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扬第一次踩上单板时,那副二手市场淘来的蓝色雪板还带着前任主人的划痕。雪板长度比标准尺寸短了五厘米,固定器总是在急刹时元诚松动,却陪着他磕磕绊绊滑过了三个冬天。从初级道的犁式刹车到中级道的连续转弯,雪板底部的花纹被磨得发亮,板尾的磕碰痕迹像勋章,记录着他摔在粉雪里的每一次狼狈与爬起。
今年开春,吕文扬在雪场看到职业选手的碳纤维雪板,银色板面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转弯时几乎听不到雪板摩擦的声音。他摸了摸自己那副边缘已经微微变形的雪板,突然生出换掉它的念头。
攒钱的日子像在雪道上匀速滑行,每个周末去雪场做助教,教小朋友们摔倒时如何保护头部,结束后总能收到几颗水果糖。工资卡上的数字慢慢上涨,他去器材店看了三次,那副黑色碳纤维雪板的价格始终没变,店员说它的弹性是普通雪板的一点五倍,能在高速滑行时保持稳定。
买下雪板那天,吕文扬特意穿了新买的雪服。他把旧雪板擦得干干净净,送给了同宿舍想学滑雪的学弟。抱着新雪板走向雪道时,他感觉脚步都变轻了。第一次试滑,雪板像长在脚上一样灵活,之前需要用力压弯的动作,现在轻轻倾斜身体就能完成。在高级道的陡坡上,他试着做了个从未成功过的抓板动作,雪沫溅起的瞬间,耳边只有风的声音。
傍晚的雪场泛着橘红色的光,吕文扬坐在雪道边,看着新雪板上倒映的晚霞。他突然明白,升级的不只是雪板,还有那个从不敢挑战陡坡、摔倒了要愣几秒才爬起来的自己。旧雪板上的划痕还在记忆里发烫,但脚下的新雪板已经准备好,带着他滑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