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关于“三皇五帝”的传说只能在《史记》或者其他史书上有着十分模糊地描述,那么,关于他们的遗骨究竟有没有被考古专家所发现呢?如果发现了关于他们的遗骨,专家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2011年8月13日到10月9日,山西吉县组织专业考古人员对位于人祖山的伏羲殿和娲皇宫进行文物清理,考古人员共清理出了分属从战国到民国五个历史朝代的291件遗物,其中在娲皇宫共清理出彩塑3尊,木函残片15块,还有两块人类的头盖骨残片。
不过在所有的考古发现中,当地专家们最为关注的就是出土的这两块骨头残片,它们为什么被放在女娲塑像下?它们到底是哪个年代的头盖骨碎片呢?吉县县政府和景区开发的投资方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一致决定将骨头送到北京的权威机构去检测,根据北京大学最新的碳14鉴定检测结果显示,这两块骨头距今约有6200年的历史。
于是很快,由吉县当地著名专家、国家一级编剧李思义撰写的名为《我县人祖山考古发现6200年前“皇帝遗骨”》的新闻通稿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该文声称:“吉县人祖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很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专家认为: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所以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
对此,曾参与专家讨论会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解释道:“这两块头骨究竟是不是女娲的遗骨呢?在我看来,李思义同志的通稿下结论有些为时过早。众所周知,女娲是个神话人物,谁会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得出这个结论?虽然他对女娲也研究多年,和许多吉县当地的学者一样,都倾向于挖出来的遗骨可能是女娲遗骨,但当时的专家讨论会在经过谨慎的分析之后,确实没有给出遗骨就是‘娲皇’遗骨甚至女娲遗骨的定论,虽然可以做猜想,但目前要想证明这两块头骨和女娲有关系还缺乏更多的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