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战国时秦国强大以后,六国合纵攻秦五次,为什么最终还是被灭?
创始人
2025-07-03 21:34:05
0

中华历史绵延上下五千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炎黄子孙曾经因为政局的动荡和混乱而民不聊生。其中,虽然每一个封建朝代,都曾经历过尔虞我诈的争权夺利,可如果让我们选一个最为混乱的时期,那一定是诸侯割据、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

战国作为一个始终处于战乱纷争的年代,使得很多拥有极高军事才能的谋略家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在一系列各怀鬼胎、各为其主的谋略与征战中,无数战役因为规模浩大、计谋过人、将士英勇等因素而名垂千古。其中,最让人难忘的,则当属合纵连横了。

合纵连横名声大

合纵连横,属于战国时期一种军事外交策略,由当时备受重视的谋士纵横家—公孙衍、苏秦所提出并推崇,因为其灵活而高效的军事效率,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流传千古的征战谋略。

其中,合纵表示地处东方且纵列分布的齐、楚、燕、韩、赵、魏次六国,因为惧怕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而联合起来一起抗秦。

连横,则表示地处我国西南部地区的秦国,为了打破六国联手共同伐秦的浩大声势以求保全自己,暗地与其中部分国家施行联合策略,并且共同讨伐其他国家以扩大国家领土、增强国家实力。

在历史上,合纵连横的军事谋略,因为其巧妙的攻伐方式,使得战国时期很多小国实力甚微却得以一时得胜,而很多大国不容小觑却也时刻受到牵制而无法肆意吞并他国,因而得到后代众多杰出军事家、兵法家的推崇与敬佩。

齐国总是闪躲?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合纵连横的军事策略,虽然看似复杂多变,但是只要运用得当,则很有可能在一强多弱的战国时期灭掉秦国,从而呈现完全不同的历史面貌。可为何,原本各自弱小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在提出合纵伐秦政策后,明明已经完全有实力一举灭掉强横荒蛮的秦国,却最终还是以大秦一统天下而告终呢?

其实,历史之所以会发展得如此般出人意料,只要我们对其过程有所了解,便可得知这阴差阳错之间的奥妙。首先,我们会意识到,在五次伐秦合纵过程中,齐国作为成员国,却只真正参加了两次,是无奈?还是意外?

公元前318年,纵横家公孙衍审时度势,决定联合诸国进行自己势在必得的“五国合纵”,其中包括魏、赵、韩、燕、楚。其中,楚国作为综合实力较之其他四国最强的国家,楚怀王理所应当的当选为纵长。

其中,燕国和楚国相对远离秦国,危机感并不是那么强烈,所以即便参与了五国合纵的计划,在攻伐过程中却几乎没有出手。而同样地处秦国远方的齐国,也同样因为秦国暂时没有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直接选择了放弃联盟。

如此一来,看似声势浩大的合纵伐秦计划,却只有地盘甚小、国力甚微的赵国、魏国、韩国真正出战。最终,在弱小的赵魏韩尚在攻伐之际,楚国却领先与秦国商议求和,使得第一次合纵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298年,齐国大臣孟尝君在秦国遭到欺凌,内心极度不满的他,在返回齐国后便开始鼓动合纵伐秦,从而展开了第二次合纵伐秦。这一年,大将匡章率领盟国齐、韩、魏三国的军队,大举进攻秦国,一路攻至函谷关。

由于有大国齐的参与,并且三国同仇敌忾,所以在一番征战后,秦国节节败退,最后被迫只能向齐、韩、魏三国求和,并且答应归还之前强行霸占的部分领地。后来,由于这次合纵的出发点是孟尝君想要报复对自己不尊重的秦国,所以在取得一定成效之后便不再纠缠,纷纷撤军。

公元前287年,正值齐国合力灭掉宋朝之际,而秦国害怕齐国灭掉宋国而实力大增,甚至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经过谋划决定尊齐国为“东帝”,而自己则自誉为“西帝”,并且要与同灭掉赵国瓜分其领土,甚至一起灭掉其他诸国而瓜分天下。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苏秦的一系列内外游说下,齐国撤掉自己东帝的名号,重新联合四国计划伐秦。而其目的并非是为了灭秦,而是想以合纵伐秦的方式来牵制秦国,从而避免秦国干预自己灭宋进而壮大自己的目的。

眼看局势不对,秦国也无奈拿掉西帝称号,与合纵成员国商议合作。一番策反之后,原本将战争矛头对准秦国的合纵诸国,在各种趋利避害的利益权衡之下,瞬间倒戈反向攻伐齐国,使得毫无防备的齐国被打得屁滚尿流,国家综合实力也因此而削弱不少。

原本齐国和秦国实力相当,但是在这一次合纵伐秦中,被秦国以及其他四国反向强攻后,齐国实力大减,使得原本尚且互相牵制、保持平衡的局面被打破,从此,七国之间相互制衡而社会相对稳定的局面也一步步走向崩塌。

公元前247年,秦国以猛烈攻势攻取三晋之地,使得一旁的其他诸侯国深感自己也危机四伏。为了避免自己被强大的秦国吞并,魏国信陵君再次提出合纵伐秦,从而联合楚国、赵国一同进攻秦国。

也许是深深的危机感让合纵国家有了必胜信念,虽然总体实力不如秦国,但是在众将士一心护国的力量支撑下,仅有三国伐秦的队伍,却第二次打败秦国。然而此时的齐国,虽然深有伐秦之心,却因为之前的挫伤导致“心有余而力不足”,没能一同分享这次胜利的果实。

公元前241年,秦国国土不断得到扩张,声势浩大,使得其他诸国再次意识到自己身边随时有可能爆发的危险。于是,第五次合纵伐秦开始施行。

有了共同的危机感和抗敌信念,合纵诸国均势如破竹,只是当下秦国的综合实力,已经不是其他诸国可以轻易摧毁的状态,最后一次合纵伐秦毫无意外的以失败告终。

综上所述,原本完美无缺的计谋,却屡屡因为各种不确定因素而以失败告终。两胜、两败、一平,看似旗鼓相当的战局,却因为其余六国各自心怀鬼胎而屡屡受挫。

而在这个过程中,秦国不仅始终在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而且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变法活动,使得自身的国家实力突飞猛进,而其余六国则即便联手,最后也不再是秦国的对手。

更加重要的是,齐国作为唯一与秦国实力相当的国家,却只参与了两次伐秦合纵,让人深感惋惜。

战绩对等,却难逃灭顶之灾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令原本尚且拥有翻盘机会的合纵六国,最终成为秦国的刀下之魂的呢?

其实,六国最终灰飞烟灭,成为秦国一统江山的牺牲品,主要原因就是六个国家不仅实力甚微,而且相互之间没有坚定的凝聚力。每次合纵,看似团聚一心,实际上却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尤其是齐国,如果前几次攻秦都全力参与,并且大家都同仇敌忾,不会因为一丁点儿小恩小惠就倒戈反攻自己的队友,那么现在一统天下的国家,便未必是秦国。

如此般血的教训让我们不禁感叹,团结一致的精髓不仅在于表面看上去的热情高涨,更加在于相互之间信任彼此,将彼此当做左膀右臂般合力迎敌的团结一心。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势如破竹、无往不胜。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6年新赛季将迎来一支新军——美国通用/凯迪拉克车队,这一车队...
2025-07-03 08:37:21
原创 ...
2025年7月4日,F1英国大奖赛迎来了如火如荼的角逐。在这条历史...
2025-07-03 08:36:52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通...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迎来重大喜讯,如今已顺利通水!这一工程的竣...
2025-07-03 08:36:17
原创 ...
从秦始皇开始,我国一共经历了495位皇帝,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皇帝诸...
2025-07-03 08:34:03
原创 ...
闲聊三国事,三国有趣事,与君共享之!欢迎大家的观看,本篇文章为大家...
2025-07-03 08:33:53
原创 ...
大清道光晚年,皇位的竞争者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皇四子...
2025-07-03 08:33:52
从身份标识到文化记忆 ——...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
2025-07-03 08:33:48
原创 ...
公元219年,42岁的吕蒙,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 因为吕蒙死的时候...
2025-07-03 08:33:26
原创 ...
弘晸(zhěng),这位清朝阿哥的命运与明朝建文帝的幼儿朱文圭命运...
2025-07-03 08:33:25

热门资讯

原创 深... 提篮桥监狱的搬迁与未来规划:重塑百年历史遗产 上海市提篮桥监狱,一度被誉为“远东第一监狱”,近日完成...
《狼性时代》:二战后,德国普通... 近年来,随着《破碎的生活》《奶奶的菜谱》等一批书写战后德国普通民众记忆的作品引进国内,我们得以看到宏...
晚清老照片:正妻与通房丫头出镜... 一百多年前的清末,照片远没有今天这样普及,除了摆拍的照片,还没有P出来的。尽管那时候技术粗糙,欠缺艺...
原创 朱... 01 今时今日,很多商品的热销除了依靠自身的好口碑与好质量以外,更免不了依靠名人效应。这也是为什么,...
原创 自... 应该说,秦,两汉,唐的辉煌与灿烂的历史都与定都关中地区是分不开的,得关中者得天下,大一统王朝都是定都...
原创 华... 6纵是华野的主力之一,是一支能打、敢打、会打的虎军,历经华东战场数次大战。司令员王必成被称为“王老虎...
原创 1... 在明朝嘉靖年间,一支葡萄牙船队远渡重洋来到了澳门。明朝当地官员出于人道主义,允许他们可以晾晒货物的要...
刘子健谈宋史:历史是近乎情理的... 宋史专家刘子健先生说:“治学,非问不可。”纵观其学术著作,鲜明的问题意识、简洁的行文论述、理性的观点...
原创 1...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为即将召开的新政协会议,向广大爱国民主人士发出邀请。 在邀请的人员中,...
原创 自... 康熙皇帝被誉为“千古一帝”,生前创造了一个辉煌的盛世,但盛世时间久了,难免会留下很多弊端,比如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