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她9岁才开口说话,后成为民国教育家,终生未婚,抢闺蜜女儿31年
创始人
2025-07-01 18:02:53
0

她是民国著名教育家,直到9岁才开口说话,16岁才开始上小学,但她仅用2年时间就完成小学学业。这样一个女子,后来竟然成为民国著名的教育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奇特人生是怎样的。

出生时,母亲即难产去世,被人称作讨债鬼

凌海霞的父亲是凌见之,她有一个双胞胎哥哥叫凌宴池。

凌家的祖籍本来是在镇江,后来清朝末年太平天国祸乱,她的祖父带着家眷从镇江逃到了未被战火波及的海门,最后在三阳镇买下一块地皮建造宅子落脚。这个宅子当时带有一个大花园,在当时算是比较有经济实力的。

凌家家境殷实,还是个书香门第,其父亲凌见之也是饱读诗书的人。

1892年,凌见之的妻子分娩时遭遇难产。痛了两天一夜,终于生出来一个男孩。没想几分钟后,又接生出一个女婴,却不会啼哭。

原以为是个死婴,没想被接生婆弄活了,可是她的母亲却因产后并发症去世了。

一直到9岁才开口说话

双胞胎的哥哥小时候很聪明,能诗善画,学什么触类旁通,学习很厉害,一直念到了南京商校,毕业后从事金融业,也曾赴日本留学,后来任北京中国银行行长。

不仅如此,凌宴池能诗善画,师从镇江籍大师柳诒征,后来成为民初著名收藏大家、诗人。

但凌海霞却与哥哥相反,迟迟不开口说话,家人还以为她是个聋哑人,还怀疑是母亲难产导致她智力欠缺。

她很安静,父亲教哥哥读书认字时,她就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吵不闹。

虽然她不开口讲话,但是她能听懂大人们的谈话。有时从佣人们的低声交语中,她猜出自己就是她们口中那个害死了母亲的“讨债鬼”,这导致她更加地沉默和内向了。小小年龄,出生开始就没有妈妈,后来知道自己的妈妈是因为生自己难产死了。对于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内心蒙了深深的阴影,而这阴影,让她一直无法从封闭自我中走出来。

好在她还有一个关爱、陪伴她的哥哥,这是唯一让她心安的地方。

直到九岁那年,她一个人躲在阁楼上看书,看到动情处,不禁朗读出声。她自己也被自己的声音吓了一跳。

父亲很忙,很少顾及她。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哥哥知道她会说话,她也要求哥哥替她保密。她觉得有书作伴,静静地阅读,比开口说话要快乐得多。

16岁才上小学一年级,两年就小学毕业

哥哥在老家读完初中后,被南京的学校录取了。哥哥觉得应该公布自己的妹妹可以说话,他觉得妹妹不能一直这样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

所以,凌海霞直到16岁,才成为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当时周围人都投来异样的眼光,有的还嘲讽她。但她对别人的嘲笑不屑于顾,之前她虽然不说话,看跟着哥哥也学会了认字,读了不少书,所以她之花了两年,就读完了小学。

小学毕业后,她去投奔哥哥,但凌宴池这时计划要去日本留学,便资助她进了启明女校。

凌海霞在上海读了六年师范学校。后来北方爆发内战,她不得不回到家乡。

不打算结婚,30岁到女中当舍监,与张家姐妹结识

凌宴池到了婚嫁年龄,娶了当地门当户对的贺启兰。

与哥哥同龄的她,始终没有自己的意中人,家人为她提议的对象,她一概不见。这样一直到了30岁,还没有结婚,还很坚定地对家人说:“我这辈子都不打算结婚了。”

1922年,在亲戚的介绍下,凌海霞来到苏州,在乐益女校做舍监,管理女学生的生活工作。

乐益女校的校长是张冀牖(又名张武龄,合肥张氏四姐妹的父亲)。他的妻子韦均一任教导主任,是张武龄的第二任妻子。

张武龄与前妻有4个女儿,张武龄的长女元和因为与继母关系不合,于是干脆住在学校。

于是,凌海霞与张家四姐妹结下了不解之缘:“见她们灵巧活泼,深觉可爱”,尤其是与张元和走得很近。

乐益女中校园占地20余亩,教室整洁明亮,操场宽敞明亮,在当时是一所很现代的学校。

韦均一21岁嫁给张武龄做续弦,当时她才21岁,比张武龄的长女只大7岁。

由于很年轻,加上要面对9个孩子,韦均一这个继母与几个年龄稍大三个的女儿关系非常紧张。

其中特别是老大张元和,她已经15岁,正值叛逆的青春期。她不明白为何母亲去世不到一年,父亲就把这个年轻的女人娶回家。父亲处处还护着继母,生怕哪个孩子、佣人惹了她生气。连母亲的忌日,父亲都不敢祭祀,反而陪着继母回娘家。

在元和无比苦闷的时候,比张元和大了15岁的凌海霞来到她身边,给了她一份“亦姐亦母”的关爱。她还让自己的哥哥认了元和做义妹。

也许是自己小时候体会过没有母亲的悲伤,她见元和身体虚弱,便经常为元和熬汤药滋补身体,因此两人日渐亲密,张元和很听她的话。

元和与凌海霞走得越近,就越发地惹得继母韦均一的不悦,一年合同到期后,不再与她续约。

一年后,元和在乐益中学毕业,经张父同意,元和离开苏州去了上海,在大夏大学上学。凌海霞不久也到大夏大学任女生指导。

回海门创办海霞中学

离开乐益女中后,凌海霞有回家乡创办女子学校的想法。她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父母,并写信给在汉口银行工作的哥哥。在他们全力资助下,1925年,凌海霞在家乡创办私立海霞女子学校,她亲自担任校长。

凌海霞兴办教育的出色表现,得到当时海门县政府的器重。1929年,凌海霞被县教育局委任为海门县立女子中学校长。学校共有3个正规班级,学生150多人,还招收女子寄宿生。

凌海霞利用县立女子校舍,附设青年妇女文化补习班,招收一批13至14岁的贫苦失学女孩,免费入学。还提倡勤工俭学,以养蜜蜂收入增加妇女文化补习班的教育经费。

凌海霞对那些成绩优良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女生,常慷慨解囊,以自己积蓄热情资助她们升学,如茅镇西市的王蕴石,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后来得到她的接济,考进苏州女师,抗日战争中参加革命工作,后在北京工作。

邀请张元和来海门中学任教

1931年,张元和在上海大夏大学文学院毕业后,与同学方英达相约到北京读燕京大学研究院,住在干兄嫂凌宴池夫妇家。

尚未入院研读,张元和即被父亲张冀牖召回,希望她能为乐益女中做事,但元和与继母韦均一关系不和,便欣然接受凌海霞的邀请,到海门来任教。

凌海霞聘请张元和为海门县立女子初级中学教务主任。张元和在这里任教了4年。

1935年,张元和因要照顾突然患病的小妹张充和,离开海门返回苏州。

元和在海门任教期间,其实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追求她的男子络绎不绝,但都被凌海霞挡在了门外。

也许她不想元和过早地进入婚姻,从而失去这位闺蜜;也许是她觉得女人一旦结婚了,就要生孩子,自己的母亲就是因为生孩子难产而死。

就这样,张元和到了27岁还没有嫁人,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大龄剩女了。

后来张元和难以忍受这样的生活,找了个借口要去北京接生病的妹妹回来,她离开了凌海霞,回到苏州。在苏州于一次义演上再次与顾传玠相遇,两人擦出了火花。

1939年4月21日,张元和与顾传玠在上海结婚。名媛和戏子的结合,在当时掀起轩然大波。

1940年5月26日,张元和生了一个女儿。“手和脚都很漂亮。”顾传玠说,“女儿可贵,应以双玉为名,取名顾珏。”

之后因为生活颠沛流离,张元和连续两次流产,凌海霞听闻,赶来探望,并劝说元和同意让她带走十八个月大的女儿,代为照顾。让元和好好休养身体。

原以为,过段时间会归还来,结果元和要了几次,凌海霞就是不还,还自作主张给女儿改了名字,跟她姓,叫凌宏。

顾传玠与张元和也就这一个女儿,女儿又被改了姓,顾传玠很不乐意,于是,跑到三元坊想要回女儿,但凌海霞闭门不见。隔了几日再去,她就搬了家,不知去向了。

在张元和离开凌海霞之后,凌海霞曾经也领养过一个小女孩,但长到13岁被家人要了回去。

按照凌海霞的要求,养女从小就喊她为“爹爹”,毕业后在北京工作。

这个在常人看来有点难以理解,有些人甚至会怀疑她的取向问题。其实这与凌海霞立志终生不结婚有关,她是当自己男人身,希望向男人一样在教育方面做出成绩。

老年凌海霞

1966年,顾传玠与凌海霞同年去世,他至死也没再见到亲生女儿。

成立了海门第一个妇女联合会,为妇女争取平等权益

1933年夏,凌海霞在县立女中礼堂召集全县各界妇女代表开会。会上,她大声呼吁妇女联合起来,跟男尊女卑的社会坚决斗争。

当时,妇女联合会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丈夫欺侮、打骂妻子,反对公婆虐待、凌辱童养媳,反对未成年女性失学等不平等状态。县妇女联合会的成立,在当时整个海门发生了震撼性的影响。

不愿与日伪同流合污,晚年生活清苦

1938年日寇占领了海门,县立女子中学及海霞初级中学相继停办。凌海霞离开学校避居上海,日伪百般钻营地找到她,拉拢她,凌海霞坚守民族气节,在友人的帮助下秘密去了苏州,不愿与敌伪同流合污。

她断然拒绝敌伪的邀请,坚决不搞伪化教育。

在避难期间,她身无分文,主要依靠胞兄凌宴池及亲友的接济,还搞一些家庭副业,过着清苦生活。

凌海霞晚年不幸患肺癌,医治无效,于1966年在苏州病故,终年74岁。

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终身未婚,可惜战争粉碎了她的雄心。

她在回顾自己一生时,不无痛惜地写道:“永别了父母,尚有梦寐相见;永别了千辛万苦成长出来的教育事业,只有抱着无限的隐痛与仇恨。”

如何看待她将闺蜜女儿留在身边

她将闺蜜唯一的女儿一直留在身边、导致母女31年不能见面这个事情,一直都有争议。

有的人认为她在感情方面有点畸形,她对张元和的感情已经跨越正常的姐妹关系了,她不仅仅是当做妹妹,要不然为什么阻难元和结婚呢?她自己为什么一辈子不结婚?是不是取向有问题。

如果你了解到她的出生以及她的童年,也许会有一些答案。她出生时母亲就因难产而死,也许这个对她有很大的影响,觉得女人生育是一件可怕的事。而且她读了很多书,她很早就明确自己不愿意过绝大多数女人那种生活,结婚、不停的生样子那种生活。她有自己独立的事业追求,她想为国家的富强做一些事情。

至于她将闺蜜的孩子一直留在身边,这是她和张元和商量的结果。

但她在事实上的确造成了养女与亲生父母分离多年,活生生的掐断孩子与父母之间天然的亲子感情,从这个角度看,她的确不明智。尤其是她本身是从事教育的。

你对凌海霞这个人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探讨。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股份行最年轻行长!“80后...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6月30日发布公告称,核准白雨石恒丰银行股份有...
2025-07-01 04:28:17
原创 ...
6月22日,极狐汽车首次对外发布声明称,“已经结束合作”,与其合作...
2025-07-01 04:23:27
载誉而来,雷霆前锋杰伦-威...
北京时间6月23日,雷霆队在主场击败了步行者队,总决赛大比分4-3...
2025-07-01 04:22:31
原创 ...
一部《孝庄秘史》曾经揭露了孝庄皇后、多尔衮和皇太极的爱恨情仇,令无...
2025-07-01 04:03:28
原创 ...
“传染病”在古代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瘟疫。 古代医疗卫生条件差,瘟疫...
2025-07-01 04:03:24
原创 ...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难民这个问题那是从人类产生以后就开始有的,...
2025-07-01 04:03:20
原创 ...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因此耕牛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历朝历代宰...
2025-07-01 04:03:18
原创 ...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但在这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有太多荒诞离奇...
2025-07-01 04:03:09
原创 ...
中国古代的刑罚可以算的上是花样百出,论刑罚而言,最早有记录的刑罚是...
2025-07-01 04:03:08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说起“秦”这个字,大家第一时间可能都会想到那个一统天下建立第一个王朝的秦朝,也会想到残暴肆虐的秦王嬴...
原创 最... 1943年4月13日,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尼米兹收到一封电报,电报内容让所有人大惊失色,简直不敢相信。...
原创 他... 如今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日渐繁荣,我们国家今天能有这些成就,有一位领导人的功劳功不可没,他就是邓小平。...
原创 乾...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韩... 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使韩侂胄陷于孤立的境地。 为了扭转对金战争的被动局面,开禧三年(120...
原创 清... 在清朝的历史中,既有过政治文化的繁荣,乾嘉考据学派是我国文化历史研究的一个高峰;但同时,清朝也因为各...
原创 倘... 窦建德的义举和仁政深得百姓爱戴。他生于隋朝贝州漳南县一个普通农家,注重信用和义气,因此在乡里有一定名...
原创 太... 前言 在每个朝代的末期,总会出现一些农民起义军,他们高举反对腐败统治的大旗,组织起势如破竹的武装力量...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胡公政... “胡公是古代为官者的楷模,当今从政者的榜样;胡公文化是中国政德文化的一面旗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
原创 明... 封建社会的朝会与我们现在的开会实质上是一样的,但规矩更多。明朝的朝会是一种政治制度,自然要遵循: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