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开国上将有57人,其中,有一位与三国时期同名的上将,他的名字叫——王平。
王平上将是湖北阳新县人,他很早就参加革命,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而他的能力也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肯定,得到了诸位元帅的赞许。
因为他个人的能力,元帅们甚至还“抢”了起来,罗荣桓曾点名跟聂荣臻要王平,但聂荣臻始终不给。
这件事后来闹到了彭德怀这里,彭德怀却说:这事我不好讲话。
那么,这位王平上将,到底是怎样出色可以让罗荣桓与聂荣臻这两位战友“抢”起来呢?
参与革命、首次战斗即立功
1907年,王平出生在湖北阳新的一户贫农家庭中。
自幼,王平的家庭生活就很苦,这也养成他很小就成熟懂事,主动肩负家中责任的性格。
1926年,我党在湖北阳新当地进行土地运动,王平在见到我党打地主分土地的主张后,主动向我党靠拢。
这一年,19岁的王平担任了农协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老百姓都非常信服我党,也愿意追随我党。
后来我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红军,王平得知后就与父母商量,自己也要去参军。
他告诉父母,“男儿志在四方”,红军是我党领导下的军队,是为贫苦大众打天下的军队。
他的父母非常支持他参军的主张,于是支持他去参军。
就这样,王平来到红军中。
虽然年幼时家中困难,上不了私塾,可王平好学的性格,让他在与我党成员接触中,懂得识字断句。
在那个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年代,识字本领让王平一进入红军就被重点培养,他当过文书,宣传员等。
当时,我党号召全军上下要识字、懂文化、互相学习,王平的战友很多都找到他学习知识,他也因此成为战友们口中的“师傅”。
上级领导非常重视王平,很快就让他当了宣传队队长,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王平的工作开始向思想政治工作靠拢。
那会红军条件艰苦,基本上每个人都上过战场,不会因为你负责宣传工作或者是医疗工作就不用懂得如何开枪。
王平打的第一场战争,就是岳阳战斗。
国民党军有枪有炮,那些武器让第一次上战场的红军雏子都有些害怕。
但王平却没有半点害怕,他充分发挥宣传员的工作,为战友们做思想工作。在战友们冲杀的时候,他也冲杀向前,亲手缴获敌人3支长枪。
岳阳战斗胜利后,王平就又参加了红军的反“围剿”战斗。
他作战勇猛立有军功,又深得战友们的支持,很快上级就让他做了红三师流动团的政委。
众将口中的“飞毛腿”、红十一团的疾速
王平身高很高,身长体也很长,再加上年少时吃不了什么好东西,身材又很细瘦。
虽然是这样,可他走起路来却很快,这在红军反“围剿”时非常有优势。
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决定北上撤离遵义,向赤水方向前进。
当时蒋介石严令四川军阀刘湘派兵在长江上布防,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
由于敌人兵力远强于我军,党中央决定先行撤离,折回赤水,二进遵义。先行攻打遵义的任务落到了王平的红十一团身上。
彼时遵义已经被敌人接管,敌人在城墙边架设许多机枪,这些机枪对红军的威胁极大。
但王平知道,必须尽早拿下遵义,于是他动员部队,大家没有多做休息就开始攻城。
在王平的鼓舞下,我军士气高昂,敌人很快就弃城逃跑,王平见状果断下令追击逃兵。
他代理给队伍在途中遇到了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这是一支有着很高战斗力的部队,王平知道仅靠自己的红十一团很难吃下对方。
于是,他一方面指示防御,既不后退也不前进,拖住敌人;另一方面,他让人回去禀告上级,派遣红军大部队前来围剿。
这一战,红十一团的压力很大,敌人是装备精力的中央军,战斗力惊人。
王平不断鼓舞士气,他告诉战士们一定要顶住压力,打好这场战,等待大部队支援。
因为太过靠近前线,王平甚至被敌人的子弹削去了后脑勺的一块皮,鲜血直流。
这让王平想起了就在不久前刚刚牺牲的参谋长邓萍,身上的痛没有让他退却,心中的恨让他更加坚定一定要打垮敌人。
在他的拖延下,很快大部队就赶到,并成功击溃这一支中央军。
这一年4月14日,红十一团刚刚走了一百多公里的路赶到马场,又收到彭德怀占领北盘江渡口,掩护红军主力渡江的命令。
此时距离渡口还有90多公里的路,大家长途跋涉都很疲惫,如今又要在两天内赶90多公里,这不免让战士们有些言语。
王平于是告诉战士们,军人的天职就是执行命令,红军主力的安危事关革命又怎能不满?
在王平的带领下,红十一团赶在敌人占领渡口之前,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来到渡口。
王平没让部队休息,大家直接脱下衣服,把枪顶在头上开始向对岸徒涉抢占要点。
部队刚过渡口,战士们就发现敌人也在往山上爬,王平立即组织队伍开始打击敌人。
大家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光着膀子就投入战斗,敌人没有料到我军速度如此之快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狼狈逃命。
战士们又一口气追了二十多里地,沿途的老百姓看到光着膀子的战士,都感到非常惊奇。
很快,红军主力部队就来到了渡口,开始渡江。等到红军主力完成渡江,红十一团就变成了后卫团。
敌人很快就又围了上来,这让彭德怀急地要求王平等必须尽快撤退,赶往兴仁镇。
王平得到命令,与众多后卫团开始了赛跑。王平的后卫团速度很快,大家的速度都被练了出来,他们用了6个小时就跑了60公里。
要知道,现在人们的慢跑速度不过是6公里/小时,更何况当时红军战士没有马匹车辆,还扛着各种补给枪支。
这也让彭德怀在看到王平时,高兴道:
“看,我们的“飞毛腿”追上来了!”
得毛主席改名、王平智解囊中羞涩
王平原名其实是王惟允,刚参军时连长总是叫不准他的名字,于是他干脆地把名字改成了王明。
可后来,共产国际又来了一个叫王明的代表,这让战友们又开始以名字取笑他,这让他又有了改名的想法。
恰好当时王平在红军大学学习,一次毛主席找他们谈话,在问到还有什么困难时,王平举了举手站了起来。
他告诉毛主席:
“主席,我想改名字!”
毛主席听到这话似笑非笑道:
“为啥改名字,王明这很好啊,还是国际代表。”
王平听到这话,就耷拉着脑袋说:
“就是因为这个,大家干脆不叫我王明,叫我国际代表了。”
毛主席忍不住笑了笑,之后拿出毛笔,龙飞凤舞写下给王平和贺晋年的任命书:
“命令,贺晋年为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任二十七军政委。毛泽东。”
王平见到毛主席的任命书,这才知道了自己的新名字,就叫王平。
毛主席非常看重王平的政治组织能力,在抗日战争早期,王平还解了毛主席的燃眉之急。
那时抗战刚刚开始,王平领导的二十七军被任命前往正宁,有三天的路程。
当时红军经费紧缺,红二十七军只有100块钱,身上又没粮食,于是王平就向上级申请经费。
可当时党中央也没有钱,只能回复自己想办法。
王平于是直接与毛主席联系,向毛主席要钱,没想到毛主席说:
“我一块钱也没有啊,你动动脑筋,想想办法,想不出来就睡觉,睡醒了接着想。”
王平听毛主席这话,也没辙。
以往红军革命的经费,许多都是来自老百姓的馈赠以及打地主土豪所得,于是王平又动了这个心。
当时二十七军所在的位置附近,还正好有一个地主出身的联保主任,他的家中富裕,很多老百姓没粮食了就是找他买的。
而他给了粮食又要拿枪吓唬老百姓,这正是以往打地主分土地的对象。
可要买,又没钱,如何让联保主任主动“认罚”?王平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做。
恰好这一天,王平让人带着仅剩下的一点钱去买粮,没想到联保主任这时候竟然鸣枪警告,这一时间起了冲突。
王平听到消息后忍不住高兴道:“有了!”
之后,他与军长贺晋年找到县长,让县长出面找到联保主任,质问向红军开枪是想干吗,要当汉奸吗?
县长被贺晋年吓了一跳,这时候王平站出来唱白脸,他告诉联保主任:
“是要认罚,还是认打?”
联保主任不敢当“汉奸”这个骂名,于是只能给了红军500担粮食和5000块钱。
毛主席得知王平有了“收入”,于是就要王平留下2000块,剩下的给党中央送回去应急。
后来毛主席提到这件事,还老是说王平这人“有办法”。
罗荣桓抢人、彭德怀:我不好说话
抗日战争时期,王平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分区的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他的上司正是晋察冀军区的司令聂荣臻。
这一时期,王平的工作依旧是政治宣传工作,在他的宣传下,晋察冀的百姓对抗日非常支持,甚至出现“送儿送子送夫”上战场的抗战热潮。
聂荣臻对王平非常看重,一度想要让王平担任晋察冀军区的政委,不过被王平回绝了。
解放战争后期,华北地区已经没什么仗需要打,而此时第四野战军入关,来到华北。
罗荣桓来到华北军区见到聂荣臻,开口就点名要王平。
那时候,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的政委一职是空缺的,正因如此罗荣桓才要王平去当任职。
可聂荣臻知道罗荣桓要的是王平后,一口气就拒绝了。虽然华北相对没有大仗要打,可当地的剿匪工作已经离不开王平了。
王平当时担任察哈尔军区司令员,察哈尔刚解放不久,匪患猖獗,王平于是指挥部队开始剿匪工作。
可大批部队已经被中央调走,王平手中有的只有一支骑兵师,于是王平开始号召当地民兵组织,大家一同剿匪。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宣传,让老百姓也参与到剿匪当中,并积极劝导匪徒自首、检举。
多管齐下,剿匪工作才得以进展。因此,聂荣臻才会拒绝罗荣桓这位老友要人的请求。
这一次没要到人,罗荣桓却没有放弃,于是就有了1955年第二次要人。
彼时,罗荣桓担任总政治部部长一职,而王平是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的政委,他刚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就被通知要去一个新的部门。
这是一个新的部门,是总参谋部下的动员部,罗荣桓希望王平能担任动员部部长一职。
可王平觉得这份工作他没干过,因此想拒绝,可直接拒绝罗荣桓又不好。
思来想去,王平找到了当时主张军委工作的彭德怀。
彭德怀是王平的老首长,两人之间有话聊,王平希望彭德怀出面拒绝罗荣桓的调度,可彭德怀却说:
“这事我不好讲话,罗主任邀请你去,肯定是考虑过你是否适合的。我虽然主持军委工作,可也不能不顾罗主任的调派。”
就这样,王平只能自己找到罗荣桓。
而罗荣桓也告诉王平,这是为了组织的工作,他还说王平常年做着动员工作,这份工作很符合王平。
这样,王平得知是为了工作,也就没有再推辞,当了动员部部长。
小结:
1998年2月8日,王平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王平将军一生,为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江泽民总书记盛赞他“功勋卓著,名将风范”。
细数王平这一生,他在党、政、军都担任过重要的职务,而且每个职务都有卓越建树。
也正因为他的全才,才能让罗荣桓始终记着他。
共和国的史册上,永远镌刻着这一位伟大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