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摄政王多尔衮复杂而矛盾的传奇人生
创始人
2025-06-28 12:32:45
0

多尔衮(1612年——1650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他是满清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和浓厚影响力的人物。

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大战中被明军的大炮所击伤,后来伤重不治才引发感染而身亡。但是,由于生前并没有明确指定继位的储君人选,直接导致诸贝勒立即展开了夺嫡之战,差一点儿就造成了后金的内讧和分裂。

虽然,努尔哈赤非常宠爱多尔衮,甚至有迹象表明他有意册立多尔衮为储君,但当时的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他们个个都战功卓著,手握重权,自然不是稚嫩的多尔衮三兄弟可以抗衡的。

最后,皇太极在这次夺嫡大战中成功胜出,继位成为后金政权的新任大汗,改元天聪。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后金政权步步壮大并更名为大清,不断与明朝政权进行抗争,积极为入主中原做足准备。

1643年,皇太极突然过世,多尔衮就在多铎和阿济格的支持下,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争夺帝位。双方眼看就要兵戎相见了,在孝庄太后的斡旋下,作为一种妥协方式,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的身份辅保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称帝,也就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1644年,多尔衮就以摄政王的身份亲率八旗军进入山海关,轻松占领了北京城,实现了满人入主中原的夙愿。一时间,摄政王多尔衮的威名远播,无人能出其左右,据《清世祖实录》记载:

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

1647年,多尔衮为了集权,以“府第逾制”为由,罢免了济尔哈朗的辅政王之职,改由自己的胞弟多铎继任为辅政王。从此开始,大清的军政大权彻底被多尔衮完全掌握,再也无人可以制衡和约束他。

权势熏天的多尔衮自然不会忘记当年和他争夺帝位的肃亲王豪格,逐渐就将矛头对准了这个不听话的大侄子。

在清军入关以后,豪格就被授予靖远大将军之职,负责剿灭大顺和大西的农民起义势力。而能征善战的豪格果然不负众望,在平定完张献忠之后豪格率军凯旋还京,遂引起了多尔衮的警觉并很快下手。据《清史稿》记载:

坐豪格徇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扬善弟吉赛,系豪格於狱。

豪格就以这样莫须有的罪名被下狱,在气病交加之下,竟然不久就过世了,年仅三十七岁。豪格死后,多尔衮顺势将原先隶属皇太极的正蓝旗也以“俟归政然后隶于上”的名义暂据为己有,但承诺会在顺治帝亲政后归还。

加之,多尔衮和孝庄太后长期以来都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使得自己的地位已经形同于皇帝。不过,伴随着顺治帝福临的日益长大成人,他对于这个辅保自己上位但又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叔父摄政王表现得日渐敌视,只是碍于多尔衮的权势而选择隐忍。

1650年,也就是顺治七年,摄政王多尔衮因为纵欲过度而病倒,在经御医调理逐渐好转后北出狩猎。十二月初七,狩猎的队伍抵达喀喇河屯(今河北省境内),结果多尔衮两天后就传出过世的消息,死因竟然是坠马而亡,终年三十八岁。

多尔衮的死亡实在是太过离奇了,其中的蹊跷之处也着实太多。第一,他虽然之前患病,但是在身体状况好转的情况下才外出狩猎;第二,临行前还处理过一系列军政事务,精神状况也没问题;第三,多尔衮一生戎马行军,战功赫赫,怎会从马上坠落。

当多尔衮的灵柩被运回北京时,顺治帝表现得非常悲恸,亲率文武众臣缟服于东直门外,还追赠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准其风光大葬。这件事,一直被后世所质疑,顺治帝对于多尔衮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颇有欲盖弥彰之嫌,很可能只是为了暂时稳住多尔衮的残留势力,避免发生叛乱。

在顺治帝终于亲政后,被多尔衮长期排挤的济尔哈朗一族终于重新崛起,开始在顺治的默许之下对多尔衮兄弟展开疯狂的反击。

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首当其冲,成为第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多尔衮生前,阿济格就恃功自傲,一贯的嚣张跋扈,因而树敌颇多。多尔衮过世后,阿济格竟然意欲承袭摄政之位,自然被顺治帝以“举动叵测”的罪名削爵幽禁,之后下旨赐死。

除掉阿济格后,济尔哈朗又联合了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等人联名上疏弹劾多尔衮生前的多项罪名。顺治皇帝很快下旨同意彻查多尔衮被弹劾的“十四条大罪”。据《清史稿》记载:

诏削爵,撤庙享,并罢孝烈武皇后谥号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多尔博归宗。

不难发现,顺治帝确实在多尔衮死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清算,直到乾隆四十三年才为多尔衮平反,“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曰忠,配享太庙。”但在相关的正史中,却并没有见到被人说得言之凿凿的所谓“刨坟鞭尸”的记载。

之后,顺治帝福临在原有两黄旗的基础上,又把多尔衮麾下最精锐的正白旗也予以收回,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样,顺治帝借机空前加强了自己皇权对于八旗军的控制。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多尔衮之死应该是顺治皇帝在亲政前下得一盘大棋。由于多尔衮长期把持着军政大权,顺治对于自己能否亲政,或者说即便亲政了,能否拥有真正的实权一直心存疑虑。而且,多尔衮还不到四十岁,等他自然死亡实在太不现实了。

鉴于顺治皇帝对多尔衮异常决绝的态度,此后的康熙和雍正两任皇帝,虽认同多尔衮巨大的历史功绩,但却未敢对此案进行平反。在时隔百年后,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终于做出大胆的决定,为多尔衮进行平反昭雪。

不过,尽管乾隆皇帝旷古烁今,但他也不敢轻易违背祖制。所以,乾隆在为多尔衮正式翻案前,还耍了个小聪明。在乾隆三十八年,他试探性的提及多尔衮案以测试各方的真实反应,据《清史列传》记载:

念我朝定鼎之初,睿亲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劳未可尽泯。

乾隆的投石问路之举,显然是一个信号,很快就在宗室之中和朝野上下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这样,乾隆皇帝有了更多的底气,在不触及清世祖皇威的前提下,决心为多尔衮彻底进行平反。

1778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三年,多尔衮案在一百二十多年后终于被平反。据《清高宗实录》记载:

王之立心行事,实为笃忠荩,感厚恩,明君臣大义。乃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岂可不为之昭雪?

乾隆帝的这次平反昭雪之举可谓彻底,不仅恢复了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还追谥号为“忠”。纵观两百多年的清王朝历史,获此谥号的仅有两人,除了多尔衮,还有就是后来的恭亲王奕訢。

既然重新评定了多尔衮,乾隆皇帝索性就连之前因故被削爵和罢除玉牒的多铎与豪格等人也一并进行了平反。

而为了保证顺治皇帝高大光辉和英明神武的形象,乾隆皇帝以一句“乃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就把造成多尔衮冤案的罪责彻底甩锅给了当年提起弹劾的宗亲和大臣们。

文史不假:欢迎您关注我,一起学习历史!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代传奇人物忽必烈英雄事迹耳熟能详,但在当初迁都北京的时候他却遇到...
2025-06-29 00:33:59
原创 ...
导言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
2025-06-29 00:33:41
原创 ...
春秋战国持续了大约5个世纪,期间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今天的人大都不...
2025-06-29 00:33:39
原创 ...
李煜被誉为词帝,生于七夕,死于七夕,这算不算浪漫呢?春花秋月何时了...
2025-06-29 00:33:24
原创 ...
自古以来,身处在皇室的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难处”,特别是皇帝的儿子...
2025-06-29 00:33:18
原创 ...
综观左宗棠的一生,他对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乃至教育、科...
2025-06-29 00:33:01
原创 ...
晚清罕见老照片:地主婆出门时牛气哄哄,慈禧回銮途中被洋人拍到 晚...
2025-06-29 00:32:56
原创 ...
19世纪,野心勃勃的俄罗斯帝国走在大规模扩张的途中,结果在克里米亚...
2025-06-29 00:32:52
原创 ...
赵匡胤并不是一个滥情之人,一生中只有三位正式妻子,作为一个皇帝,可...
2025-06-29 00:32:47

热门资讯

原创 左...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四人被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他们四人为大清王朝呕心沥血,挽救摇摇...
原创 《... 《雍正王朝》绝对是清宫戏中最经典的巨著,虽然是根据二月河的小说改编的,但是这部电视剧还是最大程度的还...
原创 宋... 在宋朝有五名大将可以说每个都非常的英勇善战,但在这五名中岳云没有上榜,排名第一的竟然连岳飞都打不过。...
原创 清... 提起中国的版图,历朝历代变化很大,究竟有多复杂恐怕专业的历史学家才能搞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从“...
原创 解... 上文书,咱们在解密努尔哈赤之八:击溃九部联军的前夜中,讲述了在历史巨变的前夜里,发生在1593年的古...
原创 美... 美国亿万富豪洛克菲勒去世,享年101岁。然而我国早在北宋初年就有一个家族十分有钱,此家族便是麻氏家族...
原创 索... 清朝索额图的最终结局,非常适合用“贪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原本索额图作为外戚,而且才能出众,屡立大功...
原创 朱... 说到皇帝,这一词还是让很多人感到很震惊的,因为皇帝的权力可以说是太大了,因此才会有这么多人都想做皇帝...
原创 道... 当代著名学者易中天先生对明朝嘉靖皇帝有一段很幽默的评价: 实际上嘉靖也无心治国。他最关心的只有两件事...
原创 女...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一定都知道,关于清朝的灭亡,有这么一个故事,当年叶赫那拉氏和爱新觉罗氏之间征战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