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出生于1398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于谦年少时就怀有远大的志向,他仰慕文天祥的忠诚和勇气,立志要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于谦在1421年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最初担任的是御史职务,负责监察官员的行为。在任职期间,他表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和正直的品质。1426年,他参与了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的行动,因表现出色而得到了明宣宗的赏识。
于谦在多个职位上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清廉的品质。他曾担任山西、河南巡抚,在任期间,他积极改革弊政,减轻百姓负担,得到了百姓的爱戴。他还曾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打击腐败,被百姓称为“神明”。
1449年,明朝面临了巨大的危机。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在这个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南迁,并力主抵抗瓦剌的进攻。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北京城。
在于谦的领导下,明朝军队进行了艰苦的备战工作。他积极招募士兵,训练军队,并加固了北京城的防御工事。他还亲自督战,鼓舞士气。最终,在1450年,明朝军队在与瓦剌的决战中取得了胜利,史称“北京保卫战”。
尽管于谦对明朝有再造之功,但他的行为却挑战了明英宗的权威。明英宗复位后,对于谦心怀怨恨,认为他废掉了自己的皇位。此外,于谦还得罪了权臣石亨和宦官曹吉祥等人,他们对于谦的权势和声望感到威胁。
1457年,明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夺回了皇位。他立即将于谦逮捕下狱,并诬陷他谋反。尽管朝中许多官员都为于谦辩护,但明英宗还是坚持将于谦处死。
于谦的死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同情。他被誉为民族英雄,他的忠诚和才能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他的悲剧结局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
总的来说,于谦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忠诚正直,才能出众,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尽管他最终遭遇了悲剧的结局,但他的事迹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