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乱世奇女郑毓秀:民国第一女刺客,13岁“休夫”21岁刺杀袁世凯
创始人
2025-07-04 02:32:46
0

民国时期的女性们大多都没有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利,她们只能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在忍气吞声之中度过自己无望的一生。

然而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却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她不仅抛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掣肘,在13岁的时候就决绝地选择撕毁了祖母给她定下的婚约,并且还在悔婚不久之后就只身加入了革命组织,做起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职业——女刺客!

她不仅刺杀了许多普通民众想见都望尘莫及的大人物,甚至还能做到全身而退,更离谱的是后来的她也并没有掩藏自己的锋芒,更是从事起了另一番职业,成为了中国第一!

到底是什么样的奇女子能完成这样神乎其技的一生?她到底是“神妃仙子”还是“身怀异能”呢?

以自由为尊

如果说郑毓秀后面的人生是以生命为筹码“豪赌”一场胜利,那么一开始的她就是宁愿放弃一切,都要去寻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生活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能有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都仰赖于家庭对她的妥协与纵容。

作为当地还算有些名望的氏族,其实郑家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封建和守旧的大家庭。

无论是在娶妻生子这样的大章程之上,还是在后代识文断字、裹脚缠足的小事情之中,郑家都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在时代所要求的轨迹之上。

“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就该裹足而行”“相夫教子就是女人一辈子的事业”……这是每个郑家女人都该遵守的规矩,然而在郑毓秀身上,这些“咒语”却全都失灵了。

在识文断字这件事情上,郑毓秀的母亲一直都是非常恪守“本分”的,虽然大家族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学习一些文化,但是在女孩子这里,她们就只会让她去阅读一些类似《女则》《女训》的经书,能够记住女人一生的规范就可以了。

只是小小的郑毓秀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生活,她最讨厌的就是这些繁文缛节,聪明伶俐的她从来不会把“三从四德”这些东西记在脑子里,对于什么缠足、生子的“俗事”更是避之不及。

郑毓秀五六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规矩就应该进行缠足了,但是郑毓秀并没有听之任之接受这样的酷刑,反而是撒泼打滚、据理力争,一直和自己的长辈们抗争到底。

最终郑家的长辈也因为实在拗不过郑毓秀的倔脾气,不得不放弃了为她缠足的想法,而也是这一次的妥协,造就了后来无数次的无功而返。

缠足这件事情在小小的郑毓秀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让她知道了只有抗争才能求得一线生机,才能改变自身的处境。

所以在后来的很多事情之中,郑毓秀都下意识地选择了硬扛下去,尤其是在那些家里人自以为给她安排了好去处的时候,她都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反驳回去。

在郑家的那些老人看来,女人一辈子的归宿无非是嫁人生孩子,再给自己的孩子娶妻生子,所以在郑毓秀还懵懂无知的时候,郑家人就已经为她选好了一门亲事。

这门亲事按当时的眼光来看,那是顶顶好的,男方是两广总督的儿子,配她父亲郑文治一个户部小官的女儿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郑家人还在沾沾自喜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可以让自己的女儿嫁入高门,以后说不定还能飞黄腾达,两家人强强联合坐上更高的位置。

然而令郑家人想不到的是,当年幼的郑毓秀知道了婚约的事情之后第一反应不是欣喜也不是接受,而是越过了自己家这些固化的木头脑袋,直接一纸悔婚书交到了男方的手里!

要知道这个婚约可是郑毓秀的祖母凭着自己的人脉才好不容易定下来的,可是如今郑毓秀这“荒唐”的悔婚书一递,即便郑家再想有跟两广总督结姻亲的想法,想必男方家也不能再接受了

可以说郑毓秀这事情这么一闹,那是把郑家多年的谋划都打碎了,郑家一众族老都是非常的气愤,想要郑毓秀给他们一个说法。

即便是如此任性妄为的郑毓秀也发现了自己这次做的事情太过火了,然而她并不后悔,为了承担自己轻率行动之后造成的苦果,郑毓秀选择了离家出走,去外面见识见识更广阔的天空。

而这个时候的郑毓秀只有13岁,即便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年纪也不是可以随随便便离开父母去外面闯荡的时候。

有闯劲也有毅力的郑毓秀就这么她自己一个人来到了天津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也为自己奇幻的一生踩上了一脚油门。

以生命为筹

就是在天津的这段时间,她加入了“崇实女塾”教会学校,接触到了她之前想都不要想的西式教育。

在西式教育之中,男女都是平等的,女人也可以学习知识,成为国之栋梁,也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让郑毓秀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自由的决心。

后来的她为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也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甚至坐上了远行的船舶,去到了日本定居学习。

也是在日本的生活,让她握紧了自己生活的方向盘,彻底走向了一个别人只能望其项背的“赛道”。

在日本郑毓秀接触到了当时正打得火热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孙中山推翻封建帝制的思想,和郑毓秀心中的设想不谋而合。

就像是小小的郑毓秀想到的那样,她认为只有据理力争才能改变现状,同样当时的中国已经是满目疮痍,在清廷带领之下只能走向衰落。

郑毓秀

只有痛定思痛拔除了晚清这个积弊,中国才有机会焕发生机,为了这个设想她在次年就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且在同盟会之中还做起了连男人都不敢做的刺杀任务。

在郑毓秀加入同盟会之后的时间里,其实孙中山进行了多次反清计划但是最终都功败垂成,这个时候的同盟会之中已经开始有人军心动摇了。

为了稳定他们的情绪,当时同盟会的汪精卫选择带上炸弹去北京做出点动静来,最好是直接炸死载沣,让其他同盟都看到他们的实力。

汪精卫热血上头提出了这个建议,但等到真的实际行动的时候他其实也是怵头的,而当时对接汪精卫去往北京的人就是郑毓秀。

汪精卫看着这个年纪小小的女孩子,心里更是打退堂鼓,他只能用言语试探着郑毓秀,看看她接下来会怎么说,怎么做。

他说北京车站如今查得严,只怕他们几个大男人拿着这么一个大东西也不好进站,郑毓秀一听就明白了他什么意思,二话不说就拿着装炸弹的包裹打算自己单刀赴会。

汪精卫还问她不怕炸弹中途爆炸吗,郑毓秀非常坦然地表示:“如果不会爆炸,还叫什么炸弹,这事就交给我了。”

也是因为她的这份果敢和无畏,让她在同盟会之中的工作内容慢慢地从一名地下情报人员转型成了“专职”刺客。

而这个时候是1907年,也就是说此时的郑毓秀其实只有16岁。作为这个进京“敢死队”中唯一的女性,郑毓秀可以说是彻底打响了名头。

她所在的这个敢死队后来就专门去炸一些清廷之中的达官政要,当时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期,除了载沣之外清廷最有话语权的人,就是被任命为了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

在他们看来当时的袁世凯可以说是他们革命道路之上的最大障碍,所以他们决定带上炸药去炸死袁世凯。

十几号人组织安排了这次的爆炸行动,有人佯装饮酒喝茶,有人共乘马车市井徘徊、有人游弋其中机动行事……

众人部署了好几天,还进行了多次模拟演练,一切都准备就绪,就等袁世凯到来爆炸一触即发。

然而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有人收到命令停止炸死袁世凯的行动,原来当时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很多人都认为其中的阻力是袁世凯,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真正的阻力是良弼。

收到了这个消息的郑毓秀也顾不上其他,只能连夜去到了现场将情报告知给了那些即将行动的战友,阻止他们的进一步行动。

以玫瑰为枪

然而即便郑毓秀如此努力,她也只通知到了8位伙伴,还有剩下的许多人没有机会通知到,爆炸行动那天,郑毓秀不顾阻拦决定到现场拦住那些即将行动的伙伴。

可惜郑毓秀来晚了一步,爆炸已经发生,许多的军警已经将那些战友都逮捕了起来,就连郑毓秀都差点被牵连其中。

所幸郑毓秀机智,并没有被袁世凯的军队所擒获。而她也并没有一味地出逃,不顾战友的死活。

在事件发生伊始,郑毓秀就做好了两手准备,找到了一名外国记者出面担保,正是有她从中牵线,才保住了大部分被逮捕的战友。

接连几次的行动失利,也并没有打消郑毓秀的作战热情,虽然不能再炸袁世凯,但是有关良弼的问题他们也是不会放过的。

这一次和郑毓秀搭档炸死良弼的人,是她姐姐的男朋友彭家珍,作为亲友郑毓秀其实很不舍他去行动,但是革命已经折损了如此多的战友,这个时候不是他们可以扭捏的时刻!

为了革命的顺利进行,她们义无反顾地采取了行动,这一次的郑毓秀也吸取到了刺杀袁世凯行动时的教训,不再多人行动,而是选择先出来一个人定点袭击。

也是在郑毓秀严密的部署之下,刺杀良弼的行动没有意外地完成了。所有人都很高兴,她们这个“敢死队”终于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坚实的贡献。

但是也是因为这连环几次的刺杀行动,让袁世凯盯上了这个小小年纪的女孩子,开始组织起了反刺杀。

郑毓秀在知道了袁世凯有意要刺杀自己的时候,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怕牵连自己的亲人和战友。

为此郑毓秀只好选择出国留学躲避一段时间,这个时候的她虽然停下了革命的脚步,但是也从未停下学习和交流的步伐。

在学习方面,她努力地攻读着法学的学位,顺利地拿下了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交流方面,作为中国人的郑毓秀即便身在异地也从未停止对于中国外交的关注,凭借自己良好的语言天赋,她还在外交团队内做起了翻译的工作。

1919年1月的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要签署不平等的条约,作为身在巴黎的华人,郑毓秀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这样的事态发生。

当时许多留学生都组织起来参与起了抗议,来到了时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的陆征祥的家门口。

而作为翻译参会的郑毓秀也和这些留学生与华工站在了一起,提出不让陆征祥签约的倡议。

为了让陆征祥乖乖听话,郑毓秀还想到了一个“歪点子”,她在花园里找到了一朵玫瑰花,用它的花杆当作枪抵在了陆征祥的身后,威胁他不要签约。

这样的操作未必有用,但是却也能够证明郑毓秀爱国的迫切与真诚。后来事情告一段落,而这朵玫瑰则被一直留在了郑毓秀的身边。

即便这朵花已经干枯,颓靡,那也是曾经属于她的意气风发和青春无畏,是属于她这个民国第一女刺客的专属勋章。

玫瑰从来不只是简单的花朵,她更可以是带刺的尖枪,扎向每一个试图侮辱她和她所心爱的祖国的敌人!

除了女刺客的身份,其实郑毓秀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法学博士、第一位女律师、第一位女法院院长以及第一位起草《民法典》的女性。

这许许多多的荣耀与头衔,再和她年轻时候那些壮烈的行径相比起来,好像都不值一提了。

这样一位爱国女性,用自己的光辉照耀了许许多多的女性,给了她们信心与力量,正是有了这样的标杆,才让我们真正看到,中国女性是不输任何人的!

她们以玫瑰为枪,将会为这个世界展示出属于她们的绝美光华!

相关内容

原创 ...
1986年对文化部副部长周而复来说是灰色的一年,先是他被开除党籍,...
2025-07-04 04:33:42
原创 ...
中共指挥过百万大军作战的人,除了毛主席、朱总司令两位统帅之外,还有...
2025-07-04 04:33:38
进口古董,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超过一百年的才叫古董~ 古董是为人所珍视的古代器物,是先人留给我们...
2025-07-04 04:33:35
原创 ...
上个世纪80年代,中美建交后逐渐开始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合作,然后在一...
2025-07-04 04:33:32
原创 ...
戚继光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渗透下,他从小习武,武...
2025-07-04 04:33:28
原创 ...
1931年4月,中央派遣两名年轻人秘密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位年...
2025-07-04 04:33:18
原创 ...
在世界历史来看,要论扩张速度,要论对领土的不懈追求,恐怕只有俄罗斯...
2025-07-04 04:33:15
原创 ...
“(朱能)位列功臣第二,仅次于淇国公。”朱能的父亲朱亮在军事方面就...
2025-07-04 04:33:03
原创 ...
近现代我国历史上有一只很出名的队伍,叫做大刀队。很多人会以为这支队...
2025-07-04 04:32:53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U19女排世锦赛正式开打,首个比赛日的所有比赛已经全部结束,最终中国女排、日本女排、意大利女排、巴西...
原创 他... 泱泱华夏,历史悠久,兼蓄并收,吸引着无数外国人来朝。在这些外国人当中有许多人为我大中华做出了贡献。比...
原创 原... 康熙15年黄河高家堰决口,导致运往平三藩前线的粮草和军械中途搁浅,急得朝中大臣团团转,甚至有人提出撤...
原创 原... 民国风俗画:赌博 1949年元旦,湖南衡阳远东酒家座无虚席,觥筹交错。衡阳在乡军官会的200余名退役...
原创 原... 自从学会了上网,每一天打开某网站的历史频道,都会觉得自己活得像是一个文盲。 经常会遇到一大群人朝你面...
原创 原... 一个朝代的建立,每个帝王彼此之间总是相互依存,形成相互关联的延续性。当然,这里不包括朝代建立的创始人...
原创 他... 1932年10月,国民党政府正处在非常窘迫的境地:外有日本人咄咄逼人,内有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由此造成...
原创 原... (隆庆皇帝 朱载坖) 公元1572年,执政六载的隆庆皇帝朱载坖在早朝时分突然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的眩晕...
原创 原... 包拯这个名字,在中国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不知道开封有个包青天呢?根据史料的记载,包拯寿终正寝,...
原创 原... (晋成帝司马衍 形象) 咸康八年,公元342年,晋朝的第三任皇帝,晋成帝司马衍龙驭上宾,大行而去,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