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创始人
2025-06-30 02:32:49
0

河南孟州韩园

01

韩愈家风家训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又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被贬至广东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写作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家风家训

韩愈出生官宦世家,从七世祖韩茂一直到他的父亲世代为官,而且政绩卓卓,道德高尚,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不幸父兄早逝,幼年的韩愈困顿孤苦,但他不坠其志,勤奋好学,而后出仕为官虽历经波折仍一心为国为民。他自身如此,也注重把这种为人处世品性、良好的家风门风传导给后人。

韩愈的家风家训主要体现在他给子孙写的两首家训诗中:《示儿》《符读书城南》。《示儿》诗中,韩愈向儿子展示了自己从一介寒生变为达官名士的艰苦奋斗之路:“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希望子孙也能勤学苦读,从小就不迷失方向,“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符读书城南》诗中,韩愈更加明白地告诫子孙,一个人要成为有用的人才,必须勤奋读书。对一个人的前途来说,家庭出身和财产贫富都不是决定性因素,“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

此外,韩愈作为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他撰写的不少文章中也有许多深刻的教育思想,这些不仅直接影响了其子孙后代,对当时和后世的学子也影响深远。在《师说》中,韩愈阐明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倡导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一股尊师好学的新风。在《进学解》中,韩愈则勉励学子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勤奋用功,取得进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河南孟州韩园

02

家风家训摘编

  • 勤学

原文: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木材能按圆规曲尺做成器具,就在于木工和轮匠、舆匠的勤奋劳动。人之所以能够成才,就在于他饱读了诗书。诗书中的千般知识只有勤奋才能获得,不勤奋肚子里就会空空的。小孩刚出生的时候,学习能力是差不多的,并没有贤愚之分。由于有的后来不能勤学,所走的门径也就不同了。两家各自生下来的小孩,小的时候是一样的聪明。年岁稍大一点的时候在一起玩耍游戏,就像一个鱼群队里的两只鱼一样,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各人表现出来的才智就稍有不同了。等到二十岁的时候,差别就变得很大了,就像污渠和清沟对映一样泾渭分明。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人已经长成,区别就会如同龙和猪一样大。

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原文: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韩愈《进学解》

译文: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点燃灯烛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勤劳不懈一年又一年。

原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译文:攀登知识的高峰,勤奋是唯一的途径;学识的海洋广袤无垠,辛勤刻苦才是最好的舟楫。

  • 尊师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原文: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译文: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 自立

原文:金璧虽重宝,废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黄金璧玉虽是重宝,但难以储藏。学问藏在自己的身上,不管到哪儿都用之有余。

原文: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锄。——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君子与小人这两种人,全是他们自己努力不努力的结果。难道不见有这样的公卿与宰相吗?他们就是出生于农家。

原文: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韩愈《符读书城南》

译文:城南入秋,阴雨初停,凉爽的天气已遍布村野郊外。正好可以趁着灯火,打开书卷来读。从早到晚我都顾念着你,只望你能珍惜光阴好好读书。孩子,我深爱你但我必须教你对的东西,写这首诗是为勉励徘徊不前的你。

  • 知足

原文: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中堂高且新,四时登牢蔬。前荣馔宾亲,冠婚之所于。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西偏屋不多,槐榆翳空虚。——韩愈《示儿》

译文:当年我刚来长安的时候,只带了一捆书。辛勤奋斗三十年,才有这样的房和屋。房屋并没有很华丽,但对我来说却足够了。正房高大又新修,一年到头有荤素。前庭宴宾客,家眷后边居。庭院无它物,高树八九株。葛藤缠高树,春天开花夏荫覆。坐在东屋可见终南山,云浮风吹相交住。松果之树连南亭,院外还种瓜和芋。西厢偏房屋不多,槐树榆树罩空虚。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到陕西旅游五天攻略,西安五...
西安,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一直是众...
2025-08-31 00:48:10
假期去陕西旅游费用,西安五...
西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都,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之地。终于,在这...
2025-08-31 00:46:22
潘伟力:穆帅是曼联近十年成...
潘伟力:穆帅是曼联近十年成绩最好主帅 回曼联很好
2025-08-31 00:43:28
原创 ...
三国之中,刘备的天下可谓是得之不易 他从一个织席贩履的平民脱胎换骨...
2025-08-31 00:36:13
原创 ...
1957年11月,毛泽东受邀访问苏联,这是他第二次访问苏联,也是最...
2025-08-31 00:35:27
原创 ...
导语:我们经常看历史小说和电视剧,就会发现当时人们往往都把银子作为...
2025-08-31 00:35:10
原创 ...
说起中国最耻辱的一个朝代,你们想到的是不是清朝,但是在我心中,这个...
2025-08-31 00:35:09
原创 ...
刘邦对戚夫人情深义重,为何不为她废掉吕后?讲出来你可能不信 刘邦,...
2025-08-31 00:34:46
原创 ...
历史上真正的商鞅是什么样子?首先商鞅变法推进了历史的进程,使秦国国...
2025-08-31 00:34:37

热门资讯

原创 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率领大秦的铁骑踏平了六国的故土,建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上第1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
原创 魏... 张瑞图,字长公,号二水,晋江霞行村人。生于明隆庆四年(1570),万历三十一年(1603)乡试中举,...
原创 中... 《中国人打仗善用计谋,为何欧洲打仗却站成两排对射?原因很简单》 在历史的长河中,战争的形态与策略往...
原创 战... 说起战国七雄,我们都不陌生,现在有很多影视作品来反映当时的历史。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七个国家,...
原创 秦... 秦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作为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历经了几代人的努力和奋斗,才终于干掉了自...
原创 封... 封神最后竟演变成了阐教跟截教的生死决斗。按说老子作为人教教主,本可以置身事外,可他却偏偏介入其中,还...
原创 孟... 公元前世纪300年,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大争之势,各国诸侯为自家利益纷争四起,国与国之间相互征伐,战场...
原创 掌... 苏秦贵为战国时代六国之宰相,威震天下,死后却连个全尸都没有留下,五马分尸,而这也正是苏秦本人的提议。...
原创 七... 看历史老照片,品百年沧桑巨变。 大家好,我是历史君,一个搜集整理老照片的博主。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