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明四子朱棣更有能力,为何朱元璋非要传位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
创始人
2025-07-01 15:33:09
0

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应该也挺疑惑的,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那些兄弟哪个能力比他强?结果老爸朱元璋硬是隔代传位,扶持15岁的孙子朱允炆继位,这让骄傲的朱棣如何能心服口服?

太子朱标13岁时被立为太子,到了23岁时就能帮助朱元璋处理国家政事,甚至下令说:

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意思是说,大明王朝除了军国大事之外,其他几乎所有事情,太子朱标都能处理。直到朱标去世,这个命令一直没有改变,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标这个太子有多么的满意。

如果朱标还活着,那朱棣自然就忍了,谁让大哥那么优秀呢。不过,既然朱标突然离世了,朱元璋为何就不能从儿子中再选出一位有才能的王爷当继承人呢?非要传位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他朱棣不服!

才能突出的朱棣

朱标去世后,在朱元璋的诸多儿子中,能力最强的莫过于朱棣,而据相关史籍记载,他与朱元璋的性格也最像,同时朱元璋对自己这个四子也十分重视。

朱棣出生于公元1360年,此时正值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决的关键时刻,因此朱棣出生时,朱元璋根本没有时间关注这个儿子。

不过,从朱元璋将朱棣封为燕王,并将北平划为其封地来看,朱元璋也是非常喜爱、器重朱棣的,毕竟北平是曾经的元大都,同时也是北方最重要的军事要塞,

朱棣10岁就被封为燕王,在等待就藩的日子中,朱棣接受了严格的教育,比如到凤阳老家生活,体验民间疾苦,后来朱棣还曾怀念这段学习时光:

朕少时尝居凤阳,民间细事,无不究知。

同时,朱元璋还亲力亲为解决朱棣的个人问题,当听说徐达的女儿“贞静,好读书”时,亲自出面与徐达相谈,要求将其长女许配给朱棣。

公元1390年,三十岁的燕王朱棣征讨蒙元丞相平章乃儿不花,朱棣抓住此次机会,兵不血刃拿下胜利,朱元璋收到战报后非常高兴,认为以后扫清沙漠就要靠朱棣了,在朱元璋的谋划中,朱棣是保卫太子朱标的坚实屏障。

朱棣的才能之所以突出,还是与朱元璋其他儿子相比得来的。秦王朱樉行事不细,封地内多行不法之事,多次遭到朱元璋的训斥,晋王朱棡在就藩途中就把厨子打了一顿,为此朱元璋手书训斥,除了这两位哥哥外,朱棣的弟弟们大多也都行事荒诞,不似人君。

与这些胡作非为的兄弟们相比,朱棣的表现实在太优秀了,也怪不得在太子朱标死后,朱棣会有谮越之心。

削藩侄儿朱允炆

不管朱棣如何优秀,朱元璋还是在朱允炆15岁时,将其封为皇太孙,死后直接传位给他。朱元璋在世时,他分封的那些藩王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可等朱元璋不在了,年轻的建文帝朱允炆立即感受到了来自这些叔叔们的巨大压力。

公元1398年,朱允炆即皇帝位,为了坐稳皇位,朱允炆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不过他的手段实在太急迫了些,导致藩王们人人自危,甚至有些已经准备“狗急跳墙”。

朱允炆的第一刀下在了朱棣胞弟周王朱橚身上,他丝毫没有念及叔侄之情,直接将朱橚贬为庶人,并流放云南。这让大明其他藩王惊恐不安,他们原本以为即使被削去藩王之位,皇子龙孙的尊贵身份也能让他们逍遥一生,谁知道朱允炆手段那么酷烈。

在朱允炆登基第一年,他就大刀阔斧削掉5位藩王,而正当他准备对实力最强的燕藩下手时,没想到却踢到了铁板。

公元1399年八月,朱棣在北平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兵“靖难”,按照常理来说,朱棣只有一地之兵,根本不可能与掌握着大明绝大部分军队的建文帝抗衡,双方实力悬殊。

不过,朱允炆虽然纸面实力更胜一筹,但他手下能征善战的将领却很少,加上有曹国公李景隆这样的“猪队友”神助攻,燕藩屡屡打胜仗,很快便攻打到了金陵城,结果朱棣称帝,朱允炆葬身火海(一说逃亡)。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兜兜转转,皇位最终还是落到了朱棣手中,那么问题来了,当初朱元璋为何不直接传位给朱棣呢?其实在朱元璋看来,传位给朱棣的隐患太大。

首先,立嫡立长是朱元璋立下的规矩,如果他自己都不遵守,后世之君又怎么会严格遵守。

诸皇子老成练达,从中选择一人继承皇位确实对治理大明有好处,但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弊端,择贤而立战胜了立嫡立长,对以后的皇位传承不利,不利于大明江山永固。

即使朱棣是正确的选择,朱元璋也不能走这条路,对于大明江山永存来说,朱棣的个人才能已经不足为道了。而且,如果将皇位传给四子朱棣,那他的两个哥哥又该有意见了,他活着自然无人敢动歪心思,那他走后呢?

其次,朱棣在朝中并没有太多支持者。太子朱标去世前,朝中势力大多都是他的支持者,朱元璋也乐于见到储君有如此威严,而朱标去世后,其背后的支持者也不会一朝散尽。

即使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朱标的支持者们也不会为朱棣当太子一事张目,与此相比,朱允炆的优势便显现了出来,他是朱标生前支持者们的天然“新主”,而且朱允炆本人性格比较柔弱,比较好“控制”,是很多文臣喜欢的类型,支持朱允炆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最后,朱棣“尚武”,军事能力很强。这一点在战乱时期的确有优势,但大明刚经历战乱,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如果朱棣上位继续发动北方的战争,无疑对大明朝的发展十分不利,后来历史也证明了朱棣对北伐有极大的兴趣。

俗话说,马上能得天下,却不能治理天下,朱棣在武事方面的能力确实无可挑剔,但在文治方面的能力却没有展现出来,这或许也是朱元璋没有立朱棣为太子的原因之一吧。

结语

或许在朱元璋的想法中,朱棣当好他的藩王,做好大明北方的屏障就可以了,治理大明还是交给孙子朱允炆,谁能想到在他死后,朱允炆那么急着削藩,朱棣又敢以弱击强呢?朱元璋的种种布置,最后都化作了泡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原创 ...
孙策,这位东吴基业的奠基者,以其非凡的武勇和智略,在短暂的一生中留...
2025-07-02 00:33:50
原创 ...
在浙江的某个地域,藏着一段跨越世纪的家族秘辛,它随着一位名叫叶先生...
2025-07-02 00:33:48
李将仕分享:中国考古博物馆...
中国考古博物馆掠影9 李将仕分享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
2025-07-02 00:33:45
上海启动2024年度“从石...
在七号桥碉堡迹址追寻75年前人民解放军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革命精神...
2025-07-02 00:33:36
原创 ...
一、名将单挑其实就是人际关系的较量 在三国时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2025-07-02 00:33:34
原创 ...
在《三国演义》中,有人活得很嚣张,比如说张飞,孤身一人雄踞在当阳桥...
2025-07-02 00:33:24
原创 ...
在众多的三国人物里,笔者觉得司马懿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物。要论智谋,...
2025-07-02 00:33:15
原创 ...
刘备能打败刘璋,并最终迫使成都投降,也不尽是刘备当初入蜀带的部队,...
2025-07-02 00:33:06
原创 ...
新中国的建立和强大离不开众多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开国元帅陈毅就是其...
2025-07-02 00:33:02

热门资讯

原创 《... 最近最火的电影必须是《F1:狂飙飞车》了,这场IWC万国表与F1赛车的跨界联姻,不仅是一场机械美学的...
原创 康... 清朝后来仿照明朝,将皇上的女儿称为公主,但是对于公主的称号是有差异的。皇后所生的嫡女会被封为固伦公主...
原创 此...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英才辈出。三国政治首脑雄才伟略,身边辅佐之士也是人中龙凤。单说武力值,刘备有五虎...
原创 一...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朝和南朝分别出了两个杰出之士。 一位是前燕吴王慕容垂。此人多智略,善用兵,是一代名...
原创 古... 2023年,德国考古取得重磅发现。在位于纽伦堡和斯图加特中间的诺德林根,德国考古专家挖出一把“绝世”...
原创 【... 孙吴(七):孙权2 ③远征交州 汉建安十五年(210年),迁步骘为交州刺史,南征交州,211年拜其...
见证山东菏泽沧桑巨变!34幅百...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一幅幅诞生于清末的手绘地图,犹如时光倒流的原景再现,记录着包括菏泽在内的...
原创 南... 南北分治:伤心世变等沧桑,祖宗造孽子孙当 过了月余,宁都公宇文毓自岐州至长安,宇文护即害死略阳公宇...
原创 其... 其实曹操死后还留下三大猛将,哪怕有一个不死,司马懿不敢谋权! 在三国末年,司马懿独揽魏国大权,曹氏...
原创 汉... 汉景帝二年,深得汉景帝信任的御史大夫晁错提出了削藩的建议。这已经不是晁错第一次提出削藩,但之前数次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