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孙皇后给36岁李世民觅得妙龄女,李世民大喜封妃,魏征却说不行
创始人
2025-07-02 22:32:33
0

635年,长孙皇后为36岁李世民觅得一15岁秀丽女子,李世民大喜,速速下诏封为充容。岂料,魏征慌忙跑进宫说,“不行!”

一、见妙龄少女,李世民兴高采烈封充容

当时,皇宫上下一片喜庆之气,所有人都在为迎娶新妃忙碌。

魏征小跑着进宫,跪在李世民面前说,自古以来,有道德的君主在眷顾妃嫔的时候,也要想到百姓也有娶妻成家的欢乐,这女子已经许了人家了。

李世民一听惊呆了。

其他臣子一听,觉得魏征怎么能这样,这让皇上的脸往哪搁呀,更何况诏书都已经下了。

左仆射房玄龄给李世民打圆场说道,陛下富有四海,这天下的女子都是陛下的,而且说那女子许了人家也没有证据呀!

这个女子就是郑氏,隋朝骠骑大将军郑权的孙女,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好奇,贤明的长孙皇后给36岁的老公找15岁的小姑娘,是心甘情愿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长孙皇后想的是为李世民充盈后宫,繁衍子嗣。

可谁能想到,长孙皇后没意见,魏征却拼命反对。

魏征称郑氏已经许给了陆爽,但陆爽却称两人并没有订婚。

《全唐文》中记载:

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并云:“外人不知,妄有此说。

李世民很是狐疑,就跟魏征商量,陆爽本人都这么说了,多半就是真的了,我要不就把郑氏娶了吧!

可魏征却仍然摇头。

他告诉李世民,陆爽是将李世民与李渊等同了。

二、冷水泼的有理有据

原来,李渊当初刚平定京城时,宠幸了大臣辛处俭的老婆。

辛处俭气得发颤,指责李渊,你后宫那么多佳丽,却要夺我唯一的老婆,太不道德了。

李渊因此将时任太子舍人的辛处俭调出东宫,任万年县令。

辛处俭为了保全性命,从此就学乖了。

而陆爽怕自己落得跟辛处俭同样的下场,再三表示自己跟郑氏并没有婚约。

李世民听了魏征一番分析,觉得有道理,打算作罢。

然而,不久后房玄龄上书称,经过他的查证,这郑氏与陆爽并没有婚约。

李世民一听,眼睛一亮,娶郑氏的心思又活了起来,但他还是得过魏征这一关。

于是李世民就召见魏征,说这房玄龄都查实了,郑氏与陆家确实没有婚约。

魏征一听,依然摇了摇头,李世民不明白。

魏征毫不迟疑地说,这事牵扯陛下您,朝中大臣去核实的时候,哪敢如实相告啊?

李世民一听,从此作罢,撤回了诏书。

说到这里,也许读者会问九仙月,臣子的本分是在朝堂上辅佐皇上,魏征怎么就敢三番五次去干涉皇上纳妃的事儿,他不怕招祸患掉脑袋吗?

其实不是魏征胆大,而是他在李世民心里与其他臣子压根儿不一样。

三、与众不同的魏征

魏征之所以在李世民心里与其他臣子不同的原因有三点:

其一,李世民因为魏征的意见多次收益。

换句话说,魏征每一次的谏言都让李世民尝到了甜头,所以当魏征就唐太宗封妃这事提出反对看法时,李世民就认为他的反对是有理有据的。

试想一下,如果魏征此前提出的谏言,于李世民没有任何益处,那么魏征在封妃这事上三番五次反对,掉脑袋的可能性更大。

其二,魏征与李世民之间,是君臣亦有着朋友之情。

魏征向来敢于直谏,对李世民掏心窝子的谏言,是难得的贤良之臣。

也可以说,李世民出于对魏征的信任和依赖,允许这个“老朋友”对自己的后宫之事提意见。

其三,魏征本人有才华、有能力、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很是忠贞。

换句话说,魏征本人很优秀,作风良好,家庭幸福。

倘若魏征养了一屋子小妾,又没能力,那么他阻止李世民封郑氏,只能落得个砍头的下场了。

也正因此,李世民说,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

魏征病逝后,李世民痛心疾首,不仅将他厚葬,还亲手拟写了碑文。

然而,谁能想到,半年后,李世民不仅命人砸了他的墓碑,还将魏征之子与公主的婚约直接取消。

四、生前荣宠,死后砸碑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来,魏征死前将杜正伦与侯君集这两个人保举给李世民,称他俩身负大才,当丞相都不为过,希望李世民能好好重用。

李世民点头答应,魏征死后,就重用了这俩人。

谁知这俩不争气,被重用没多久就获罪了,侯君集甚至有谋反的嫌疑。

历代帝王没有哪个不忌讳臣子结党营私的,李世民因此觉得魏征竟敢举荐这俩名不副实的货,这是举荐同党啊!因此大为光火。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触了李世民的逆鳞。

魏征在世时,不仅将自己给李世民的谏言都整理成册,还拿出来给当时的史官褚遂良看了。

要知道史官可是记录历史的,李世民实在无法接受自己会成为史官笔下那个“只能根据臣子建议行事的皇帝”,这太有损他的明君形象了。

与此同时,朝中那些与魏征有积怨的大臣,纷纷火上浇油借机诋毁魏征,可魏征已死,无法为自己辩解。

于是,李世民就在大怒之下命人砸了魏征的墓碑。

所谓伴君如伴虎,魏征纵然英明一世,也还是难以逃脱贤臣便罪臣的命运。

五、龙有逆鳞,触之必死

其实,魏征之所以从贤臣变为罪臣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触了李世民的逆鳞。

所谓龙有逆鳞,触之必死;凤有虚颈,犯着必亡。

《史记》中亦有记载:

“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

所谓逆鳞,即在龙的喉部以下部位上有倒生的鳞片,如果不小心触摸到,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

而李世民的这个逆鳞,便是他身为皇帝的“面子”,只可惜魏征在将一生谏言整理成册的时候,忽略了这一点。

倘若他早有计较,也许死后被砸碑这事就不会发生。

只可惜,这世上从来没有“如果”这回事。

其实,任何人身上都有逆鳞,即就是我们常说的“痛处”。

对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而言,不管是职场上,还是朋友、家人之间相处,都不要去触及别人的“逆鳞”,否则遭殃是自己。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不迷路。

相关内容

原创 ...
2026年新赛季将迎来一支新军——美国通用/凯迪拉克车队,这一车队...
2025-07-03 08:37:21
原创 ...
2025年7月4日,F1英国大奖赛迎来了如火如荼的角逐。在这条历史...
2025-07-03 08:36:52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通...
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供水工程迎来重大喜讯,如今已顺利通水!这一工程的竣...
2025-07-03 08:36:17
原创 ...
从秦始皇开始,我国一共经历了495位皇帝,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皇帝诸...
2025-07-03 08:34:03
原创 ...
闲聊三国事,三国有趣事,与君共享之!欢迎大家的观看,本篇文章为大家...
2025-07-03 08:33:53
原创 ...
大清道光晚年,皇位的竞争者就只剩下了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皇四子...
2025-07-03 08:33:52
从身份标识到文化记忆 ——...
中国姓名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最初应该是一种身份标识。《说文解字...
2025-07-03 08:33:48
原创 ...
公元219年,42岁的吕蒙,死在了孙权的内殿中。 因为吕蒙死的时候...
2025-07-03 08:33:26
原创 ...
弘晸(zhěng),这位清朝阿哥的命运与明朝建文帝的幼儿朱文圭命运...
2025-07-03 08:33:25

热门资讯

吴阿顺高尔夫欧巡赛夺冠 中国男... 吴阿顺高尔夫欧巡赛夺冠 中国男子高尔夫新突破 吴阿顺高尔夫欧巡赛夺冠 中国男子高尔夫新突破 吴阿...
原创 五... 清朝可以说是我们最熟知的一个古代王朝,对于这个朝代我们不陌生,现如今的很多影视作品都以清朝的人物为素...
原创 天...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历史之中起义...
原创 弘... 今天选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弘历因何登基。 按照惯例,先介绍他的出身,虽然众所周知了,但是一会儿,我...
原创 民... 民国貌美奇女子,24年跟丈夫一直同居不同寝,晚年说出婚后实情 想必小编提到民国时期,大家可能会想到的...
原创 武... 作为历史上唯一女性上位,真正统治天下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在成就传奇的同时,武则天也...
原创 “... “雍正”为何对“怡亲王”如此厚待?为何不担心“篡权夺位”? 看到这个题目,相信大部分小伙伴都会想起《...
原创 她... 说起唐瑛,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她,但是在民国时期,她的名气一点儿也不弱于陆小曼,甚至相比于徐志摩都要高些...
原创 范... 1916年,教育总长范源濂的急电跨洋而来,当时的蔡元培正在法国。他闲散宁静的时光就这样被惊破,范源濂...
原创 从... 《雍正王朝》中有一个虚构的人物,就是太监总管李德全,这个人物出镜率非常高,可以说仅次于头号主角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