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被诸葛亮给骗了?北伐只是一个幌子,此三点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创始人
2025-07-04 22:32:21
0

对喜欢《三国演义》的人来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可以说是这本书最大的转折点。大部分读者心中这个情节就是三国的终章。

虽然之后还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关心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

在不少人看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充满了悲情英雄的味道,他明知道蜀国在军事实力等各方面都不如魏国,却一次次耗费心力去谋算成事之机,读来实在让人动容。

但聪明睿智如诸葛亮,怎么会不清楚北伐的“性价比”近乎于无,他的这番作为背后其实还隐藏着其他重要的目的。

苦心孤诣的北伐不过是一个幌子,诸葛亮的真正所图还在别处。

名为北伐,实则练兵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之中蜀国的地盘是最小的,人口也是最少的,综合发展潜力不仅在吴国之后,更是远弱于魏国。

想用这样的基本盘去硬刚魏国这样的庞然大物,显然是不明智的。

诸葛亮这样的聪慧之人怎么可能不明白这一点,他之所以选择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一次次兵出祁山,并不是冲着和魏国一决雌雄,而是利用这些军事行动达成其他的目的。

为了让蜀国安心北伐,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第一时间就安抚盟友孙权。

《三国志·卷四十五》对此有明确记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要知道,孙权可是坑死了诸葛亮最重要的伯乐兼挚友——刘备,他能够摒弃仇恨、理性地选择和东吴重归旧好,显然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诸葛亮会选择急着发动北伐,就是希望能够在自己去世之前培养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并通过战场的实践培育出蜀国的二代将领。这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筹谋良多。

其实也不怪诸葛亮如此着急,此时的蜀国已经面临着良将无多的局面。

曾经威风赫赫的五虎将里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都已经离开人世,赵云虽然还能上战场,但他的领兵能力并不突出。

所以,只有培养出优秀的年轻一代,才能在未来给蜀汉江山保驾护航。为此,诸葛亮特意提拔了很多军中小将,其中就包括关羽的儿子关兴。

后者表现确实非常出色,颇有乃父之风,得到了诸葛亮的交口称赞。可惜,他却英年早逝,最终未能成长为优秀将领。

不过,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收获,比如他就发掘出了姜维这个优秀的接班人。

后者接掌军权之后,多次在与魏军的对抗中取得胜利,是诸葛亮死后蜀汉能继续抵抗几十年的中流砥柱。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过程中,蜀国的大部分军队都得到了锻炼,战斗力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后期给魏军带来了不小的威胁。

由此可见,诸葛亮北伐的第一重目标其实取得了非常不错的进展。

明攻长安,暗图陇右

除了训练兵将,诸葛亮打出北伐长安的这个幌子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掩盖他真实的进攻意图。

无论是在蜀国内部还是在魏军心中,他们都觉得诸葛亮的组织北伐为的就是进攻关中地区。

拿下这个重要的粮仓,复制汉高祖当年吞并天下的行军路线。但诸葛亮的真实目的其实并不在此。

这一点从第一次北伐的军事规划就能看出来,蜀将魏延其实提了一个不错的想法,他准备通过奇袭子午谷来攻破长安。这个想法听上去颇有可行之处,用好了会有惊人的奇效。

《魏略》对此有记载:“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但诸葛亮几乎没怎么犹豫,便拒绝了魏延的提议。他表面上说此计太过行险,不愿意采纳;实际上诸葛亮从一开始就没想着能拿下关中,他真正的目标是当时魏军疏于防备的陇右。

陇右这个地方人烟稀少、本身也不是什么粮草丰茂之地,魏军一开始对它的重视度并不高。但是这片土地对于蜀国来说却非常重要,一旦拿下,就可以在战略对峙中占据优势。

之所以这么说,首先是因为陇右地理位置优越,对长安、咸阳等地形成高屋建瓴之势。

如果能拿下这片区域,蜀军之后的出征就可以从高处一鼓而下,对关中地区的威胁程度会成倍提升。

其次,陇右看似资源匮乏,却有两样蜀国紧缺的好东西。一个是大量的马匹,拿下这里,蜀汉能训练出大量的骑兵,整体战力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其次,陇右虽然人少、但民风彪悍,历来就是精兵强将的诞生之地。拿下此处,蜀国能收获大量的精兵种子。

因此在北伐的一开始,诸葛亮就对陇右势在必得,对于联系陇右和关中的重镇——街亭,他更是投下了重兵。

《三国志》记载:“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蜀将马谡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

可惜的是,因为马谡的失误,蜀军在好不容易拿下街亭之后又得而复失。此举导致诸葛亮的全盘计划付诸东流,蜀汉失去了拿下陇右的最好机会。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街亭丢失之后,诸葛亮会愤怒到近乎失态,在明知会后悔的情况下,依然斩了马谡。

总的来说,诸葛亮北伐的第二个隐藏目的一直未曾实现。

转移矛盾,团结各部

除了上述的两个隐藏目的,诸葛亮之所以会频繁发动北伐,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转移内部的矛盾。

对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无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还是侵华战争前的日本。

他们之所以急哄哄地发动对外侵略,就是为了转移国内因为经济危机而导致的严重矛盾。

当时的诸葛亮也遇到了类似情况,熟悉《三国演义》原著的都知道,即便是蜀国这样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地方,其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重臣之间的内斗从未间断。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蜀国自刘备登基以后逐渐成型的三个集团。其中首屈一指的便是荆州集团,它以诸葛亮、蒋琬为首,还有马氏兄弟,黄忠,魏延和杨仪等人。

这个集团的实力最为强大,无论是对内理政的文官还是对外作战的武将都人才济济。

但是荆州集团也不是无敌的,在蜀国官场上还有另一股势力,那就是以法正、李严为首的东州集团。

他们是刘备入蜀之前就投靠他的非益州人士,在刘备登基后,得到了后者的重点扶持。等到刘备去世后,东州集团已经颇有实力。

除了这两股强大的势力,蜀汉官场还有第三股稍弱的力量,他们是以黄权、谯周为首益州本土势力。这股势力一直被刘备堤防,暗中进行压制,但关键时刻还能爆发出不小的能量。

相对来说,益州集团在后期更倾向于支持诸葛亮,因为他们的首领谯周就是被后者请出山的。《三国志·谯周传》:“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

但是东州集团和荆州集团一直是在隐隐对抗的,这也导致蜀国朝堂常常是暗流汹涌。为了抚平内部的矛盾,诸葛亮选择了把所有的力量一致对外,频繁地发动北伐。

但即便如此,李严(后改名李平)依然在暗中使绊子,给诸葛亮的北伐带来很大的麻烦。

比如公元231年的北伐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李严运粮不济,导致蜀军的补给出现了问题。

《三国志》记载:“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此战失利后,诸葛亮上书弹劾李严,认为若放任他继续任职,会导致国家的祸败。而刘禅对诸葛亮的弹劾表示了认同,很快便将李严贬为平民,逐出朝堂。

总之,虽然过程中有些曲折,但诸葛亮借着北伐来转移矛盾的目的最终还是顺利达成了。

终究难以逆转大势

虽然诸葛亮以北伐为幌子,达成了很多隐藏的想法,但魏蜀两国之间的实力差距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其实诸葛亮自己早就知道这一点,他在规划“天下三分”的时候曾经明确提到,刘备必须同时占据益州和荆州,才会有争雄天下的资本。

可惜,孙权的反水让诸葛亮的一切谋划都落空了。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内政方面一直非常努力,想尽各种办法去提高民生,促进国家的发展。

但是蜀国本身的局限还是太大了,除了成都平原这一块天府之土,其他地区要么是高山环绕,要么是被少数民族占据,实在是没什么发展的潜力。

而魏国占据的是关中、中原、三晋、齐鲁和燕赵之地在当时是最富饶的区域,不仅人口众多,还有着多处粮仓。无论是军队的数量还是后勤的补给,对蜀国都是全方面碾压。

综合来看,无论诸葛亮如何努力,最多也只能延缓蜀国衰亡的速度,不能改变魏强蜀弱的整体局势。

但不能因此说诸葛亮北伐是完全无用的,这些战争最终还是实现了不少战略目标。

结语

总的来说,在很早的时候诸葛亮就清晰认识到蜀魏的差距以及蜀国内部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他依然坚定选择北伐,不仅是想着争取一线生机,更是为了解决问题、缓和内部的矛盾。

让人遗憾的是,诸葛亮的三个隐藏目的最终只实现了两个,而唯一错过的那个恰好便是蜀国最有可能争取到的一线生机。只能感叹天意如此,“智多近乎妖”的诸葛亮也难以挽回。

相关内容

金融科技的未来引擎,蚂蚁国...
撰文:深潮 TechFlow 2025 年以来,数字资产领域迎来...
2025-07-05 00:37:38
贝好家C2M模式助力,滨江...
2025年6月,贝好家杭州首个C2M模式项目沐兰台开盘,单月劲销1...
2025-07-05 00:36:37
两家基金公司官宣自购!
2025年下半场拉开序幕,在短短4天内,已有两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
2025-07-05 00:36:22
原创 ...
龙袍是古代皇帝独有的服饰,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分龙袍和蟒袍,龙袍是皇帝...
2025-07-05 00:33:49
含山公主:朱元璋最长寿的女...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紫禁城迎来了一位客人,当时的大明皇帝...
2025-07-05 00:33:47
原创 ...
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皇帝,在于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2025-07-05 00:33:34
原创 ...
清朝时候,紫禁城西边有个地方叫“紫光阁”,那是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使节...
2025-07-05 00:33:30
原创 ...
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努...
2025-07-05 00:33:21
原创 ...
洪武十一年(1378年)时,天下已经基本稳定,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
2025-07-05 00:33:09

热门资讯

原创 谷... 经历一系列伤病折磨,中国滑雪运动员谷爱凌的心情一度低落,尤其是对于亚洲冬季运动会的无缘感到沮丧。然而...
原创 三... 司马懿可以一生中除了晚年招到了曹爽的排挤,架空了权力之位,都得到了曹氏集团的重用。 他早年在曹操手...
原创 八... 喜欢历史的人肯定对八王之乱不会陌生,八王之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事件。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因为皇室...
原创 为...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能人义士,这些人都有过人的本领,同时几乎都是辅佐一位君主的。最为知名的就是诸葛亮了...
原创 长... 长坂坡之战,堪称赵云封神的战争,虽然在正史上没有这么精彩的叙述,可是在《三国演义》中,还是描写得生动...
原创 村... 1993年4月,天津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村支书禹作敏被捕了。这个消息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
原创 如... 我认为,即便是蒙古帝国最强盛的时期,也会被盛唐时代的唐朝击败,所以题目说的三个月灭亡唐朝是不可能的事...
原创 撕... 恃宠娇多得自由,骊山举火戏诸侯。只知一笑倾人国,不觉胡尘满玉楼。——胡曾《咏史诗·褒城》 很多人都听...
原创 魏...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魏国的国力远远强于蜀汉与东吴,他们的实力对比大概为6:2:3。即使东吴歌蜀汉联手也...
原创 华... 华容道关羽放走曹操,诸葛亮一举三得的小伎俩,诸葛亮的计划之中 对于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的人物,我们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