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君王,朱元璋的人生经历算得上是非常励志的,从早期的放牛娃子,到后来靠着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向上攀爬,最终成为了一代君主。
不由得不令人感慨,男儿生于天地间,当胸怀大志,提三尺长剑立下不世之功,轰轰烈烈干上一番大事业才是真男儿!朱元璋成为大明开国君主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求安民养息、恢复国力。
为了大明江山,朱元璋的作为
在授封大典后,开国功臣、淮西勋贵愈发嚣张跋扈,在地方上妄行不法危害百姓,也令朱元璋感到如芒在背。
为此,朱元璋不惜大开杀戒,暗中制造了明初的四大案,将大批开国功臣趁机屠戮,以求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为了代替那些倒台的开国功臣们,朱元璋大肆册封自己的儿子们为藩王,并且令他们执掌淮西臣子的兵权,留下了《皇明祖训》企图以此来制约自己的儿子们。
但朱元璋此举却低估了皇位的诱惑,自古以来,皇位就是每一个人梦寐以求的宝座,有多少人为了争夺那张宝座丢掉性命,又有多少骨肉至亲为了君王宝座不惜骨肉相残、刀兵相见。
等到朱元璋意识到血缘在皇位面前的脆弱时,一切都已经晚了,他想要挽救但却发现地方上的藩王,已经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自己恐怕是没有时间来处理了。
因此,在朱元璋弥留于世的时候,他为朱允炆留下了一条杀手锏,以避免后患。很可惜,朱允炆没有听从,就这么为日后的靖难之役留下了祸根。
那么,朱允炆到底在密诏中看到了什么?亦或者说密诏有什么特殊之处,才会令他对朱元璋的遗诏都选择避而不见呢?以至于造成后来的大祸。
早亡的太子
翻看朱元璋的家谱,我们其实不难发现,朱棣排行老四。根据古代的宗法制度,朱元璋的大权最终是容不得朱棣染指的,因为嫡长子朱标的存在,就注定了朱标将会是日后的大明新君。
另外,朱标为人外柔内刚,看似柔弱的外表之下隐藏着一颗刚毅而坚韧的心。尽管朱元璋对于朱标的软弱,经常是颇有微词,但朱标刚强坚毅的内心,却总是能令朱元璋安心。
再加上朱标身为大哥,对自己的弟弟们都是多有照顾,众兄弟中没有一个是不服大哥朱标的,朱棣也不例外。按理说,朱标只要平安地活着,那么日后在他的手中大明天下不会有这种藩王之乱。
毕竟作为众望所归的继承人,朱标的声望摆在这里,谁要是对皇位有觊觎之心那就成了自寻死路。可是,上天总爱向人开玩笑,作为众望所归的继承人,朱标却天不假年,不到40岁便暴病而亡。
朱标的离世,对整个大明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对朱元璋来说,马皇后和朱标这两个自己最亲近的人,一前一后离自己而去,他内心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沉痛打击。
从此之后,朱元璋真正成为了孤家寡人,在深深的寂寞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其次,对于朝堂而言,朱标的离世意味着朱元璋苦心培养了二十余载的继承人离世,大明王朝未来的掌舵人变得扑朔迷离。
就连原本都对宝座死心的藩王们,也都开始变得蠢蠢欲动起来,企图利用这次机会成为新的太子储君。然而,这一切鬼蜮伎俩却怎么能逃得脱朱元璋的法眼?
面对朝堂之下的暗流涌动,朱元璋却选择了不动声色、静观其变,这个自己最拿手的选择。在朱元璋看来,皇子们为了储君之位,也像大臣们的明争暗斗一样,是可以好好地利用起来的。
身继父风的朱允炆
原本,他想在其中选出其中最优秀的那一位皇子,让其成为太子储君。然而,朱元璋这次却是感情战胜了理智,他在见到了皇孙朱允炆,也就是朱标唯一的儿子时,心中觉得对朱标的亏欠之情。
他当机立断地将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也就是隔代继承人,这一举动令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子们都有些不服,但是碍于朱元璋的威压,也不得不表示臣服之心。
作为朱标的长子、朱元璋的长孙,很多人都以为朱允炆是个酒囊饭袋、是个懦夫。其实这,这种理解是一种很深刻的误解,朱允炆从小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才智、聪明又好学,并且他的孝心和父亲朱标如出一辙。
这更是令朱元璋深感欣慰,也开始用心将朱允炆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朱允炆在朱元璋的言传身教之下长大,几年之后,他就被培养的外柔内刚、心怀仁慈,和父亲太子朱标一样。
这个结果让朱元璋大感欣慰,他知道自己可以安心放手了,很快朱元璋就病逝了。已经可以独当一面的朱允炆,接过了爷爷的重担,开始执掌大明王朝。
只是,当时对朱允炆而言,叔叔伯伯们都是各地手握雄兵的藩王。早在朱元璋一开始立藩王的时候,刘伯温就明确表示了这么做会导致无穷的后患,朱元璋一开始并不以为然。
随着太子朱标的离世,朱元璋深刻理解了刘伯温的担忧是正确的,太子之位的空虚令各地藩王都蠢蠢欲动。可是,他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已经无法再亲手剪除这些藩王,尤其是朱棣。
朱元璋从朱棣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本想暗中除掉朱棣永绝后患,但是奈何时间不够了,还没来得及处理朱棣,朱元璋就去世了。
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去世前他为朱允炆留下了一道密诏,一道只有九个字的遗诏:“削藩王,除朱棣,保江山”。只是,“削藩王”他做得很好,但“杀朱棣”却很可笑。
靖难之役中,朱允炆下令不得伤害朱棣,这一点在诸多的影视剧中也被演绎了出来。最终,朱棣以弱胜强,打进了南京城,改名为永乐。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朱元璋在朱棣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也感受到了朱棣那磅礴的野心,本想亲自动手为朱允炆扫清威胁,但奈何上天没有给自己那个时间。
生性温和的朱允炆,在面对这条遗诏的时候却根本没办法下手,毕竟要他去除掉朱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试想一下,要是朱元璋能在去世前将朱棣彻底铲除,亦或是朱允炆能够将自己的心变得更狠。那么,后面的靖难之役也许就不会发生,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朱允炆最终还是为自己的仁慈付出了代价。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