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状元,首先想到的是苏乞儿,但是那都不是真实的。科举武举,是为了选取军事方面的人才的考试科目,开创于武则天,于1901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七年废止。武举一直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二百多年,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而且许多贫困人家的孩子通过刻苦的训练能够效命与朝廷。
武状元制度的存在,在历史上也曾经为国家挑选了不少的人才,例如当时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就是武举人出身,他挽救了当时的大唐王朝。满清入关后,基本延承了明朝的制度,也包括武举制。清朝的武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及殿试四个等级,其中殿试的规格最高,由皇帝亲自主考,一甲第一名则为武状元,并被赐予武状元盔甲,然后由巡捕营护送武状元归第,炫耀恩荣。清朝的两百多年间,共诞生了109位武状元,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则是最后一位武状元,他仅用一招就征服了皇帝,摘取了状元的桂冠。
张三甲,字鼎臣,号魁轩,又名荣甲,1876年也就是清光绪丙子年,他出生在开州户部的一个小村庄,他的家庭是一个清贫而且崇尚习武的世家。所以,他从小就因为父辈的熏陶学到了不少的招数,不管是枪、刀、剑、戟。还是弓箭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可谓是一个武术奇才,百八十斤的大刀耍起来轻而易举,在他21那年,张三甲参加了乡里的比试,获得了第一名,被考官恭亲王奕訢看中,收为自己的门下弟子,在恭亲王的门下就意味着成为了名师之徒,没过多久,在恭亲王的帮助下,张三甲参加了光绪皇帝的殿试。
据史料记载,在光绪帝以武科“所习原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下诏“永远停止。”的规矩之前的最后一次武将考试上,一位名叫张三甲的壮士让在场的人是瞠目结舌。
他在武举考试中拿着重达180斤的大刀表演自己的“看家功夫”,我们先且不论他的武功如何,就凭他的这膀子力气就令人称奇。扛和耍可不是一个概念,有的人可能能够扛起200斤的重物,但是你不一定能够将这个重物耍起来,这就可以看出这位壮士的过人之处了。而且他的武功绝对不是那种花拳绣腿,耍起大刀来每一个招式都能要人命,战场上杀敌不就是需要这样的壮士吗?这样的功夫用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绝对能够以一敌十。
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惊讶,而光绪皇帝看后也是龙颜大悦,监考官更是喜出望外,于是,光绪皇帝便钦点了张三甲为状元及第三甲第一名,人们听到他的名字,也不禁感叹,真的是三甲啊,他被称为“天下最后武会试第一人”,成为我国最后一名的武状元而记入史册。只可惜啊,纵然张三甲天生神力,却扛不住这个将要走到末日的国家重担,最终因为操劳过度导致他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