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辱使命的酒局——渑池之会
创始人
2025-07-04 16:03:09
0

“渑池之会”出自《史记•颇蔺相如列传》,为古代敌对国之间以弱胜强"的外交范例,发生在战国时期。讲的是经过谈判最终达成了共识,化干戈为玉帛,实现了和平友好。

但真的只是这么简单吗?即使当时秦赵达成了共识,也只是让赵得到了短时间的和平。

《渑池之会》所暗藏的深意,甚至在2000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在国际局势上上演着,那就是弱国无外交!以强欺弱亘古不变!不管是国家还是个人,实力永远决定着尊严,只有强大才能赢得别人尊重。

两千多年前的渑池会盟之局,赵惠文王和蔺相如,战术对抗秦国实现了当下的和平,却导致了后来的战略被动没有成功破局,以史为鉴,再看现在的世界格局,我们更要防患于未然!

那么《渑池之会》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历史事件?

/ 壹 /

事件背景:公元284年,五国伐齐,东方头号强国齐国,几近灭国,后虽勉强复国,但是元气大伤,只剩下名义上的存在。另外六国中,燕国本就是秦国的跟班,三晋的另两家韩与魏衰弱得不值一提。大国只剩下秦楚赵,一超二强,秦国一超与赵楚二强。

秦国意图统一六国。站在秦的立场,只要赵楚不结盟,或战略上不有效配合,赵楚任一家单独去和韩魏连横,都不足为虑,秦国都能战而必胜之。

即便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同一年,秦国还是迫不及待地攻打了赵国,占领了石城(今河南林州西南)。

次年(公元前280年),秦国白起率军再次攻打了赵国光狼城,杀二万人。

赵国虽然打了败仗,可是赵军继续英勇抗击秦军,秦军的攻势被遏制了。秦昭襄王认为双方相持不下,倒不如先和赵国讲和,腾出力量去攻打楚国。

公元前279年,秦王派使臣到赵国去,约赵惠文王会盟于渑池,互相修好。

秦王邀请赵王会面,一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并拆解掉赵楚同盟关系。

赵国内部对于是否参加渑池之会是存在争议的。一方面,有人认为秦国狼子野心,言和只是暂时的,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应该趁机与秦国言和,大力发展国内生产。但廉颇和蔺相如觉得应该去,在安排好一切后,才有了《渑池之会》。

蔺相如在此次会面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不仅陪同赵王前往渑池,还在会上勇敢地对抗秦王,保护赵王不受羞辱,展现了其智勇双全的形象。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邀请赵惠文王前往渑池(秦国县城,今河南渑池西)进行一次元首级别的友好会晤。

/ 贰 /

事件经过:秦国一向倒行逆施,赵王本来不想去,想着楚怀王不就是被秦国扣留的吗?但是廉颇、蔺相如跟赵王商量,如果大王您拒绝会晤,就是示弱,显得赵国害怕秦国了。赵王接受了廉颇、蔺相如的意见,决定去参加会晤,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他们到边境,与赵王告别,廉颇说,大王的此次行程,计算来回路程加上会晤的时间,大概也就需要三十天左右,如果三十天以后你们还回不来,说明秦国有可能又在使用阴谋诡计,扣留你们,借此要挟赵国,如果你们三十多天还回不来,咱们赵国这边是不是就确立太子,以便粉碎秦国要挟赵国的阴谋?

如果一个国家确立了太子,那么按照惯例,一旦国王有什么不方便,太子就可立即上位,主持国家大事,如果敌国想要通过扣留国王的诡计来要挟,有太子执政,又有原班大臣团队主政,敌国就不会轻易得逞。

赵王同意了这个预案。并出发赶往渑池,与秦昭襄王如期在渑池会晤。

秦王和赵王饮酒,都有些喝多了,秦王就请赵王参与奏乐助兴,他请赵王鼓瑟。瑟是一种用来弹拨演奏的古琴,鼓瑟就是弹拨那个琴奏乐,赵王就很高兴的鼓瑟演奏了。

接下来,蔺相如就建议秦王也来参与演奏,让他击缶(fǒu)。

缶是一种口小肚大的陶罐,平时主要用于当容器,可以用来装水或装酒,但是奏乐的时候,也常用来轻轻击打,让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或一种特有的闷罐声音。但秦王不肯击缶。

蔺相如生气了,他跟秦王说,五步之内,属下可以用自己自杀的血飞溅到大王您的身上!秦王的左右卫士一看这是闹翻了啊!就赶紧靠上前来,做出要拔刀相向的姿态,蔺相如丝毫也不慌乱,他只是瞪大眼睛怒斥他们退下,因为蔺相如离秦王更近,他们没有得到命令,没有十分把握,也都不敢轻举妄动。

秦王被搞得很尴尬,下不来台,他也只好参与了一下击缶。

直到宴会结束,秦国始终没能羞辱赵王,在赵王身边守护的卫士也都始终严阵以待,因为秦王也在现场,秦国的人始终不敢轻举妄动。

/ 叁 /

事件解析:渑池会盟后,赵国确实得到暂时的和平,秦国却得以抽身全力伐楚。秦国安排渑池之会的目的并不是要威胁赵国,而是安抚赵国,从而能够集中精力对付楚国。

公元前278年,秦兵攻占楚都郢城,楚国元气大伤,被迫迁都,从此一蹶不振。秦国见好就收,又回头对付赵国,公元前273年,秦击败赵国,赵军2万人被沉溺于黄河,而更狠的,也是大家更熟悉的是,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赵40万人被坑杀。

此时,楚国与魏国皆不肯救赵,因为赵与秦曾言和休战,赵坐视秦攻打楚与魏。长平之战三年后,即公元前257年,秦国大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这会儿赵国是真的要亡了,赵国君臣上下都痛感:联楚抗秦才是救国保命之道,只是,实在不好意思向楚国开口。

好在平原君赵胜有一门客,毛遂自荐前往楚国说和,而楚国也知道要是赵国真亡了,楚国也就不远了,于是答应联合,发兵救赵。面对赵楚联军,秦军没反应过来,秦军小败,赵国也在邯郸保卫战取得全胜。事实证明,只有赵楚合力,才有可能对抗秦国。

但是局部胜利,改变不了大势了,赵国明白得太晚了,邯郸保卫战虽胜,但赵与楚都已是疲惫之师,国家伤痕累累,国本摇摇欲坠,经不起秦国之后的屡屡进犯,最终,赵于前228年亡国,楚于前223年亡国。

纵观整个秦灭赵楚,动摇楚国的国运之战为公元前279年至公元前278年的秦楚鄢郢之战,瓦解赵国国本的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的秦赵长平之战。

而秦国之所以能无后顾之忧发动这两场大规模歼灭战,终究是从秦昭襄王请赵惠文王在渑池喝了一场酒开始算起,彻底瓦解了赵楚联合抗秦的战略联盟,使得秦国有机会对东方两大军事强国进行一一歼灭。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渑池会这场酒局,你还以为就是秦王为了羞辱赵王,蔺相如为赵王挽回颜面,秦国来组织一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酒局么?

《渑池之会》经不起深究,深挖下去,会发现它隐藏着一场天大的阴谋!

在渑池会盟之前,赵楚是明确的同盟关系。秦国只要拆解掉赵楚战略协作的有效性,就意味着战略上必将赢得天下。秦国主动发起渑池酒会,它的目标就是“拆解掉赵楚战略协作”。

但是随着渑池酒会的正式召开,秦国居然得到了“秦赵结盟休战,秦避免两线作战,可以全力伐楚”这一超级巨大的大礼包。

明明事实摆在眼前,不管是赵王,还是蔺相如,廉颇都不是傻子?为什么促成了这场“抱薪救火”之蠢事?

那么一直被称颂的“将相和”换一个说法会是,“官僚层联手架空赵王。以牺牲赵国的长远利益,来换取本阶层的短期私利吗?”

《渑池之会》作为一个故事,确实值得推崇,但把历史拉长来看,总觉得有很多不能理解的地方!当然,这只是根据后来历史事件的发展,做的猜测性推敲,真相也早已不再重要,秦统六国更是历史所趋!

相关内容

原创 ...
1986年对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来说是灰色的一年,先是他被开除党籍,...
2025-07-04 04:33:42
原创 ...
中共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除了毛主席、朱总司令两位统帅之外,还有...
2025-07-04 04:33:38
进口古董,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超过一百年的才叫古董~ 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
2025-07-04 04:33:35
原创 ...
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建交后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合作,然后在一...
2025-07-04 04:33:32
原创 ...
戚继光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渗透下,他从小习武,武...
2025-07-04 04:33:28
原创 ...
1931年4月,中央派遣两名年轻人秘密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位年...
2025-07-04 04:33:18
原创 ...
在世界历史来看,要论扩张速度,要论对领土的不懈追求,恐怕只有俄罗斯...
2025-07-04 04:33:15
原创 ...
“(朱能)位列功臣第二,仅次于淇国公。”朱能的父亲朱亮在军事方面就...
2025-07-04 04:33:03
原创 ...
近现代我国历史上有一只很出名的队伍,叫做大刀队。很多人会以为这支队...
2025-07-04 04:32:53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康熙之所以被称为康熙大帝,是因为他文治武功都十分出色。幼年登基,少年亲政,民间反清、三藩之乱、收复台...
原创 “... 田忌赛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这一则故事曾发生在战国时期,讲述了如何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
原创 慈... 同治十三年(1875)十二月初五傍晚,寒风像刀子一样刺骨,让万物在天地间瑟瑟颤抖。 一个比刀锋还要刺...
原创 回... 前言 历史上的民国时期,不仅有漂亮的女子,还有很多长相出众的男子。审美是不断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民...
原创 包... 包拯,传说中的古代人民的救星,不正官僚的克星,做到了真正的公平、公正、公开断案审理的千古清官,特别是...
原创 曹... 雍正六年,即公元1728年,江宁织造曹頫被抄家了,曹頫这个名字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他有一个后代名叫曹...
原创 王... 大唐天宝六年(747年),李隆基收到一封密报,说他的义子要拥立太子李亨做皇帝,看到这一消息,李隆基惊...
原创 澳... 近年来,澳大利亚一直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马前卒”,跟在美国后边上演“狐假虎威”。大家可能会...
原创 特... 1980年的一天下午,军部司令部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汉,这位老汉头上戴着宽大的草帽,遮住了大半张脸,...
原创 真...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想要获得长久治安的前提都需要有能够稳定在位的执政者。一旦国家的统治者信誉下降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