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早朝是一项延续了上千年的制度,从西周开始的,天子在早晨接见臣子,讨论和处理国事的仪式,属于常朝的一种。
对于皇帝和大臣都是一件苦差事,皇帝早起、大臣更要早起。
《大明会典》记载,大臣半夜起床,赶到午门,凌晨3点,大臣们在午门外,举着灯笼等候上朝。
大明朱元璋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可是他的后代都懒惰、散漫,甚至几十年不上朝,比如朱见深、朱厚照、朱厚骢、朱翊钧。
嘉靖帝和万历帝祖孙两代,都是几十年不上朝的典型,为什么大部分人只骂万历,当中有什么原因?
不上朝的原因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发生了“壬寅宫变”,彻底改变了朱厚骢,从此他龟缩在后宫打醮、炼丹、修仙。放在今天就是用邮件发布命令,遥控指挥朝臣做事。
他改变了上班的方式,躲在后朝掌控局势。前朝有内阁管理着,皇帝避免与官僚集团正面交手,而对朝局、对各方势力准确观察,作出最理性的决定。
嘉靖不上朝20年,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万历不上朝,身体不好是很大的原因,万历的定陵被打开后,发现他腿有残疾,牙齿也有问题,后世判断嘉靖是糖尿病跛足,行走不方便。
他牙齿时常疼痛,长期使用镇定药物,有了依赖性,最后患上抑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干脆不管。
万历不上朝,不是改变了上班方式,而是摆烂了,彻底不想管,包括对自己的太子、太子的儿子受教育这样的大事也不管,搞得大明的差点皇帝是文盲,对后世影响太大。
历史成就和朝政影响的后果:
嘉靖帝能做皇帝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堂兄朱厚照去世没有儿子,这个机会落在了他一个旁支宗亲的头上。
朱厚骢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登基之初,为了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上,和首辅杨廷和搞了大礼议,寻找自己的支持者。
在位初期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朝政清明,他还颇有明君之象。
朱厚骢虽然在后宫不上朝,但是奏章都要亲自批阅,事必躬亲,嘉靖对内阁的票拟批红制度并没有懈怠,时常批阅。不满意就会发回内阁重做,让他满意为止
万历皇帝不上朝一部分是身体原因,还有和大臣之间斗气,厌烦百官的聒噪。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取得了不少军事实绩,高丽之役、平定蒙古、征服缅甸。耗费了张居正新政积累下来的财富,让国库空虚,被老百姓诟病。
万历不上朝其本质就是摆烂,破坏大明权力的运转,加速了明朝的覆亡。
皇帝因为和文臣为了国本问题,争论了十多年,皇帝最后让步了,也彻底摆烂不管。
故意将大量朝臣的奏留中,不报不批,缺官不补,从不召见大臣面议政事,让各衙门几乎瘫痪,让朝政一片混乱,财政问题日益紧张。
万历时期,内阁都完全没法发挥作用了,各级官员缺失,基层没有人做事了。皇帝不管朝政,党争问题日益严重,是导致大明灭亡的重要原因。
国家没钱了,万历就派太监去民间收税,还搞出臭名昭著的矿税,让国家公信力崩盘。
大明发展了一百多年,王室负担太重,食利阶层过多,让下层没了活路。
后世常说大明亡于万历。
《明史》对两位皇帝评价不同,嘉靖和万历在大明皇帝中都属于聪明人,万历皇帝选择与大臣对抗,用的是整个江山,他还是大明在位最久的皇帝,因此骂名一点也不亏。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