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明为何保不住半壁江山呢,看看假封秦王的乌龙事件你就知道了
创始人
2025-07-05 12:02:11
0

南明是明朝灭亡以后忠于明朝的大臣,拥立明朝藩王在南方建立的政权,历经四帝一监国,可以说是明朝的尾巴王朝。但并没有像南明那般延续了150多年,而是仅仅39年,可以说是存在感很低的朝代。

说起南明政权,大家熟悉的人物,首当其冲的就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再下来就是两蹶名王天下震动的晋王李定国,这二位可谓是当时南明政权的两大擎天之柱。

晋王李定国在云南一带更是广泛的为人所知,像民国蔡锷将军就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先生还说过:“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一般来说,封建社会中秦王是藩王之首,晋王次之,那么李定国是晋王,南明的藩王之首秦王呢,为何籍籍无名呢?

南明的藩王之首秦王是孙可望,本来也可以跟李定国一般建功立业,使后世之人敬仰。但孙可望这个人心术不正,架空永历政权,想篡位自立为帝,最后逃叛变清朝,为清军南下提供了很多情报,没有利用价值以后,又被清军射杀。

今天宋安之不说秦王孙可望耻辱的一生,先说说孙可望这个秦王是怎么来的。

孙可望原是大西政权的将领,张献忠的四个养子之一,他排行老大,李定国排行老二。清军入关以后,张献忠被射杀,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带领一部分军队占据了云南。

南明永历三年,孙可望与李定国等人商议以后,决定联合南明永历政权共同抗清,请求永历小朝廷的加封。

孙可望的胃口比较大,派杨畏知等为使臣同永历政权联络,同时带了一封请求加封秦王的书信:“先秦王荡平中土,扫除贪官污吏。十年以来,未尝忘忠君爱国之心。不谓李自成犯顺,玉步旋移。孤守滇南,恪遵先志。合移知照,王绳父爵,国继先秦,乞敕重臣会观诏书谨封”。

孙可望为何胃口这么大呢,一开口要求封亲王,还是藩王之首的秦王呢,是因为他有底气,当时他拥有十万左右的兵马,占据了云南一带,这对于风雨飘摇的永历小朝廷来说,可以称之为抱上大腿了。

当然孙可望还有自己的小算盘,虽然李定国等人以孙可望为主,但孙可望并不能控制他们,所以他需要通过永历政权的加封,来更好的节制李定国等人,方便进行集权。

按理说永历小朝廷正是风雨飘摇之际,封当时最有实力的孙可望为秦王,又不会掉块肉,根本没什么损失和付出,还可以借此将其拉拢成为抗清主力。

但南明为什么只是仅仅存在了39年呢,就是因为内部的党争和鼠目寸光,这一点永历小朝廷在处理这件事上面,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赞成孙可望封秦王的大臣不少,但有些大臣和武将是是坚决反对,害怕孙可望为首的大西政权加入永历小朝廷以后,会威胁自己的地位。诸如袁彭年和金堡甚至说出“可望贼也,不可以封”这种蠢话来,在国家风雨飘摇之际,还咬住过往不放。

镇守贵阳和遵义一带的武将皮熊和王祥也担心大西军出滇抗清,自己占据的地方会被其吃掉,所以上疏声称:“可望名虽向正,事非革心,朝廷毋为所愚”。

在这个清军咄咄逼人,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很多大臣并没有忧国忧民,而是以自己的利益出发,害怕大西军会影响了他们的地位是百般刁难,还真是可笑。

经过几个月争议以后,永历小朝廷才勉强封孙可望为景国公,赐名朝宗。

永历小朝廷虽多是昏庸之辈,但终究是有明白人的,督师阁部堵胤锡很清楚现在小朝廷的处境,根本没多少实力,就需要大西军的支持才可以抗清,所以知道朝廷仅封孙可望公爵以后,马上在七星岩盛情款待孙可望派来的使臣,先稳住了他们,同时上疏小朝廷请封可望为二字王,经永历帝同意,才勉强决定封孙可望为平辽王。

但更乌龙的事情还在后面,南明浔州守将陈邦傅由于大顺军投降而来的忠贞营在自己驻地附近,害怕自身难保,在属下胡执恭的出谋划策下,两个人干了一票大的,那就是交好实力派孙可望,用以对付忠贞营,你永历小朝廷不舍得封他为秦王,我舍得。

他们利用永历帝曾颁发的空白敕书,私自瞎填写了一番,写到“命其“监国”,“总理朝纲”、“节制天下文武兵马”等荒唐话语。又暗中铸造了“秦王之宝”金印,由胡执恭冒充永历朝廷使臣前往云南封孙可望为秦王。

孙可望哪里会想到永历小朝廷已经乱套于此,对胡执恭送来的敕书还有秦王金印极为满意。他安排了隆重的仪式,宣布了这一成果,用以确定自己在大西军中的领导地位。

等到杨畏知带回来永历小朝廷真正封孙可望为平辽王的敕印以后,孙可望很是惊讶,不是封我为秦王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不问不知道,一问更是火冒三丈,杨畏知说那是假的,骗人的。胡执恭这个神人并不知道这其中的波折,没有得到朝廷后来改封孙可望为郡王的消息,争辩着说道平辽王敕印肯定也是假的,朝廷所封你不过是景国公。

事情到了这里,已经是真相大白了,孙可望大怒,但误信了陈邦傅和胡执恭的假造消息,已将自己被封为秦王的消息通告了云南全省,此时陡然从藩王之首降为普通的二字郡王,其尴尬可想而知。孙可望气愤之下说道“为帝为王,吾所自致,何藉于彼?而屑屑更易,徒为人笑。

孙可望既然已经下不了台,而且清军虎视眈眈,正是用人之际,永历小朝廷干脆封他为真秦王也就是了。偏偏永历小朝廷死活不封,那些当权派害怕大西军威胁到他们的地位,是百般阻挠,一时之间,小朝廷是讨论的鸡飞狗跳的,或说改封或说秦字后面加一字,或为定秦王或兴秦王,反正就是不给你封秦王爵位。

孙可望主动找台阶下,上疏请求实封秦王,原来伪造的秦王金印他将就用用就可以了,不用朝廷再造了,只需要一道敕书就好。

可是当权派大学士严起恒和户部尚书吴贞毓等人坚决反对,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甚至还加强了对大西军的防范。

孙可望当时决定抗清,并没有因此恼羞成怒的攻打永历小朝廷,而是依旧决定派兵抵御清军南下。当然双方也因为封秦王之事,一直僵持着。

到了永历四年,清军大举南下,永历帝逃到南宁,实在无兵可用,想起大西军,给予了大顺军一系列封赏。但依旧倔强的不封孙可望为秦王,而是改封他为翼王,孙可望的小脾气上来了,直接是置之不理。

永历五年,清军由柳州南下,南宁的永历小朝廷马上要被活捉了,孙可望才派五千兵马护卫永历帝离开。这次孙可望可没有耐心了,直接威胁永历小朝廷,最后才使永历小朝廷实封自己为秦王。

孙可望后来为何自称“国主”,甚至挟永历帝以令诸侯呢,不得不说永历小朝廷暴露的诸多弊端,就是滋长其野心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看看孙可望坐拥十万兵马,占有云南一带,对于风雨飘摇中永历小朝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却是求封一个秦王是一波三折。而等到孙可望兵败,仅带领了一百余名人马投降清朝之时,顺治帝立即封其为义王,根本不在乎一个亲王爵位的封赏,这么一对比,想必大家也明白清朝为何能大一统,南明连半壁江山都保不住的原因了吧。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原创 ...
往往是最普通的人,最终成就了历史上的种种伟大事件。耶佩尔市的老一辈...
2025-07-05 12:33:53
原创 ...
本文所有史料均来自于《二战史》一书,作者保证史料之真实性,同时无任...
2025-07-05 12:33:38
原创 ...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世界的各项能力都得到...
2025-07-05 12:33:34
原创 ...
俗话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当强势的希腊王后弗里德里克与西班牙...
2025-07-05 12:33:28
原创 ...
莱因哈德·特里斯坦·欧根·海德里希,德国纳粹党党卫队的重要成员之一...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话说罗成枪挑十二太保,靠山王杨林败退二十余里,收拾起残兵败将,正欲...
2025-07-05 12:33:15
原创 ...
早在西汉时期,一代名将霍去病率军千里奔袭,在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人,饮...
2025-07-05 12:33:02
原创 ...
1842年大家都知道这个日子,也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我国的国门就这...
2025-07-05 12:32:54
原创 ...
贾诩,东汉末期至三国曹魏的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三...
2025-07-05 12:32:52

热门资讯

原创 这... 近些年来有不少清宫剧出现在荧幕上,不得不说电视里的那些清朝妃嫔和格格们真的很漂亮,随便一个都是美艳动...
原创 “... “民主战士”朱自清:后代子女今何在? 说起朱自清,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因为他是我们近代史上一位非常...
原创 溥... 溥仪买肉夹馍时,说了一句大实话遭人嘲笑,其中却隐藏多少辛酸 肉夹馍是一种西安特色小吃,被大众所喜爱,...
原创 岳... 导语:从小到大,岳飞一直都是无数人心中的大英雄、偶像。我心中的岳飞永远都是一个大英雄,为国家呕心沥血...
原创 岳... 南宋时期,岳飞顽强抵抗金人,让金人苦不堪言。岳飞立志收复山河,营救被金人俘虏的宋钦宗。敌人的大本营近...
原创 满... 老周 摘要:八旗是努尔哈赤创立的一种“军政合一”的体制,既是政权组织,也是军队编制。正是依靠八旗体制...
原创 黄... 谈到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条历史长河孕育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各个拥有丰功伟绩,他们的故事传诵至今,都...
宋代汝窑三足洗 宋代汝窑三足洗~ 此洗高3.5厘米,口径14.1厘米,足底14厘米,直口平底,下承以三弯足。里外施灰...
原创 溥... 溥仪,作为大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自然而然他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三岁登基,六岁退位,后来因...
原创 岳... 数千年来,无数后人惋惜民族英雄岳飞的死,痛恨当初进谗言陷害岳飞的奸臣秦桧。 当年老百姓和岳家军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