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44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统治者在封建时期,就是无人敢侵犯的人。他们自称为天子,代天治理天下。但是哪怕是这样超然的存在,也还是会为自己犯的错误而道歉。
“罪己诏”就是统治者用来向天下民众,当中道歉的方式。一般是在朝廷出现问题,或者天灾人祸降临的时候,统治者会发布“罪己诏”。
主要还是因为古代的时候,科技落后。所以就需要统治者,这样认错来稳定民心。
一、罪己诏的发展历程
1、汉代罪己诏
世界上第一份罪己诏,是在汉朝时期发布的。公元前38年,西汉汉武帝向天下致歉。因为其好大喜功,导致国家被卷入了战争的漩涡。
让这个本身强大的王朝,长期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汉武帝决定,发布罪己诏来忏悔自己的罪过。
2、宋代时期的罪己诏
到了宋朝的时候,罪己诏这个制度也同样得到了继承。这个时期的罪己诏,不再只是针对统治者的执政错误了。甚至包括自然灾害、星象异常和人为灾害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如果有所触犯,统治者都需要道歉。其主要目的,一方面展示统治者虚心贤良的性格。一方面是为了,可以稳定社会秩序维护人心。其实早就已经没有了,汉朝时期的那种纯净感。
甚至宋代的统治者,已经把罪己诏融入到自我生活之中。当时也不会因为道歉,而感到伤及颜面。一般做多的就是灾害,以及外敌入侵的时候。这个时期不仅统治者要道歉,连百官一起也要担当责任。
二、罪己诏种类
1、自然灾害类
在宋朝的时候,因为本身科学技术比较低。导致不少的自然灾害,都没有办法有效的做出预防。所以宋朝时共发生1928次的自然灾害,其对国家所造成的伤害忙远远超于战争,本身是难以估量的。
哪怕商业发展,但是农业依旧是重中之重。而旱灾,一直就是农业难以逃脱的梦魇。宋高宗、宋孝宗、宋理宗和宋宁宗这些统治者,都因为发生旱灾而发布罪己诏过。
2、飓风台风
“蒙,恒风若”就是代表统治者,在昏聩的情况下就有飓风出现。一般住在沿海地区,台风飓风都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对于当时的人来说,也同样是一种灾难。
而统治者也需要进行道歉,甚至都有专门的反省形式,一方面要发罪己诏,一方面还要立刻派出赈灾队伍。如此看来,道歉也有其实际价值。
3、天象异常类
除了这些可以直接体现在人民身上的灾害,还有一种比较玄幻的麻烦。那就是天象灾害,包括日食、月食、彗星和恒星的运动。
宋代时期甚至有专门用来观测象的官员,可见统治者对其重视。当时还处于天圆地方的思想中,不知道宇宙的概念。
因此认为天象,是上台专门用来昭示凶吉,星象异常,必有大凶的。特别是像日食发生的时候,更是令统治者不得不严阵以待。
当然也有一些人,刻意利用天象事件来散播谣言发动政治变动。因此这个时候统治者主动发布罪己诏,也算是堵住了这些人的口。
4、人为灾害类
宋朝从本身五代十国的乱战之中,艰难的建立起来。因此宋朝的统治者,普遍不喜欢战争。连带着对于那些掌控大权的将领,也是极度的提防。导致朝廷高层,武将的发言权远不如文臣。
而这也就导致军队的实力,远不如唐朝时期。周边的游牧民族,看到这个富裕但是不强的王朝,自然不会手下留情。这也是宋代边关,经常发生战争的原因。
而这样的入侵战争,朝廷内部的变动等等。一般也会引起统治者直接关注,发布罪己诏来消除人祸的影响。同时在抗争外界侵犯的时候,也可以给士兵们统治者的鼓舞。
三、罪己诏的表现形式
1、活动的意义
罪己诏不仅仅是统治者道个歉而已,还需要要实际的行动。像是自然灾害的时候,还需要有后续的救援行动进行辅助。这样才能够让遭受灾难的民众,得到真正的帮助。
而一些执政错误,也需要统治者更改自己的执政策略。甚至还会出现,去号和尊号的方式表达统治者的美好愿景。
2、开展礼法应对过错
避正殿、减常膳。在宋代仁宗时期,就因为总是发生水灾。于是统治者自己亲自带头,缩衣节食来表达想要帮助灾区的态度。甚至还会因为灾难严重,禁止朝内官员与皇宫内有宴会举办。
在科学技术尚未发达的古代,上天的意志代表了一切。而作为天子的统治者,就是最接近上天的存在。因此不论是天灾人祸,还是自己的执政错误,统治者都需要为其付出代价。这也算是统治者,享受福泽的一种义务。
而随着儒家学说,占据主导优势开始。天人感应的说法,越发甚嚣尘上。而宋代的统治者,相对来说比较疼爱子民。在加上宋代的士族,占据着统治阶层不小的地位。
这也就导致,宋朝统治者对儒家思想比其他朝代还要推崇。这也就导致,哪怕不得已统治者也不得不按照规矩发“罪己诏”。因此宋朝的统治者道歉次数,远比其他朝代要多得多。
参考文献:
《宋代统治者罪己言行评析》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宋代统治者罪己现象之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