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鼎鼎大名的宰相王安石,抓到小妾与仆人偷情,小妾只说了一句话,王安石便原谅了她们,还送上白银千两。
北宋时期,王安石不仅是宰相,也是政治家、文学家,还主持变法。他的妻子吴氏,也是一名才女,与王安石恩爱有加。但是在古代,哪个当官的没有三妻四妾?何况还是宰相。
吴氏重名节,不想别人说自己是醋坛子,再者自己也到中年,想着替丈夫张罗纳妾之事。一天,在街上遇到有人卖妻还官债,决定把女人带回家中做小妾,伺候王安石。
王安石下朝回到家中,出来一位女子迎接,怎么多了一位陌生女子?妻子才解释是为他买的妾。王安石是个高风亮节的人,不愿像别人一样以纳妾为荣。况且此女还是被迫卖身,即吩咐管家拿了银子,让女子还清家中债款,一家人破镜重圆。
之后,妻子万分感念王安石,不再提及纳妾之事,相夫教子,严谨治家。直到吴氏去世,王安石已是花甲之年,家里无女人把持,确实不成样子。无奈,王安石接受好友建议,纳了一位美妾。
此女名‘姣娘’,芳龄十八,正是大好年华。她也是才情兼备之人,仰慕王安石的才能,能嫁给自己的偶像,嫁进宰相府,不胜欢喜。可是谁知,见到王安石的那一刻,她的幻想破灭了。眼前这个男人又老又丑,哪里还是自己心目中意气风发了宰相爷。
王安石纳妾后,把家中事务交由姣娘打理,而他每日为朝政忙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其他。时间久了,姣娘也耐不住寂寞。府里有一个年轻的男仆,这个男仆做事比管家还得力,自然也不是庸才,姣娘对他另眼相看。慢慢的,两人好上了。
王安石每每回到家中,总会听到仆人们窃窃私语。他招来管家问话,才知道,原来姣娘跟男仆好上了。王安石气的说不出话来。本打算叫来姣娘质问清楚,想想,姣娘也是有才学的女人,应该不至于那么糊涂。
俗话说捉贼要捉脏,于是他就想了一个计策,亲自验证。第二天,他跟姣娘谎称朝廷事务忙,回府会很晚,然后出了门。等到傍晚时分,他提前回到家中,来到了卧房外。
果然,他听到屋内有一男一女的声音。不一会儿,男的说话了:“姣娘,你这么年轻怎么愿意嫁进府里,给他当小妾?”真是自家男仆的声音。姣娘回到:“当初也是听说他才高八斗,学识渊博,我还好生仰慕,谁知道,原来就是个老干姜!”
王安石听到之后,气得脸红脖子粗,捏着拳头准备捶门。他抬起手,又停在半空,想到“现在不能拆穿他们,自己是宰相,这事要是闹大了,传出去,我这一辈子的体面就没了”。
他甩手转身,拂袖而去。嘴里说着:“家丑不可外扬”,一不留神,‘嘭’他一头撞到了院里的一棵大树上。抬头一看,有一个乌鸦窝,顺手拿起旁边的竹竿,捅了一下。栖息的乌鸦被惊得扑腾扑腾叫了起来。
乌鸦声惊动了屋里的人,男仆吓得直接跳窗而出!王安石愤愤地走出了院子。姣娘开门没看到人,心想,虚惊一场。
转眼到了中秋佳节,王安石心中的石头一直没落地。他借着节日家宴,邀请姣娘喝酒赏月,吟诗作乐。他吟诗道“乌鸦不叫竹竿捅,撇下干姜门外听。”诗里提到了‘乌鸦和老干姜’。
姣娘马上想到了那天的事,原来王安石早就识破了她们的奸情,要赶紧认错才行。于是跪在王安石面前,回了一首:“大人莫见小人怪,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至今传诵的俗语。
王安石听到后,细细的品味着,他知道姣娘这是在向自己求饶,也用自己的才华给自己戴高帽子。想到自己年过半百,本就无意纳妾,姣娘年轻貌美,该有她自己的人生,我何需揪着不放呢?
王安石选择原谅,他想到了之前妻子为他买回来的那个女人,他愿意再次成全姣娘。因而,休书于姣娘,让她和男仆成了亲,给了他们白银千两,回老家过自己的下半生。
后来,这事被传到了外面,人们没有嘲笑他,而是夸赞他能容忍,大度,不愧为宰相。
这事放到现在,可能也无人能做到像王安石一样,虽然有莫大的苦衷,却是真正做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