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赵国的强军之路,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为何遭贵族抵制?
创始人
2025-07-02 14:33:16
0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可谓是最强大的存在,它在中国军事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强大的军队,其中大部分都是以骑兵为主,比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改革的“胡服骑射”、汉武大帝时期的汉军铁骑、三国曹魏的精锐骑兵虎豹骑、南北朝时期陈庆之的白袍军、唐朝时期的玄甲军、南宋岳飞统领的精锐骑兵背嵬军、明末时期的关宁铁骑、清朝初期的最强骑兵八旗铁骑等。骑兵部队在冷兵器时代,完全是最为可怕的存在。

根据中国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早在殷商时期便有骑兵,但并未形成规模。春秋时期,骑兵开始慢慢发展,如秦穆公时期送晋公子重耳回国时,送其“畴骑二千”(《韩非子》:“秦穆公因起卒,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军”)。在没有机械车辆运输的古代,骑兵是机动性、战略投送能力最强的部队。直到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使军队强大起来,甚至走上“以胡制胡”的道路。

赵国被称为“四战之国”,当时赵国北边有楼烦(少数民族)、东胡;南边有韩国、魏国;西边有秦国、林胡;东南有齐国、中山国;东北边有燕国。据传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

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春秋时期谓之戎、狄;战国时期称其为胡)。赵国所面对的乃是“三胡”,林胡、楼烦和东胡,这三支是当时崛起于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异常的勇猛剽悍,并且擅长骑射。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各国的侵扰一直存在,其中影响最大的为赵国,其次是秦国。古代时期中原地区战马较少,而北方游牧民族战马居多,主要以骑兵为主。战国时期,中原各国虽然有骑兵部队,但数量较少,战斗力也稍逊。除此之外,中国北部地区山地较多,三胡的轻骑兵特别擅长这一环境作战。

除北方胡人的侵扰外,由于赵国的正处于国势衰落期,周边的小国都敢前来侵扰赵国。在与强国之间的战争中,赵国只有挨打的份,其大将还曾被擒。赵国所面临的窘境,无法用常规的改革模式来改变,眼看国家将要被兼并,一场大的改革即将到来。赵武灵王所面临的抉择,将决定赵国未来的走向,或是走向灭亡,或是与群雄争霸。

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一个让人不敢相信的主张,便是“着胡服、习骑射”。赵武灵王所提出的“以胡制胡”的方针,遭到许多赵国贵族的反对。所谓“胡服”便是穿着胡人的服装(当时胡人的服装是短装,束皮带,用带钩,穿皮靴)。而当时的中原人穿得都是宽袍大袖,显得拖拖拉拉,相比之下,胡人的装束更方便作战。赵武灵王所提出的“胡服骑射”,不仅仅施加于赵国的军队中,全国上下的臣民都要改穿胡服,所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同时也加大了改革的困难。

在赵武灵王看来,胡人在军事服饰上是有很大的长处的,起码比中原各国的军队服饰更加“先进”。胡人穿窄袖短袄,无论是在生活起居还是狩猎作战时,且都是非常便捷的。胡人在作战时,主要是以骑兵为主,常使用弓箭。胡人从小开始就学骑马射箭,所以战斗力较强,难以对付,这也是赵武灵王看到胡人的作战优势。当时中原各国的兵车相比胡人的轻骑,其灵活机动性更低。赵武灵王告知下属:

“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乃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民族对游牧民族的印象比较差,自古以来便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古代时期的长城便是比较好的例子,如烽火戏诸侯时期的犬戎,春秋战国时期的戎、狄、胡等,秦汉时期的匈奴。战国时期,赵国经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导致赵国之民对他们格外的憎恨与厌恶,并且中原人都觉得游牧民族乃是落后之民族,没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所以当赵武灵王第一次提到“胡服骑射”时,无不嘲笑。赵武灵王则说:“愚者所笑,贤者察焉。”

赵武灵王最终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毅然发布“胡服骑射”的政令。

改革旧制必然损害到守旧势力的利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便遭到赵国很多贵族的反对。比如赵国公族公子成(赵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借口,公然反对改革变法。中国古代大大小小的变法无数,几乎每一次变法改革都会触碰旧制,必然也会遭到某些人的反对。古人更倾向于延续古制,并认为变更先祖制定下的习俗法制都是不得人心的。秦孝公重用卫商(商鞅)变法改革,其遭受的阻力非常大,甚至因此而殒命。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移风易俗对于百姓而言并非小事,更何况赵国的上层阶级。

赵武灵王所推行的改革,已经不单是一次军事改革措施,而是一个国家移风易俗的改革,同时也是一次对传统观念的更新。笔者举一个例子便可知,比如满清入关后,想将其满人的习俗强加于汉人(剃发留辫),许多汉人誓死抵制,结果很多人都因此掉了脑袋。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要求剪辫子,也仍然遭到不少民众的抵制,也不分满人还是汉人。赵国便是如此,世世代代民众皆延续祖制,如今赵武灵王想要改变现状,必然有很大的阻力。

赵武灵王深知反对改革者必强,改革的阻力也会非常大。为表示改革变法的决心,赵武灵王自己做好表率穿起胡服,并亲自去说服公子成等反对派。守旧势力公子成等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到处散布谣言:“赵武灵王平素就看着我们不顺眼,让我们穿胡服是故意来羞辱我们的(当时中原国家把少数民族看作是“异类”)。”赵武灵王为此召集文武大臣于邯郸城,并当着所有人的面用箭将城门楼上的枕木射穿,说:“若有人再敢阻挠变法,我的箭就会穿过他的胸膛!”

自此之后,公子成等人再不敢妄发议论。赵武灵王用抓典型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并且以身作则。如今公子成都已经改穿胡服,赵武灵王也是如此,便无人敢反对。

赵武灵王经过改革后,赵国从原本的步兵和兵车为主的军队体系,转变成为以骑兵为主体的一支军队。改革进行一年后,赵武灵王便牛刀小试,先向侵扰赵国已久的中山国发起进攻,结果一直打到宁葭(今河北获鹿县北)。而后,赵武灵王将兵锋直指胡地,打到达榆中(今内蒙古河套东北岸)。强大的赵国军队迫使林胡王献良马求和,赵国多年来,终于扬眉吐气。赵武灵王后来决定要直接灭掉中山国,于是兵分三路,直接吞并整个中山国。

除此之外,赵国还对北边的匈奴和西边的楼烦用兵,使得赵国之地辟地千里。经过“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为强大的国家。胡服骑射是赵国的强军之路,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中原地区骑兵的发展,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从历史背景来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人们还把少数民族看作是“异类”,并且各国一直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中原王朝几乎都主张“攘夷”。赵武灵王则看到胡人的长处,决定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并且认为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的事情,不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梁启超先生认为赵武灵王是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中的第一伟人,他与秦始皇、汉武帝和宋武帝刘裕一样,是中国历史上4位取得对北方游牧民族战争胜利的人之一。

赵武灵王敢于冲破守旧势力的阻挠,坚持向当时“落后”的夷狄学习,这充分表现出他作为社会改革家的魄力和胆识。在《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赵武灵王传》中有一句评价:

“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惟秦与赵。商鞅者,秦之俾斯麦;而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

参考资料:《战国策·赵策二》、《史记·赵世家》、《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战国策》

《战国策》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散文。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

相关内容

金融科技的未来引擎,蚂蚁国...
撰文:深潮 TechFlow 2025 年以来,数字资产领域迎来...
2025-07-05 00:37:38
贝好家C2M模式助力,滨江...
2025年6月,贝好家杭州首个C2M模式项目沐兰台开盘,单月劲销1...
2025-07-05 00:36:37
两家基金公司官宣自购!
2025年下半场拉开序幕,在短短4天内,已有两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旗...
2025-07-05 00:36:22
原创 ...
龙袍是古代皇帝独有的服饰,很多人都知道古代分龙袍和蟒袍,龙袍是皇帝...
2025-07-05 00:33:49
含山公主:朱元璋最长寿的女...
明英宗天顺三年(1459年),紫禁城迎来了一位客人,当时的大明皇帝...
2025-07-05 00:33:47
原创 ...
李世民之所以成为名垂千古的皇帝,在于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
2025-07-05 00:33:34
原创 ...
清朝时候,紫禁城西边有个地方叫“紫光阁”,那是专门用来接待外国使节...
2025-07-05 00:33:30
原创 ...
明万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努...
2025-07-05 00:33:21
原创 ...
洪武十一年(1378年)时,天下已经基本稳定,明太祖朱元璋下了一道...
2025-07-05 00:33:09

热门资讯

原创 武... 隋朝末年隋炀帝昏庸无道,各路英雄豪杰四起割据一方。其中较为有名的瓦岗山寨曾经出过一名著名的草莽英雄—...
原创 远...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人牺牲性命换来的,那些幸运的幸存的士兵,如今成了老兵,都说老兵不死,只会慢...
宇文化及:背了千年的黑锅,杀死... 千百年来,宇文化及一直被视为杀死杨广,篡位夺权的罪魁祸首,人们将他称为隋末的枭雄。其实,宇文化及压根...
原创 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古往今来,多少有才之士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呕心沥血,默默奉献,这才使得我们的综合国...
牛津口述史丛书 | 中国人民大... 牛津口述史丛书 牛津口述史丛书展示了当前口述史领域最优秀的作品,旨在推进对该领域方法论和理论的理解...
夏朝 第一任君王—大禹 (前2... 禹,夏后氏,姒姓,名为文命或禹,字(高)密。历史上称他为大禹、帝禹、神禹,是夏后氏的首领,也是夏朝的...
他是吕布唯一的真兄弟,义气不逊... 在三国的勇将当中,吕布代表着武力的上限,智力的下限,他一生中几易其主,曾信过袁术、袁绍,投靠过刘备,...
原创 曹... 魏晋南北朝时期,伴随着清谈之风的兴起和审美观念的变化,汉族的性格由先前的阳刚而变为阴柔,很多男子不再...
原创 奇... 前言 在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进行了重要的番号改革,原西野、中野、华野和东野按序数重...
原创 袁... 袁崇焕,明朝末期著名抗清将领,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著称,被誉为"明朝最后的长城"。然而,在明末政治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