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国祚近三百年,世代镇守云南黔国公沐家,是首屈一指的。他们家成了明朝唯一一个世袭镇守边疆的侯族。
大明两百多年,沐家在云南、缅甸一带威望极高,常年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作战,当地军事、民政都在掌控在他们手中。
沐家将云南正式纳入了大明的版图,并不像前朝云南只是割据势力。
在朱元璋大肆清洗功臣中活下来的勋贵沐家,是有眼界的。之后军事强人朱棣、仁宗朱高炽都想分化瓦解云南沐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那么沐家做了什么,才能保住自己?
沐家镇守云南的由来
云南地处边陲,偏安一隅,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朱元璋决定清除元朝在云南残余势力,发兵三十万大军,在颍川侯傅友德的统帅下南征。
永昌侯蓝玉和西平侯沐英跟随一起前往云南,几个月后,明军击溃了元军主力,俘获了主帅达里麻。元朝在云南的最高统治者梁王仓皇出逃,在逃亡路途中自杀。
沐英攻破大理,段氏家族势力也被彻底消灭,云南平定之后,傅友德和蓝玉回朝,朱元璋将自己的义子沐英留在云南镇守。
史书记载沐英“征云南,身先士卒,水没马腹,众将紧跟,不甘落后。”
《明太祖实录》里记载了朱元璋说过的这样一句话:“唯独沐英,能让我放心云南。”
沐英,定远人,八岁就被朱元璋收为养子,他为人敦厚,深得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喜爱与信任。10多岁就开始南征北战,到了十八岁就在军中担任要职。
洪武九年(1376年)他作为邓愈的副帅征讨吐蕃,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就是免死金牌。
平定云南和治理云南,是沐英一生最大的功绩,为沐家子孙统治云南200多年,打下了基础。
沐英镇守云南第二年,专门写一封奏折给 朱元璋,建议留守在云南的明军开荒拓土,加大种植面积。
这也让朱元璋相信,沐英是要在云南好好干的。
洪武十七年(1384年),沐英出兵平定曲靖亦佐土官,并借机平定普定、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打通田州粮道。
沐英稳定了云南的形势,又打通了粮道,赢得人心,在云南稳稳地站住了脚。
第一次派藩王
朱元璋对于功臣们一直存着疑心,在他心中“亲王守边”是最重要的国策,只有自己朱家人守边他才放心。
此时朱元璋成年的儿子已经分封到各地,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一直到老十三鲁王都已经就藩了。
只剩下16岁的蜀王还没有就藩,在朱元璋眼中,蜀王还处理不了云南复杂的形势。
无奈之下,他想起来被罢黜的侄孙朱守谦,他原本是封在桂林的靖江王。因为在封地胡作非为,被老朱弄回凤阳种地。
26岁的朱守谦,正当壮年,在南方有过就藩经历,老朱想给他一个机会,让自家人去云南驻守。
可这位靖江王,恶习不改,根本没有心思在云南好好干,老朱只能将他再次弄回凤阳大墙内。
《太祖实录》“复奢纵滛佚,掠杀不辜,黩于货财,豪夺暴歛,号令苛急,军民怨咨”。
朱元璋暂时找不到合适人选,于是转过头鼓励义子沐英在云南好好干。
第二次尝试
麓川王国是云南边境的一个小国,实力强劲,对大明是一个威胁。朱元璋一直想要征服这个地方,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沐英使用火器,一举击溃麓川王国象军主力。
沐英乘胜追击,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十一月,征服了麓川王国。
西平侯沐英在云南声威大震,万民归心。
老朱心中虽然高兴,但又增加了不安,于是他将擅自离开封国,跑到凤阳的周王朱橚,下旨谪迁云南,并给了周王护卫官军5000余人,这当中的深意可见一斑。
另一边老朱给沐英写信,再次强调云南军政仍由他主管。
“周王迁镇云南,至日择第居之,应有军民之务,尔英自理之”。
周王自幼娇生惯养,便贬到云南,心中不服,他对军务政事不感兴趣,他的兴趣是在植物和医药的研究上,基本不务正业。
洪武二十四年,周王重新复国回了河南。
第二年去觐见朱元璋时,皇帝问起云南的事,周王竟然一无所知,老朱气得大骂周王愚蠢。
朱元璋两次尝试派驻藩王守边的想法,被现实无情地打脸了,只能维持现状用沐家人驻边。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沐英自小与太子感情深厚,听到这个消息,一下病倒,两个月后也去世了。
云南各族官吏“无老幼,唯恐其不来也,咸戚然东向”。
沐英死后,在云南有民谣流传:“孰为我父?孰为我母?无母奚居?无父奚附?天梦梦乎,莫恤我穷乎!”可见民众对沐英的爱戴。
最后一次尝试
云南不能没有人镇守,朱元璋思虑半天,还是让自己信任沐家人镇守云南,将沐英的长子沐春封为西平侯。
多疑的皇帝还是不放心云南,下旨组建云南中护卫,并下令在云南修建岷王府。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九月,17岁的岷王朱楩就藩云南。
年轻的岷王面对有根基的沐家,也是奈何不了。
沐春以云南荒地太多为理由,经常把岷王护卫军士调去种地,总之军队无法在王爷的掌控下。
原本朱元璋将云南的主力军,都给儿子做了护军,沐春认为这会削弱驻军的力量,于是上表争取,老朱最后为了云南边境的安全,还是将云南精英部队交给了沐家。
朱元璋去世的那年,镇守云南的西平侯沐春,却突然于军中去世了。
派谁去守云南?
建文帝登基后,他的想法要削藩,自然没有朱元璋那么坚定要藩王守边。
于是建文帝改立沐春弟弟,沐晟为新一代西平侯,因为沐春没有儿子,继续镇守云南。
新帝刚登基不敢冒险,需要边境的安宁,自然还是沐家让他安心,毕竟边境干系太大。
后记
沐家之所以与朝廷一次次的斗争中,能够成功,原因大致如此
沐家在云南镇守,为云南实实在在做了很多事,广屯田、修水利,打通粮道,兴教育,征讨各地叛乱,保护云南全境的平安,这赢得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沐英去之前,云南人口八万,他去世时,云南人口二十万。
反观朝廷派来的藩王,不做实事,只在藩地作恶多端,得不到民众的支持,自然也待不下去。
沐家并没有恃宠而骄,严格遵守朝廷的各项规定,除侯爷一家都在南京做质子。
手握重兵,从未插手朝廷党争,保持中立。
沐家对云南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云南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得到了繁荣和进步,巩固了大明对云南的统辖权。
#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