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自杀时说了句千古名言,曹操深为推崇,当委屈时必定会默诵
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期,蒙恬是他麾下的杰出大将,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等重任献出了心血。他的忠诚和英勇使得秦国的统一事业更加顺利。
秦始皇对蒙恬极为信任,然而,尽管是如此忠臣良将,蒙恬却未能享受晚年的宁静。在生命走到尽头时,他虽然心怀不甘,但仍然做出了解释。
这番告别之辞成为蒙恬留给世人的遗言,传颂千年。后来,曹操读到蒙恬的这段心声,深感动容。
每当曹操遭遇委屈时,他会反复诵读这段文字,每一次都在心中掀起涟漪,眼眶不禁湿润。这段话究竟是什么?何以让奸雄曹操如此为之动容?
一、蒙氏家族三代为秦
在秦国时期,蒙氏家族对于秦国的兴盛作出了巨大贡献。除了著名的将领蒙恬外,蒙氏家族还有其他杰出的军事领袖,从蒙恬的祖父蒙骜开始,便开始为秦国效力。
蒙骜虽非秦国人,而是齐国人,但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他远离故土来到秦国谋职。当时的秦国君主并非秦始皇,而是秦昭襄王。
蒙骜在秦昭襄王治下开始了他的官职生涯,不久便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升至上卿之位。随着秦庄襄王登基,蒙骜被任命为将军,率领秦军征战韩国,成功攻陷了皋城和巩城。
秦庄襄王将这两座城市划为三川郡,使得秦国与魏国的国都大梁之间只隔一线。这一举动给魏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经过一年的时间,蒙骜再次率领军队进攻赵国,成功攻陷了太原城。随后,他又攻下了赵国的榆次、新城,以及魏国的高都汲县等三十七座城池。
这一系列胜利不仅彰显了蒙骜的战功,也展现了他非凡的统帅才能,令其他六国为之震惊。
他们看到秦国有蒙骜这样一位强大的将军,因而变得非常傲慢自大。为了减少自己国家的损失,他们接受了信陵君魏无忌提出的方案,除了齐国以外的其他五个国家联合起来,向秦国发动进攻。
尽管蒙骜实力非凡,但一人难挡众人之势。面对五个国家联合的进攻,他最终束手无策,被合力打败。
尽管他们取得了胜利,但他们对秦国军队仍然心存畏惧。他们不敢趁胜追击,而是在击退秦国军队后各自散去。
随后,秦始皇登基,由于他年幼,国家事务便落在了吕不韦的肩上。吕不韦主张采取战争政策,多次命令蒙骜率军攻打韩、赵、魏三国。他们先后夺取了赵国的晋阳和魏国的数十座城池,赢得了辉煌的战绩。
蒙骜在战场上奋战多年,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秦国。最终,在秦始皇统治的第七年,他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多岁。
蒙骜的父亲同样是一位著名的秦国将领,曾与秦将王翦联手大破楚军。他们击败了楚国,斩杀了楚军的大将项燕,还俘虏了楚王负刍,致使楚国灭亡。
作为蒙骜的后代,蒙恬怀揣着远大的抱负,立志要为国效力。他还有一个兄弟名叫蒙毅,极具智谋。
这对兄弟堪称秦始皇的得力助手,一个擅长谋略,另一个善于武艺。蒙恬在政治上为秦始皇提供着宝贵的建议,而他的弟弟则在治国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
因此,兄弟二人在各自的领域都表现出色,为秦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声誉在当时非常显赫。
二、立下战功
蒙恬在年少时期便精通刑法,并担任过审理狱讼的职务。他不仅习武有成,而且具备出色的谋略头脑。成年后,他直接加入了军队,凭借着出色的武功和智谋,迅速在军中崭露头角。
随后,他被封为将军,并率领军队攻破了齐国,立下了赫赫功勋,深受秦始皇器重。因其功绩卓越,他被提拔为内史,这在当时是秦朝京城中最高的行政长官之一。
蒙毅同样受到重用,被封为上卿,蒙氏兄弟二人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声望。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继续为国家立下了新的战功。
他先后收复了河南地区以及榆中到阴山的地界。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蒙恬一直镇守在北方边境,使得匈奴人都不敢南下放牧。
除此之外,他还根据北部地区的险要地形,率领军队修建了万里长城和九州直道。这不仅可以有效抵御匈奴人的南下侵袭,还有助于北部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然而,尽管他是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和出色的将领,最终却未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当秦始皇将传位给扶苏的遗诏留下后,便突然去世了。而赵高则秘密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改立了胡亥为新帝。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遗诏中竟然提到让扶苏自杀,以确保胡亥能够顺利登基。蒙恬跟随秦始皇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秦始皇绝不可能留下这样的遗诏。
面对这一局势,蒙恬决定全力保护扶苏,确保他能够安全登基。然而,让蒙恬始料未及的是,尽管扶苏是太子,却显然缺乏判断能力。面对遗诏,他竟然毫无犹豫地选择自尽。
一旦传出扶苏自杀的消息,人们已然没有了挽回的余地。蒙恬得知这一噩耗后,更是悲痛欲绝。此刻扶苏已经离世,即便遗诏真伪无法考证,皇位也已经被胡亥夺取。
而胡亥并非仁君,他决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除掉一切阻碍他称帝的人,其中必然包括蒙恬在内。为了避免未来受到侮辱,蒙恬决定选择自尽,至少能够保留尊严。
三、以死明志
决心自杀与扶苏同去的蒙恬,尽管内心不甘,但却别无选择。他留下一句遗言,表达了自己的决心:“蒙家三代皆为秦国效命,虽手握三十万大军,今身陷囹圄,若反抗则为背叛。”
尽管如此,他更愿坚守节操,宁死不屈,以此证明自己的清白,不致辱没先辈之教诲,也不负先皇之厚爱。
最终,蒙恬选择了自我牺牲,一代忠臣良将就此离世。然而,他的这段遗言却流传至今。百年之后,甚至曹操都被蒙恬的气节和胸襟所感动。
曹操手握重兵,与当年的蒙恬有着相似的处境,却没有颠覆汉王朝的意图,只是以天子之名约束诸侯,却因此招致“汉贼”的指责,让他备受委屈。
随着三国鼎立,曹操权势日盛,但他始终未称帝。直到他去世后,汉献帝刘协将位让给曹丕,使曹丕成为魏国统治者,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
曹操当年还撰写了《述志令》,记录了自己一生的功绩,同时强调了别人对他篡位称帝野心的猜疑,这让他倍感委屈。
他甚至举例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说明即使称霸天下,也应尊重周天子。他心怀这样的理想,却被人视为乱臣贼子。每每读到蒙恬的遗言,他都倍感委屈。
结尾:
曹操虽然也是一位掌握重兵的雄主,但与蒙恬并非同一类型的人物。然而,他却能从蒙恬的遗言中感受到一种委屈,这也表明了他对汉朝的一丝忠心。#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