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女性思想的完善,女权主义的提倡,嫁得好才是女人最重要的观念基本被人摒弃。
相反的,女性更加追求独立,自我人格的完善。再加上男性本来就没有女性发愁结婚,男人四十一枝花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如果时间倒退到清朝之前,这种行为是赤裸裸的大逆不道。为何这样说呢?在古代,不论男女,一般12,13岁就可成婚。
这首先是因为古时候物产资源不是很丰富,对养生知识和保健品也知之甚少,甚至存在近亲结婚的现象,导致那个时代的人民的普遍寿命才四十岁左右。
其次是因为医疗方面的问题。各种疾病见得少,因此治疗手段也不太科学,人们的思想不开放,碰到奇怪的病就会认为是妖魔附身,这就导致很多小孩不能健康安全的成长。
最后是宏观原因。当时的国家政策要求就是鼓励多生。常年打仗,疾病等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百姓伤亡率较高。
基于这三点原因,导致人们主动或被动地早结婚,多生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先成家后立业。只要到了十几岁,无论男方女方的父母,都会积极寻找与自己孩子门当户对的家庭,争取早日找到合适的人选。
而清朝的光绪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年龄已经十七了,放到当时也是大龄青年,却未曾婚配。好不容易熬到自己当家做主,可以自己做出一次选择,到头来还是身不由己。
在成婚当晚,光绪对皇后说的竟然是:我们做姐弟吧。一切一切还得从慈禧开始说起。
纵观中国历史,由女性掌握国家大权的例子比较罕见。而距离现在最近的,就是慈禧。可悲的是,她也是名声最不好的一个。
原因也很简单,让千年之久的华夏风骨沦为笑话。不仅如此,对自己的手足骨肉也没有半分情面。在外人看来,就是十足的摆弄权势的人。
清朝时期,为了保证皇帝血统的纯正,只能和自己族内的人通婚。而满族的女性一般都长得不漂亮。慈禧的出现,瞬间俘获咸丰皇帝的芳心。
同时,也因为慈禧心灵手巧,心思敏捷,对于军国大师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咸丰皇帝独宠有加。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咸丰造就了往后的慈禧。
她的第一次统治史是因为咸丰皇帝逝世。再加上自己的孩子是下一代的继承人而顺利地成为皇太后。
不久,慈禧又联合慈安皇后,其他大臣一起发动政变,至此,所有的权利障碍都被扫除,她终于可以稳坐后台。
随着自己的孩子日渐长大,慈禧仍然不想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因此对于自己的孩子,慈禧不能像一般的母亲那样疼爱,只会更加严厉,这让母子相处并不融洽。
同治皇帝二十多岁就因病逝世,国不可一日无君,即使这位君并不是名副其实。这位新上任的皇帝就是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的登基意味着慈禧太后开始了第二次垂帘听政。也因为这个原因,耽误了光绪的结婚时间。可是,没有一个皇帝是不结婚的,否则必然会惹来众怒。
十七岁的光绪也早就想脱离慈禧的掌控,对于这场婚事,他天真地以为自己能选自己想选之人。
这当然不可能,因为慈禧还想在权力顶峰继续享受。因此,这场婚事的人选早就内定,婚礼只不过是为了安抚众人。
所有步骤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意外却发生,紫禁城的太和门被烧了,凶手也找不到。此时距离婚还有一个月。没办法,皇帝的婚期不能随意更改,只能硬着头皮赶工再造出一个门来。
于是,洞房花烛夜的那天,成为了光绪不能忘怀的日子。映入眼帘的是纸糊的太和门,远远望去非常怪异。
结束完一系列仪式后,终于该入洞房了。皇帝的洞房和一般人的洞房当然不一样,肯定需要宫女太监伺候。
在烛光的映衬下,看着眼前伴随自己下半辈子的女人,光绪忍不住哭了,嘴里还说到:我们以后还是做姐弟吧!
因为这个女人的长相不敢恭维。她就是慈禧的侄女,静芬。让她当皇后,既可以替慈禧监视皇帝,还可以巩固自己的势力。
婚后的生活两人也不幸福,而光绪也把关注的焦点移到珍妃身上。原因很简单,珍妃样貌出众,而且性格活泼外向,只要她在,气氛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
慈禧虽然也很喜欢珍妃,但是在大事上面分得很清楚,绝对不会让珍妃产下孩子。否则自己侄女的地位就不保了。
最终,慈禧和珍妃闹得很不愉快。这直接导致光绪不给静芬颜面,因为光绪认为是静芬挑唆的。
自始至终,光绪始终与静芬只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实。成为了皇太后的她,实力不够,没法给国家做贡献。
因为没有生过孩子,也不会带孩子,小小的溥仪没有一丝安全感。直到辛亥革命爆发,静芬也看清了当前形势,决定请清帝退位。
结束了最后一次退朝仪式后,旧的历史结束,新的历史出现。而无法适应这一变化的静芬在退朝仪式的下一年也逝世。
纵观静芬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是身不由己。结婚后也因为自己的样貌被人敬而远之。之后发生的种种,也不过是被历史推着走。可以说,静芬的一生是很可悲的。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清朝,没有很多的身不由己,静芬都会有自己的一条路可走。
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是更加平等,更加开放。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地位,不管你什么样的容貌,你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