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胤祹与世无争,是清宫里的一只清流,为何雍正会屡次“刁难”他?
创始人
2025-07-01 16:32:18
0

康熙晚年,为皇位争夺四起的乱局所苦。儿子们个个心怀鬼胎,都在孜孜不倦地运作暗桩,妄图夺得大统。唯有十二阿哥胤祹与众不同,一直保持着与世无争的态度。

这得益于他的养母苏麻喇姑多年的言传身教,使他养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胤祹虽然屡遭雍正刁难,但终究以善良端正而告终。本文将通过胤祹一生的经历,讲述一个关于修心养性的故事。

一,胤祹生母不具备资格抚养皇子

胤祹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二个儿子,其生母万琉哈氏当时只是一位位分不高的定妃。按清宫的规矩,如此低微的嫔妃是没有资格抚养自己所生的皇子的,皇子必须交给位分更高的妃嫔抚养。

然而,康熙破例将年仅8岁的胤祹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女官——孝庄太后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抚养。

苏麻喇姑是一位极有能力的女官,她侍奉孝庄太后几十年,对宫廷的运作了如指掌。她曾教导年幼的康熙皇帝,对康熙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康熙十分信任苏麻喇姑,视她如师如母。孝庄太后去世后,康熙十分悲痛,他认为自己失去了至亲至爱的母亲,这时最需要苏麻喇姑这位心腹至亲在一旁悉心照料。

所以,在孝庄太后的丧礼筹备期间,康熙专门将胤祹托付给苏麻喇姑抚养,希望她能悉心照看胤祹,并以身作则,教导胤祹养成良好的品行,成为一个贤明君主。

康熙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应该为大清江山未来着想,栽培接班人选。胤祹聪慧又乖巧听话,康熙寄望苏麻喇姑能够把他培养成明智仁慈的帝王。

二,苏麻喇姑言传身教胤祹心性高洁

苏麻喇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作为皇帝的心腹之臣,她明白康熙的用意,一定会尽己所能栽培胤祹。一面细心照料胤祹的生活起居,一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着胤祹的心性成长。

苏麻喇姑经历过无数宫廷权谋,看得十分透彻。她时时告诫胤祹要远离争斗,保持高洁的品格,不要被名利所迷惑。“人生在世,争名夺利,不过一场空。

你要好好修心养性,时时行善,积累德行。”她引导胤祹多读圣贤书,使其学会宽厚仁慈之道。她还亲自将宫廷中的种种曲折变故娓娓道来,让胤祹明白以权谋私的危害。

胤祹从小便展露聪颖过人的资质,他能吸收苏麻喇姑的教导,深谙大义,并以此塑造高尚节操。

受苏麻喇姑熏陶,胤祹养成淡泊名利的性格。他不像其他皇子那样暗中争夺皇位,而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研读典籍、锻炼身心上。

每当兄弟们为了皇位明争暗斗时,胤祹都能保持清静,不与世俗烦扰。苏麻喇姑的教导使他不为权力金钱所动,保持佛家“知足常乐”的淡泊心态。

看似柔弱的胤祹,心智却十分坚定,品格高洁不可动摇。这让康熙也十分欣慰,更加信任和喜爱这个儿子。康熙在胤祹身上看到了儒家君子的风范,确信苏麻喇姑的教导已使他积累足够德行,有望成为明君。

三,康熙时期办事稳重受重用

虽然胤祹对权力没有兴趣,但他的政治头脑和办事能力还是得到了康熙的赏识。

康熙见胤祹为人谦和有礼,处理政事细心负责,便多次任用他去办理政务。胤祹没有让康熙失望,每一件交代的事都能认真办好,处理得井井有条。他深谙人际关系的道理,处事不枉不过,使各方面面都满意。

看到儿子颇具才干,康熙更加信任他,先后任命胤祹为内务府总管、正白旗旗主,掌管皇室丧仪;又封他多罗履郡王,统领满蒙汉三旗军队,实际掌控大量兵权。

康熙想考察胤祹是否能秉公用权,一旦发现胤祹有任何越轨之举,必严惩不贷。出乎康熙意料,胤祹并未因获得实权而傲气冲天,反而更加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地处理政事。

他深知权力的责任在肩,切实努力将各项工作做到最好,从不越俎代庖。康熙见他运用权力精明稳健,管理军队井井有条,这才放心地大权托付。

见胤祹为政清明稳健,康熙又破例任命他为镶黄旗首领,这本是皇帝专权,可见康熙对胤祹的信任已达无以复加的地步。

康熙晚年身体虚弱,需要一位心腹助手分担政务,他认定胤祹最适合这一角色。胤祹也不负所望,将此职务办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康熙赞许。

胤祹始终牢记苏麻喇姑的教导,不为权力所迷惑。他安分守己,只关心手头的工作,从不过问朝堂之事,更不参与皇位争夺,保持与世无争的淡泊心态。苏麻喇姑的教诲在他内心扎下深根,使他可以超脱尘世诱惑。

四,雍正时期屡遭刁难

康熙驾崩后,四阿哥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雍正对异母兄弟都深深警惕,生怕他们谋权篡位。

胤祹在康熙朝曾掌重兵,雍正担心他在军中结党营私,积聚势力对付自己。于是,雍正开始针对胤祹,找他的错处加以打击。

刚登基的雍正为显示权威,下令追缴各部门的账目亏空。胤祹在康熙朝处理政务一向谨慎,但雍正偏执地认定亏空是他的责任,命令他限期补上,态度十分严厉。

雍正多疑残忍,要确保铲除潜在的政敌。此举实为试探,要看看胤祹是否敢公开反对皇命。胤祹想不通账目亏空与自己何干,但终究不敢违逆圣旨。

为了遵命,他只能卖掉家中的物品,将亏空顶上。雍正见胤祹并无异心,遂罢休此事。

有人笑话胤祹的窘态,胤祹只是悻悻说了一句:“要么补上,要么等候砍头。”这话传到雍正耳中,雍正大怒,认为他在旁敲侧击自己,遂削去他的履郡王爵位,狠狠训斥了一番。雍正心胸狭隘,稍有怨言便大为光火。胤祹也后悔自己失言,惹恼皇上。

此后,胤祹再也不敢有任何怨言。他安静顺从,老老实实地按部就班工作,做一个忠心的臣子。多年来养成的淡泊心态使他对权力地位并不在意,只求保全性命,不再触犯皇上的法则。

后来,胤祹在文书上误写了一个人名,给雍正一个定他“差错”的理由。雍正再次训斥胤祹,大幅降低他的爵位,将他贬为镇国公——异母兄弟中最低的一个。

雍正似乎一直在寻找机会整肃胤祹,以儆效尤。胤祹也明智地选择忍气吞声,不再给雍正任何责难自己的借口。

胤祹从不抱怨,依然恪守本分,努力工作。终于,雍正意识到与这个兄弟毫无过节,自己也需要像胤祹这样勤奋能干的助手,于是又恢复他的爵位和重用。胤祹终究以良好德性感化了雍正,雍正不再揪住他的过错不放。

五,乾隆时期重获荣宠

雍正驾崩后,胤祹的侄子乾隆帝继位。与父亲雍正不同,乾隆非常欣赏叔叔淡泊名利、忠心办事的品格,优待有加。

70岁高龄的胤祹仍然精力充沛,深受乾隆倚重。乾隆欣见胤祹淡泊功名、任劳任怨的品质,认为当朝亟需这样以公为念的忠良之臣辅政。

所以他特意晋封胤祹为亲王,让他主持雍正的丧仪,以示对胤祹的重视;又把全权交给他管理礼部。乾隆深知胤祹办事稳妥,品行端正,将礼部交于其手,必能清明廉洁。

为方便胤祹上朝,乾隆还破例批准他乘坐轿子入宫。乾隆认为,胤祹忠心耿耿,年事已高,应当关怀备至。这可见乾隆对这位老臣的信任和敬重之深。胤祹也不负重托,一直忠心辅助乾隆到77岁才安然去世。他一生以德报怨,终得善果。

结语

胤祹一生坚持自己的道路,不为权势所动,最终得到善终。他的人生经历成为我们修身养性的楷模。苏麻喇姑的教诲启迪了胤祹的心智,让他养成超脱世俗的气度。

雍正的刁难也未能动摇胤祹的信念。胤祹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分,用淡泊端正的心对待人生的起起落落。他的一生验证了“知足常乐”的人生真谛,也令后人省思权力欲望的虚妄。我们应当学习胤祹不跟随普通心智,保持高尚情操的品格。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原创 ...
孙策,这位东吴基业的奠基者,以其非凡的武勇和智略,在短暂的一生中留...
2025-07-02 00:33:50
原创 ...
在浙江的某个地域,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家族秘辛,它随着一位名叫叶先生...
2025-07-02 00:33:48
李将仕分享:中国考古博物馆...
中国考古博物馆掠影9 李将仕分享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
2025-07-02 00:33:45
上海启动2024年度“从石...
在七号桥碉堡迹址追寻75年前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2025-07-02 00:33:36
原创 ...
一、名将单挑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2025-07-02 00:33:34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有人活得很嚣张,比如说张飞,孤身一人雄踞在当阳桥...
2025-07-02 00:33:24
原创 ...
在众多的三国人物里,笔者觉得司马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物。要论智谋,...
2025-07-02 00:33:15
原创 ...
刘备能打败刘璋,并最终迫使成都投降,也不尽是刘备当初入蜀带的部队,...
2025-07-02 00:33:06
原创 ...
新中国的建立和强大离不开众多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开国元帅陈毅就是其...
2025-07-02 00:33:02

热门资讯

原创 《... 最近最火的电影必须是《F1:狂飙飞车》了,这场IWC万国表与F1赛车的跨界联姻,不仅是一场机械美学的...
原创 康... 清朝后来仿照明朝,将皇上的女儿称为公主,但是对于公主的称号是有差异的。皇后所生的嫡女会被封为固伦公主...
原创 此...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才辈出。三国政治首脑雄才伟略,身边辅佐之士也是人中龙凤。单说武力值,刘备有五虎...
原创 一...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朝和南朝分别出了两个杰出之士。 一位是前燕吴王慕容垂。此人多智略,善用兵,是一代名...
原创 古... 2023年,德国考古取得重磅发现。在位于纽伦堡和斯图加特中间的诺德林根,德国考古专家挖出一把“绝世”...
原创 【... 孙吴(七):孙权2 ③远征交州 汉建安十五年(210年),迁步骘为交州刺史,南征交州,211年拜其...
见证山东菏泽沧桑巨变!34幅百...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一幅幅诞生于清末的手绘地图,犹如时光倒流的原景再现,记录着包括菏泽在内的...
原创 南... 南北分治:伤心世变等沧桑,祖宗造孽子孙当 过了月余,宁都公宇文毓自岐州至长安,宇文护即害死略阳公宇...
原创 其... 其实曹操死后还留下三大猛将,哪怕有一个不死,司马懿不敢谋权! 在三国末年,司马懿独揽魏国大权,曹氏...
原创 汉... 汉景帝二年,深得汉景帝信任的御史大夫晁错提出了削藩的建议。这已经不是晁错第一次提出削藩,但之前数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