈伯钧被任命为教导队第一任副队长。那队长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陈伯钧的学长吕赤。吕赤毕业于黄埔四期,比陈伯钧早两届。昔日校友,今日战友,在工作中又是上下级,自然有说不完的话,彼此的革命感情也日益浓厚。

1928年春,毛泽东亲自率领的一团在湖南酃县大捷。当时驻守县城的那伙顽敌可不是一般货色,而是一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所以打扫战场的时候缴获颇丰。陈伯钧也捞到了一个好宝贝——一把十分精致的手枪,对它爱不释手。美中不足的是,不知是不是受潮的缘故,扳机处有些生锈了,不使劲根本扣不动。

陈伯钧不甘心,拿布沾着煤油反复地擦拭。一旁的吕赤看到了,笑他没见过世面:一把破枪也当成宝贝,又不能打,搁手里好看呐?不过是“半斤铁”罢了,扔了算了!哪知道陈伯钧没听见一样,瞥了他一眼,自顾自把弹簧、撞针等零件一个个拆卸下来,分别擦干净后再重新装上去。花了大半晌的功夫,可算是鼓捣好了,扣扳机一点也不费劲了。陈伯钧那个得意劲儿,可是一抬头,吕赤早就没影了。到大院里一问,原来是带兵到外面忙土地革命的事情,得过几天才能回来。

一连等了好几天,陈伯钧左盼右盼,总算把吕赤盼回来了,这回可以好好跟他显摆一番了。吕赤刚进院子,还没来得及喝口水,陈伯钧就迫不及待地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只见他手里比划着那把枪,掩饰不住笑意地说,这回可不是“半斤铁”啦!那枪有天把没使了,平时就放在抽屉里,陈伯钧只当里面没有子弹,一时疏忽也没有多想,直接扣动了扳机。

“砰!”

一声炸雷般的巨响,意外来得太突然。平素谨慎的陈伯钧就犯了这一次失误,但这个失误偏偏就是致命的——那并非一把空枪,里面有一颗冷冰冰的子弹。子弹不偏不倚正中吕赤面堂,吕赤应声倒地,临死连一句遗言都说不出来。

18岁的陈伯钧呆若木鸡地傻站着,不敢相信自己眼前的一幕。朝夕相处的老大哥被打得面目全非,鲜血淌了一地。更残酷的是,这颗子弹是自己亲手打出去的。心爱的手枪滑落到地上,陈伯钧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抱着吕赤一遍遍呼唤着他的名字。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失误,竟然害死了自己最亲密的战友,酿成了一个荒唐的悲剧,闯下了弥天大祸。

消息传开,远近部队很快炸开了锅。陈伯钧当天就被关了禁闭,等待上级的发落。擦枪走火误杀上级,如此严重的错误可以说闻所未闻,很多吕赤昔日的战友和部下为其鸣不平,要求重判陈伯钧,让其一命偿一命。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乱,为平不忿散布流言,说陈伯钧是有意为之,其根本目的是觊觎吕赤的队长之位。

禁闭室中的陈伯钧心如死灰,心里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另一位黄埔校友徐彦闻讯赶来,担心他想不开做傻事,在禁闭室陪了他两个晚上。

很快,毛泽东也得知了这个噩耗。一个教导队队长,一个副队长,都是自己亲自任命上去的,现在军校成立还没到一年,就搞出这样的乌龙事件,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弄清楚来龙去脉之后,对于如何处置陈伯钧,毛泽东一时也难以决断。若定他死罪,红军队伍将再失一员大将;若姑息纵容,又难以平众怒。

思来想去,毛泽东找来了士兵委员会主任张令彬,用试探性的语气询问道:“吕队长被陈伯钧误杀了,你看不杀陈伯钧好不好?”张令彬实事求是地说:“很多人都要求杀。”

毛泽东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跟他讲:“吕赤是个好苗子,他死了我何尝不难过呢?如今一个黄埔生已经走了,难道我们还要再杀一个黄埔生吗?那我们等于一下子失去了两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员。陈伯钧不是故意杀人,我看罪不至死。你回去做做工作,跟大家讲清楚不杀的道理。”

过了几天,毛泽东把大部队召集起来,就这起悲剧性事件专门开了个会议。他的发言情辞理恕,又不失军规法纪,大家伙听了心服口服,失控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吕赤是个好同志,陈伯钧也不是坏人,他俩的感情大家有目共睹。他是跟吕队长开玩笑,哪知道擦枪走火误杀了人。这二位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青年才俊,日常表现没话说,带队打仗也有一套。这样的人才多么难得啊!咱们能不能只追悼一个人?否则另一个人还不好追悼呢!你们看怎么样,我讲得对不对?”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就是因为在待人处事方面,总能显出其过人之处。在这起事件的处理方式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毛泽东非凡的大局观,更由衷佩服其巧妙运用说话的艺术。以柔克刚,春风化雨,合情合理地分析,用商量的口吻说到大家伙的心里,把愤怒的情绪重新拉回理智。

这么大的事儿,当然不是三两句话就结束了。鸦雀无声的大礼堂内突然又响起一个声音:“陈伯钧杀了人,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吗?”听到这个问题,毛泽东立即变得严肃起来:“当然不能不了了之。咱们不让他偿命,但是要让他在工作中加倍偿还。不仅要把吕赤那一份工作也完成,而且还要做得更好。”

最终,党组织决定给予陈伯钧打一百板子和留党察看的处分决定。其实所谓的一百板子也没有真打,后来只象征性地打了二十下手心。

风波过后,毛泽东私下找到陈伯钧,告诫他定要汲取教训改过自新。陈伯钧感激涕零无以言表,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他知道,是毛泽东捡回了自己的一条命。从此以后,陈伯钧整个人的性子都变了,他变得愈发成熟稳重、敢于担当,在作战任务中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以十倍百倍的投入和牺牲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终其一生他从未敢忘记,亲爱的战友吕赤还在天上看着自己,看他有没有把两个人的工作做好。

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战役在龙冈打响。面对蒋介石来势汹汹的十万大军,毛泽东和朱德制定了“诱敌深入”的方针,而带队冲锋的正是被任命为红三军第7师师长的陈伯钧。在他的指挥下,第7师深入敌后巧妙周旋,不但攻入了国军第18师的大本营,还活捉了其师长张辉瓒。要知道,这位张辉瓒可是当年整个江西省叫嚷“剿匪”叫得最凶的总指挥。

仗打完已是冬入初春,根据地内的万千林木披着霜雪逐渐复苏,葱郁茂盛,生机烂漫,虽则仍有寒意,却令人感到温暖如春。毛泽东高兴之余诗兴大发,创作了著名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歌颂首战之胜利,也表明再度迎战的决心。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1931年)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古语说,是金子到哪儿都发光。从1927加入红军算起,到1932年,短短6年的功夫,陈伯钧就凭借自己的战功一路青云直上,成为了红十五军的军长。后来又接任了红五军团参谋长、十三师师长等职务。

1934年10月中旬,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主力为摆脱国军的死缠烂打,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朝着陕甘苏一带开始了长达两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陈伯钧率领的十三师就是其中一支重要部队。在他的英明指挥下,十三师六千余名官兵先后突破国军四道包围圈,一连拿下十几场胜仗,被中央军委授予了“坚师”的荣誉称号。

说到红军长征中遭遇到的硬仗、恶仗,11月底的湘江之战不可不提。发生在湘江边上的那场突围战,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当时十三师担任后卫任务,一面要和数倍之敌顽强斡旋,一面还要朝着湘江不断挺进。晚上9时,先头部队已经准备渡江,而此时的十三师距离湘江还有90里之遥。紧急关头上级发来电报:这一仗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命运,希望你们下最大决心,排除万难,尽快抢过湘江。

寥寥数语,字字千钧,即使现在读来也能感受到当时千钧一发的紧迫感。天寒地冻,夜黑风高,敌军正从两翼包抄,妄图从渡口处形成合围,将落在后面的十三师一口吃掉,形势极度险恶。将士们一路奔袭跋涉,早已饥渴交加、又困又累,但每个人都明白,现在不是歇脚的时候!紧急关头,陈伯钧掷下严令,大部队扔下所有辎重,全师急行军,无论如何要抢在敌军合围之前渡过湘江。6000余人拼尽最后一丝气力,终于在次日凌晨成功抵达江畔,圆满完成任务。

对于在湘江之战中担任掩护断后的十三师,刘伯承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十三师是最让他放心的师。这句话一传开,其他部队怀着羡慕的心情,给十三师送了个顺口的外号:“红军铁流后卫”。而陈伯钧本人呢,他的外号更简单——“铁屁股”!

多年以后聂荣臻在北戴河养病,见到陈伯钧时重提此事,仍旧是感慨万千。他说,若不是十三师一路与敌苦战,先头部队不可能那么顺利渡江,要真是那样,后果不堪设想。

1936年10月,长征进入了最后的大会师阶段。毛泽东听闻腿伤痊愈的陈伯钧调任六军军团长,思念之余亲笔致信慰问。

“伯钧同志,闻你在六军,为红军庆得干才!你的身体好否?同志们都想念你的。我们都好,相见之期不远,愿共努力!”

“红军干才”,这四个字代表了毛泽东对陈伯钧革命生涯的高度评价。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多次亲自接见陈伯钧,每次都专门设宴招待,甚至彻夜长谈。

在两年的长征过程中,陈伯钧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对学习的狂热。除了军情紧急的时刻,他总是不放过任何收集书籍的机会,读书也达到了见缝插针的地步。有时兄弟部队聚餐,饭还没吃完陈伯钧就没人影了。到哪儿去了?到军部图书室,一准能找到。时间一长,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儒将”,没事儿就会送他一些书刊报纸解闷儿。在遵义住院开刀的那段时光,成为他难得的闲暇,一次甚至能痛痛快快地读个半本。

此外,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还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基本上一天都不落下。大大小小的战役、部队会议讨论的敌情、各地的民生风物,乃至上下级之间的趣闻,他都会用简练朴实的文字记录下来。正是得益于此,会师陕北后,陈伯钧为红军绘制了第一幅高精确度的长征路线图。堆积起来半人高的日记本,成为了后人回顾那段倥偬岁月的珍贵史料,数百万字的心路历程,从战争参与者的角度直观再现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

陈伯钧与毛泽东之间长达40年的将帅情,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的。后来两人工作地点都在延安,彼此见面机会很多,也常有书信来往。两人既是中国革命荣辱同舟的战友同志,私底下的交情也非等闲可比。

1938年,毛泽东与江青恋爱的消息悄悄传开,一众老同志私下非议,却没有一个敢当面提起。唯有陈伯钧,不顾三七二十一,没想太多就去信劝阻。打头便是“亲爱的毛主席”,而后将听到的一些议论写在信里,请毛主席慎重考虑其可能带来的政治影响。一根筋的陈伯钧还想拉几个老同志联署签名,没想到大家都没那个胆子,陈伯钧只好签上自己一个人的名字,把信寄出去了。

几天后,毛泽东给回音了。信的开头一样:“亲爱的伯钧同志,谢谢对我私人生活的关心……”但话锋一转却说:“天塌不下来!”

从这五个字就能看出,这一回毛泽东是真的动怒了。陈伯钧也很识趣,再没有提及此事,还在当天的日记中,对自己的直率和莽撞做了一番深刻的反思。但是,从这件有趣的小事中,足可见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已经达到可以无话不谈的地步。

1974年2月6日,陈伯钧病逝于北京,享年64岁。13年后,《陈伯钧日记》正式出版,扉页上是徐向前元帅的亲笔题词:“陈伯钧同志的光辉业绩是永不磨灭的。”闪闪发光的烫金大字让人不禁回想起,1928年的那个春天,那个呆立在院子里,犯了错的年轻人。

如果不是毛主席的“枪下留人”,后来所有的故事都无从谈起。中国红军将痛失一员主力干将,一幕幕传奇佳话将化为泡影。至于陈伯钧对中国革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绝不仅仅是在报毛主席一人的私恩,而是化悲痛为力量,用累累功绩说话,宣誓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相关内容

香港财库局许正宇:目标年内...
香港数字资产市场风起云涌,稳定币又传重磅消息! 7月7日,香港特区...
2025-07-08 10:28:38
科股早知道:万亿级低空经济...
必读要闻一:万亿级低空经济“起飞”,这一新兴模式加速落地 据报道,...
2025-07-08 10:28:38
2-8人去张家界旅游团报价...
最近我刚刚计划了一场2-8人的张家界旅游团5日游,出发前在网上搜索...
2025-07-08 10:28:25
一家三口去张家界五日游报团...
一家三口去张家界五日游报团价格,张家界5天4晚跟团游多少钱,花钱少...
2025-07-08 10:28:05
一家三口去张家界五日游报团...
最近我一家三口准备去张家界来一次五日游,一开始还在纠结是自由行还是...
2025-07-08 10:27:46
年轻人的新职业|旅拍定制师...
央视网消息:旅拍是为了定格美好瞬间,留下旅行中的难忘回忆,而为游客...
2025-07-08 10:27:15
北京市频出利好扶持民营企业...
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账号“发展北京”消息,7月3日,北京市...
2025-07-08 10:26:49
有妈妈包下一截高铁车厢,有...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金帅 “这个车厢就像给我们家量身定制的一样,...
2025-07-08 10:26:46
去新疆旅游8天7晚攻略,畅...
新疆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文化...
2025-07-08 10:26:19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北京时间7月8日消息,来自名记Shams的报道称,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快船队、热火队和爵士队完成一笔三...
原创 布... 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10支F1车队均装备着布雷博(Brembo)领先全球的制动系统。而如今,一支新晋...
原创 海... 这个周末,别眨眼!一场冰上青少年“巅峰对决”将以飞快的速度和眩目的激情震撼登场!?? 由北京市延庆...
原创 老... 2014年12月的某一天,家住南京高淳区的九旬老人孙秀清,趁着儿媳中午煮饭时走出房间,冲进了村口的小...
原创 大... 他被后世说成是最没用的皇上,舅舅操纵了他半生,后来屈服在了老婆的手段下。我们被他欺骗了一千多年,他是...
原创 为...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明君不在少数,一个王朝中能够连续三代都是明君的已经属于比较罕见的了,然而西汉王朝从开...
原创 日...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军... 15岁被戴笠选中 她15岁被戴笠选中,成为军统女特务,为戴笠效力了前半生,解放后却被国家原谅,养了她...
《福彩3D》第2024193期... 八大王 争皇位 把老七 先罢废 八大王:八个身份显赫的人,解8; 争皇位:争夺的皇位只有一个,解1;...
原创 秦... 前言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自此华夏民族进入大一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