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辈出。其中有两位英雄,创造了辉煌的战绩,最后却死在自己人手里。宋朝岳飞和明朝袁崇焕无疑是两位让人叹息的英雄,他们才能卓越,一生忠诚于国家,却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
一、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1103年-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率岳家军四次北伐,收复襄阳、郑州、洛阳、郾阳等失地。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兵锋直指开封时,宋高宗连下十二道令牌召其班师。此后岳飞受主和派秦桧及其党与排挤,先收其兵权,又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构陷下狱,冤死于风波亭,享年三十九岁,成千古奇冤。
秦桧死后,宋孝宗追复岳飞官职,谥号“武穆”,于鄂州建“忠烈庙”。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
二、大明屏障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明末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他在辽东镇守边疆,成功地抵御了后金的入侵。后受魏忠贤党羽排挤,罢官职返归原籍。
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伏诛,袁崇焕复出,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多次重创后金。皇太极施离间计,袁崇焕被崇祯皇帝误杀,使得明朝失去了抵抗能力,终致亡国。
三、树大招风、名将遭忌
岳飞和袁崇焕所处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岳飞生活的南宋时期,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一隅,面对金军的不断南侵,只能依靠岳飞等抗金将领勉强维持生存。然而,南宋内部的政治斗争、腐化堕落,使得抗金战斗缺乏有效的支持,最终岳飞无功而返。
袁崇焕所处的明末时期,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明朝在辽东战事中屡屡失利,袁崇焕临危受命,成功地稳定了边疆局势。可内部的政治斗争和外部敌人的觊觎,使得袁崇焕的努力最终付之东流。
四、黑暗的政治
政治因素是导致岳飞、袁崇焕失败的重要原因。
岳飞生活在南宋时期,政治腐化堕落。秦桧等奸臣把持朝政,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皇帝的默许下,排挤岳飞等抗金将领。
袁崇焕生活在明末时期,政治斗争激烈。魏忠贤等宦官专权,对袁崇焕进行排挤和陷害。崇祯皇帝上台后,虽然一度重用袁崇焕,但他的疑心病太重,最终还是中了皇太极奸计,误杀了这位柱石之臣。
五、人物性格决定命运
岳飞和袁崇焕的性格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命运。
岳飞性格刚直,忠诚于国家,不畏强敌。然而,他在政治上过于天真,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这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处于劣势。
袁崇焕性格果断,有战略眼光,善于用兵。然而,他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过于自信,忽视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性。这使得他在政治斗争中陷入困境。
结语
岳飞和袁崇焕的失败,共同的特点是他们都忠诚于国,却都死于昏君之手,这是封建王朝的遗憾,也是历史的遗憾。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英雄的身影渐渐远去,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上演各式各样的悲剧,这是历史轮回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