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虎父无犬子,为何诸葛瞻没成为第二个诸葛亮,反而输的一塌糊涂
创始人
2025-07-05 21:33:01
0

诸葛亮在世,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司马炎

诸葛亮在46岁时,老来得子,起名叫诸葛瞻,这个孩子也是诸葛亮这一生中唯一一个亲生儿子。诸葛瞻年幼聪慧,乖巧可爱,深得大家喜欢。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这句话是出自诸葛亮的一封家书,但这句话似乎很矛盾,在一般的家庭里,如果孩子早慧、懂事,家长会觉得孩子很好,给自己省去了不少的麻烦;为何儿子聪慧可爱但诸葛亮却预言自己的儿子难为“重器”?他的儿子真的如他说得这般难为“重器”吗?有其父必有其子,那么造成诸葛瞻生迹平平甚至被后人认为是一个“庸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二!

武侯之子重器难成

根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诸葛瞻被邓艾击败死于战场,在临死前曾痛诉:“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近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

但是,《元和郡县志》出现于唐朝,距离诸葛瞻死亡已经过去了五百多年,因此它的真实性存在疑问。

《元和郡县志》只是借诸葛瞻之口总结了蜀汉灭亡的三大原因罢了。诸葛瞻在政治场上完全是一个小白,他的政治立场完全是看政治局势而改变的,他嘴上说着姜维误国,黄皓误国,但是只有真到刘禅想收拾姜维的时候,他才落井下石。

为何在姜维掌权时他没敢直接反对姜维,反而是与姜维站在统一战线,赞成姜维北伐,而且在姜维在内有黄皓进谗言,外有诸葛瞻的弹劾之下被刘禅罢免军权后,已经制约了姜维,那么诸葛瞻为什么不去收拾黄皓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不敢。在当时,刘禅十分重用宠信宦官黄皓,当时诸葛亮明知是奸宦误国,他也没有敢上书弹劾,那么为什么他敢上书弹劾姜维呢?原因很简单,诸葛瞻看出了刘禅对姜维已经心存不满,于是敢上书弹劾,他上书弹劾,不过是在落井下石罢了。

就仅仅通过这两件事便可知晓,诸葛瞻远不如自己父亲那般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相反他十分目光短浅,过度自信。

因为他的过度自信,所以导致了邓艾军顺利进入平原地带,有机会和大把的时间排兵布阵,最终,邓艾大军以少胜多,一万军队就打败了诸葛瞻所率领的三万精锐。

诸葛瞻战败被迫退守锦竹关,此时,诸葛瞻已经处于被动的地位。然而,诸葛瞻又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而他的对手有时有谋有略的军事指挥官邓艾,所以诸葛瞻所守的锦竹关很快就失守,最终诸葛瞻以及他的儿子诸葛尚以及有军事眼光的黄崇都以殉国而结束了一生。

诸葛瞻战败,锦竹失守,直接导致了邓艾奇袭成都后吓得后主刘禅直接开城投降,可以说诸葛瞻对蜀汉败亡负有直接责任。由此看来,诸葛瞻不过是一个眼高于顶,言过其实的人,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庸才”。

父已预言思远难远

父亲有着经天纬地之惊人才华,为何儿子却沦为人们口中的“譬如草木”之人?我想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父亲光环太过耀眼,遮掩了儿子的真实才华;

其二,出身环境太过优秀,造成了他的自信自大;

其三,自身本性的软懦性格注定无法成为国之栋梁之才。

诸葛亮自从追随刘备打江山之后,整日整夜为蜀汉殚精竭虑,披星戴月,老来得子,却仍然受累于国事,没有时间去悉心教导儿子,更是在诸葛瞻出生那年,向后主刘禅递交《出师表》,次年北伐,无法亲自教导儿子一直是诸葛亮的一块心病。

诸葛瞻其实自身条件并不差,精通书法绘画,博文强识,才思敏捷,但说白了不过一个富家公子哥,又因着在蜀汉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无人不识,无人不晓的父亲的强大光环,诸葛瞻受到了与其自身并不怎么符合的荣耀和尊重。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个背景,巴蜀百姓对于诸葛瞻寄予厚望,诸葛瞻在政治上稍有作为,就会被百姓各种吹嘘,诸葛瞻的能力被过分渲染,而真实的本事又达不到自己父亲的高度,所以如此看来诸葛瞻的失败一部分是因为诸葛亮成就太高,为自己儿子盖上了一块遮羞布,使其缺点被遮掩,但身居高位,这缺点是无法抹去的。

在前文提到,诸葛瞻因着父亲的缘故,他的一生顺风顺水,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他十七岁迎娶蜀汉公主,成为驸马爷;并担任宫中要职,同时百姓也因怀念诸葛亮,将各种功劳归功于他的身上,他的一生几乎被鲜花和掌声所环绕。

纵使他有多么的天资聪颖,但谁能抵挡这等美誉,难免变得飘飘然。他自信自大,就如同纸上谈兵的赵括,在临危授命之际,因为自己的眼高手低,同时也全无实践经验,铸成了人生的一次大错,也因此殉国。

诸葛瞻被认为是“庸才”不光是客观的原因所造成的,诸葛瞻本人性格懦弱,在朝堂之上,没有主见,有一定的想法,却不敢直言进谏;身处高位,却只会看别人的眼色,跟风站队。就是因为,害怕得罪人,同时想法不成熟,使得他在政治上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结语:

总的来说,无法亲自教导儿子,始终是诸葛亮的一个心病,在临终之时还留下了一封《戒子书》,希望儿子以此为诫,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更不要走上弯路。

但显然儿子并没有做到,早就被胜利的果实冲昏了头脑。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年少成名的孩子的故事,方仲永年少时“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但在受到大家的不绝于耳的赞美之后,他的才能消失殆尽,最终只能“泯然众人矣”。与诸葛瞻相似,年少颇有才气,但被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最终一事无成。

诸葛瞻的一生是可怜又可悲的,含着金汤勺出生,最终却成为尘土,归于大地。造成诸葛瞻成为一个“庸才”的原因不外乎客观的生活环境,大的时代背景,以及主观的他自身的一些问题。大家认为造成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与诸葛谨书》《三国志》

相关内容

原创 ...
往往是最普通的人,最终成就了历史上的种种伟大事件。耶佩尔市的老一辈...
2025-07-05 12:33:53
原创 ...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二战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
2025-07-05 12:33:38
原创 ...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世界的各项能力都得到...
2025-07-05 12:33:34
原创 ...
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当强势的希腊王后弗里德里克与西班牙...
2025-07-05 12:33:28
原创 ...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德国纳粹党党卫队的重要成员之一...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话说罗成枪挑十二太保,靠山王杨林败退二十余里,收拾起残兵败将,正欲...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早在西汉时期,一代名将霍去病率军千里奔袭,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人,饮...
2025-07-05 12:33:02
原创 ...
1842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日子,也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我国的国门就这...
2025-07-05 12:32:54
原创 ...
贾诩,东汉末期至三国曹魏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三...
2025-07-05 12:32:52

热门资讯

强军论坛丨筑牢历史记忆 锻造英... 筑牢历史记忆 锻造英雄军队 ■韩磊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能勾起人们的回忆和反思。1937...
原创 百... 雍正王朝是清代最经典的一部,很多细节都值得深思,尤其是九子之妻的勾心斗角是很有意思的,雍正皇帝在位后...
原创 存... 全世界的企业成立的最初原因就是为了发展壮大,然后盈利赚钱。而一个企业想要稳定的发展下去,长久地获得收...
原创 外... “千古一帝”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著作中,在李贽的著作《藏书·世纪列传总目》中出现了千古一...
原创 2... 文/青夕 2003年1件青铜器现世,上面2字确定姜子牙身份,专家:他不神秘 说到姜子牙,大家应该不会...
原创 周...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故垒西边,人...
原创 盘...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不容小觑,五千年文明出了很多位人才。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影响世界的十位中国历史人物。...
原创 清... 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有一组珍贵的彩色老照片,它们如同一扇扇穿越时空的窗户,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既古老又...
原创 唐... 唐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政治、经济和军事...
原创 清... 实际上现代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探索从未停止脚步,从国内考古事业慢慢崛起之际,人们就一直在致力于挖掘那些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