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原因★
1.帝国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帝国主义力量
2.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
①殖民地经济发展,人民民主意识增强。
②第三世界国家间的联合: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推动民族解放斗争。
3.社会主义力量: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和苏联的支持,极大鼓舞了人们取得民族独立的斗争。
4.国际组织: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
(二)过程
1.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2)表现:
①印巴分治
事件 |
|
过程 |
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 |
结果 |
①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②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自治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主权国家) ②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
②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3)结果: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非洲殖民体系瓦解
(1)埃及独立
①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②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2)阿尔及利亚独立
①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
②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3)其他地区
①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②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
(4)影响:英、法比、葡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3.拉丁美洲
(1)古巴独立
①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巴拿马人民也不断开展斗争,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4.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三)历史意义:
(1)积极:①实现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直接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③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2)局限:①新独立国家并没有与原有的殖民体系彻底切割,殖民主义在第三世界国家遗留的经济、政治影响仍然存在②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发展空间有限。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含义: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2.特点: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3.亚洲国家的发展
(1)原因: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②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成就:①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4.非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1)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3)经过调整,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5.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
(1)原因: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2)成就: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一)个性问题:
1、亚洲国家
(1)挑战: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结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3)应对: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2.非洲国家的问题与应对
(1)挑战: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
(2)结果: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3)应对:非洲国家已经成立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3.拉丁美洲
(1)挑战: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
(2)结果: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3)应对: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二)共性问题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宗教冲突、巴以冲突)
③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决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三)应对:
1.对内:加快改革与发展,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
2.对外:加强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1.“一超”:美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1)背景: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表现:2001年发动阿富汗战争,单边主义遭到多国抨击。
2.“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欧洲 |
①发展:欧盟于1993年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 ②政策: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 |
俄罗斯 |
①地位: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②政策: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仍然举足轻重。 |
日本 |
①地位:经济大国 ②政策: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
中国 |
①政策:改革开放,和平发展,多边外交,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地位:正在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
发展 中国家 |
①地位: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②局限:一些发展中国家沦为最不发达国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1.实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的扩张。★
2.影响:(1)积极:加快世界经济发展
(2)消极: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3.对策:各国既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也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
4.曲折: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
1.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
3.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
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
1.社会信息化
(1)含义: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2)作用: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3)问题: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2.文化的多样性
(1)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
(2)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3)应对策略:
①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
②中国: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原因
(1)世界形式:二站后,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国际维和:1948年开始实施的联合国维护和平运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有效作用。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3.促进因素:
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1)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
(2)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三、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1.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途径
(1)继续发挥主要国际组织的作用
二战后建立的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
(2)改革全球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协调
A.全球层面:二十国集团(1999年)——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B.地区层面
①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正在有效维护欧亚地区的安全。
②金砖国家(2009年)领导人会晤以及新开发银行(2015年),是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得益的平台。
2.中国的贡献★
①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②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原因
①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
②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
③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
④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主要行动★
①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②2014年11月,中国设立丝路基金,对“一带一路”建设给予资金支持。
③2015年12月,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