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皇帝是一个国家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统治者,为了能够登上这个位置,无数人抢破了头,但是偏偏历史上还有不想当皇帝的人,这个人就是宋高宗赵构。
本来按照赵构的身份,他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但因为靖康之难,赵构被迫成为皇帝,无奈干了36年,才56岁的赵构就坚决要退位,原因竟是当皇帝太难了,没法干了。
一、靖康之难后被迫登上帝位
赵构生于大观元年五月,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还是个庶子,因为母亲的地位比较低,所以赵构一生下来并不得宠。
赵构从小就非常聪明,也很懂得世态人情,知道自己的母亲不受宠,自己也不被看重,所以从来不展露自己的才华,在哪儿都小心翼翼的,这样大家就不会把关注的眼光投到他身上,他还尚能安稳度日,毕竟是皇子,别人也不会故意刁难他。
可是没想到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后来宋徽宗禅位于宋钦宗,赵构的地位就更低了。
那时候金军势力强大,一再地侵犯宋朝的领土,宋钦宗也非常懦弱,从来都是隐忍退让,结果金军看到宋钦宗好欺负,就直接要求他派一名皇室的子弟到金军营中当质子。宋钦宗见状也无计可施,为了讨好金军,就派赵构前往金军营中。
当质子的日子自然是不好过的,金军处处为难赵构,赵构只能忍气吞声,面对这些羞辱不动声色,只知道低头做自己的事情。
这其实可以看出赵构还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如果他去硬碰硬,肯定会吃亏,面对金军毫不在意,才能让对方自讨没趣。
果然,时间一长,金军就起了疑心,他们觉得赵构完全没有皇室的高贵气质,怀疑赵构是宋钦宗随便找的人,并不是皇室子弟,所以把赵构赶了回去,让宋钦宗重新派人过来。
这下赵构也是很无奈,开心地是自己终于回来了,可是卑微地是自己是被赶回来的。不过,赵构回来后还是安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像以前一样默默无闻,但他不知道,很快自己的命运就会被改写。
多年来,金军一直侵犯宋朝,见宋朝懦弱避战后就愈发嚣张,直接要求宋朝割地给金军,并且要送上大量的珠宝,宋朝也一度想要抗击金军,无奈实力太弱,发生了“靖康之难”,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最悲哀的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直接被金军俘虏了,加上一众的仆从、女眷都没能逃脱,在金军那里受尽了侮辱,其中还包括赵构的妻子。
这时候,大臣们都想着国家只要还有皇族血脉就一定可以崛起,所以一致推举赵构登基为皇帝。一直在底层摸爬滚打的赵构这才有了翻身的机会,临危受命,登基称帝,史称宋高宗。
二、面对强大金军的委曲求全
金军对于宋朝新上位的皇帝也根本没有放在眼里,一方面,赵构曾经是金军的质子,不足为惧;另一方面,金军的势力已经是无人可挡,甚至扬言要活捉赵构。
所有大臣都对赵构抱有很大的期望,但赵构却没有了以往的聪颖机智,开始变得懦弱无能,基本就是宋钦宗的翻版,登基不到一年,因为金军的不断进犯,赵构直接放弃中原地区迁都扬州,还因为抗金名臣李纲主张反抗,直接把他罢免了,这一举动让大臣们都寒了心。
这也仅仅是个开始,金军一看赵构逃跑了,就直接追到扬州。赵构只好连夜渡江跑到杭州,还亲自给金军写求饶信,说自己已经被逼得跑到了荒地,无路可逃了,希望金军可以放过自己,言语的卑微简直让人觉得这不是个皇帝可以说出来的。
金军可没有一点怜悯之心,一心想着要活捉赵构,最后赵构被迫在海上漂泊了很久,直到抗金英雄岳飞拿下了战争的胜利,才得以回到自己的皇帝宝座之上。
原本大家都觉得这次战争的胜利会让赵构重新振作起来,对抗金军,但是赵构对于金军的恐惧已经刻在了骨子里。
后来金军派人前来指责赵构,还带了60万人的军队,想要一举消灭南宋。
这可把赵构吓坏了,他直接对金人俯首称臣,同意了金人的割地条约,更让人可气的是,赵构听信了金人的谗言,把一心抗金的岳飞害死了,这等于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朝中外都是一片的骂声,民间起义队伍也开始壮大了起来。
三、在位三十六年后坚决退位
可能对于赵构来说,他只想好好地活着,哪怕活得懦弱一点,卑微一点,也比死了强,这源于童年的阴影,但也影响了他的一生。可是赵构已经把事情做到这个地步,想杀他的人太多了。
绍兴六年,金国傀儡政权伪齐皇帝刘豫之子刘麟也想要置赵构于死地,所以想出一个计策。刘麟知道赵构是一个酷爱书法的人,所以他四处寻找名人真迹,想要假借献画之名除掉赵构。
刘麟先是找出黄庭坚的二十多幅书法,接着他又找了一个名叫王开道的文人,让王开道冒充黄庭坚的传人,以进献黄庭坚真迹为名见到赵构,并召集了一个名叫蒯挺的杀手跟随,想要趁这个机会刺杀赵构。
还好当时伪齐的大臣张孝纯是南宋的线人,又和蒯挺私下交好,很容易就套出了刘麟想要刺杀赵构的预谋,直接报告给了赵构,这才使得赵构幸免于难。
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让赵构难以招架,同时对于赵构来说当一个皇帝实在太难了,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很难坚持下去,如果金军的势力一直发展下去,宋朝肯定会被灭亡,赵构肯定是不愿意当亡国之君,背负千年的骂名,所以在位36年的他突然宣布自己要退位。
一开始,群臣们是极力地反对,因为赵构才不过56岁,身体也很硬朗,没有退位的必要,而且当时国家的形势也不算太乐观,频繁地更换君主也是不利于朝廷稳固的,但是赵构可想不了这么多,在他的心里,他只想简单地活着就行了。
绍兴三十二年,赵构坚持退位,传位给养子赵昚,自己则悠闲地当上了太上皇帝,每天研究自己喜欢的书法文学,再也不用烦心朝政之事,竟然活到了81岁。在古时候能活到这个岁数都是高寿之人了,看来赵构的退位之举是做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