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怎么样,没有人能真正描述,那段时光,毕竟后世的人没有真正经历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曹操一直是一种白脸奸臣的形象,甚至于是无恶不作,让人所厌恶,但我们不得不说,历史确实让曹操蒙上了冤屈,作为一个阴谋家,在那种人心险恶的时代,你需要考虑的只有生存下去,曹操恰恰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人物之一,也是那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他不仅仅只是个奸贼,或许有可能也有着自己的英雄气概。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可能觉着曹操的“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肯天下人负我”的认知观,确实有着一定的小人之心,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后世《三国演义》的描述中所写,在这本小说极力渲染诸葛亮的大背景下,曹操也就只能做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了。在《三国志》中,曹操的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说的是曹操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时的一种无奈之情。大致是当时的曹操在天下讨伐董卓的声势中,也想趁势做回英雄,但不曾想,自己献刀刺杀董卓的时候被发觉,急忙外出逃命。在逃亡的路上,碰见了自己的老朋友吕伯奢。吕家人让曹操先休息下。在休息中的曹操听见了外面磨刀的声音,也不见了自己的朋友吕伯奢,就怀疑这家人准备杀自己,并且吕伯奢本人肯定去告官府了,曹操心一横,把这家人全杀了,结果事后一看,这家人正在磨刀杀猪宰羊,并不是为了自己。曹操立即明白自己杀错了人,就赶紧溜走,在路上又碰见了自己的朋友吕伯奢,但是自己毕竟把人家的家人都杀完了,就顺带把这个老头也解决了。同行的人,责备他为什么这样做,曹操就说出了这句话。
其实整件事分析下来,曹操做的所有的事并非不可原谅,当时的自己被全国通缉,精神高度紧张,在当时的情况下,是个人也会做出和他一样的选择,很多人总是站在圣人的角度去要求别人,根本不会发现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面临的境地是什么。而曹操在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更多的是表现对自己行为的无奈,毕竟杀了人家全家人,多杀一个不多,反正都是个罪人。还有我们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当时的曹操可是因为刺杀董卓才被全国通缉的,从这一点来看的话,他确实是一位当时的英雄好汉。
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确实是一位狠毒之人。在当初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军中的许攸过来告密,让曹操在条件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打赢了袁绍,不得不说,许攸是曹操的恩人。但是这个恩人,天天拿着这件破事,对曹超极为不尊正,整天“阿瞒”“阿瞒”的叫着,说自己是曹操你的救命恩人,你要感谢我。这种事,放在普通人身上,就相当于有个人送了你一件新衣服,但是你穿上之后,天天在别人面前说,这件衣服是他送的,搁谁谁受得了,更何况是曹操这样一位极度狠心的阴谋家。
在三国鼎立的时间段,我们先不谈,毕竟所有的战争的发动者并没有什么正义可言,尤其是那样兼并战争不断的时代,曹操确实很奸诈,因为他要生存,他要在这时代中活下去,所以可能会有许多不太友好的手段。很多人纠结于曹操谋了汉室的皇位,这样就有点牵强了,当时的东汉王朝确实已经到了自己衰亡的时刻,凭什么这皇位就只能你姓刘的、姓李的来做,就不能姓曹的来做皇帝。毕竟皇帝出来之后,就固定了只能姓刘,从这一点来看的话,曹操篡汉,也确实是对他有着极大的不公平性。
还有一点很搞笑的是,这位奸雄人物,在遗嘱上的内容,确实是有点让人想笑。《三国志》评价的原文是“分香卖履,留恋妾妇”,大意是曹操说在他死后,他还留着一点香,让这些自己的老婆们卖一卖,也能够生存。还有是在自己死后,自己的这些女人们,继续留在铜雀台,每天可以编编草鞋,以防哪一天势力倒台,可以拿这些草鞋去卖钱生活。一位英雄人物,将死之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儿女情长与生活琐事,这也确实是曹操的极为特俗的一点。
易中天教授品评曹操,说他是整个历史长河中最为复杂之人。说他“聪明透顶、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心胸狭窄、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长、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确实曹操身上包含了人性的所有缺点与优点,让我们对这个人可能是又恨又爱。
在历史上的这种充满争议的人物,我们不好直接下评论,但是要真的分析一个人物的真实形象,必须结合当时的生活时代背景,对人物有着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