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靖难之役时,为何朱棣身边少有叛徒,而建文帝大臣却纷纷投降
创始人
2025-06-26 00:03:03
0

靖难之役,是一段很神奇的历史,为什么呢?因为朱棣竟然以藩王身份,去对抗强大的中央势力,最后还成功了。后来明朝有几位藩王效仿他,可是都失败了。朱棣为老朱家子孙开了个坏头,却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长达四年的战争中,我们可以通过史书,明确了解到为何朱棣会赢,建文帝会输。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靖难之役时,朱棣身边少有叛徒,大家都忠心耿耿,即使是跟着他去“造反”。而建文帝身边的大臣,却纷纷选择投降,并没有坚持与皇帝一条心。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先从朱棣这边来分析,看看为什么大家对他都如此忠心,理由如下。

一、朱棣有军民基础

朱棣出生的时候,父亲朱元璋还在和陈友谅争天下。甚至在他出生当天,由于军情紧急,朱元璋连儿子都来不及看一眼,就赶往前线指挥作战了。所以朱棣从小,就是在战火中长大的,直到战争结束,朱元璋准备第二年登基了,朱棣才与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朱元璋即位后,认为这个天下还是要靠子孙来守,于是将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其中朱棣为燕王,封地在北平。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由于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他到了藩地后,很快组建起一支强劲的部队,在这里扎下根基。

在他就藩期间,势力不断扩张,还有两次成功北伐的经验,甚至曾招降元太尉乃儿不花。跟着这样一位强悍英明的领导,论谁都舍不得离开,跟着燕王有肉吃。

二、朱棣有起兵理由

太子朱标去世后,按理来说,朱元璋次子朱樉是最有希望被立为太子的。但在朱元璋晚年,次子朱樉、三子朱棡接连去世,朱棣就成为最年长的皇子。但朱元璋完全没管那么多,直接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这已经让朱棣心中很不满了。

更没想到的是,朱允炆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开始削藩,先后处置了五位叔叔,手段又快又狠。谁都知道,朱允炆最终的目的是朱棣,于是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朱棣决定起兵靖难。

朱棣起兵名义上是“清君侧”,实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身边的人仍然不会背叛他,这是因为朱棣起兵,完全是被朱允炆逼的。朱允炆才是不念亲情,残忍弑叔的“反面人物”,朱棣反而能得到支持。

三、朱棣是位好领导

朱棣就算个人能力再强,要想推翻侄儿,也得靠士兵为他卖命。而要想大家死心塌地为他卖命,就必须要与下属打好关系。

就好比有一次,一位士兵在行军途中病倒,情况很严重。朱棣知道后,立刻叫人将其放在自己的备用马匹上,并送回去治疗。有的将领认为这样不妥,毕竟朱棣身份贵重,他的马怎能让小兵骑。但朱棣却说:“人命比马重要,救人是我应尽之责。”

试问他这样的举措,被别的士兵看到后,还不被供到天上吗?果然,这件事很快传遍军中,后来士兵在打仗时就更加卖力了。至于背叛朱棣之事,不存在的。

四、朱棣深谙权谋之术

建文四年,眼看朱棣就要打到南京城,情急之下,建文帝先后派了三拨人去谈判。

第一次是朱棣的堂姐庆阳公主,朱棣知道堂姐心软,于是一见到她就失声痛哭,然后对她说:

“此奸臣欲姑缓我,以俟远方之兵耳。”

言下之意就是我这都是被逼无奈,而且我并无野心,只是要铲除奸臣,我不这样做,死的就是我。庆阳公主向来与朱棣感情深厚,她自然不忍见到他去送死,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第二次是大将军李景隆和茹瑺等人,对于这些人,朱棣知道要展现自己强悍的一面,一来让他们知难而退,二来让其明白“识时务者为俊杰”。于是朱棣对他们说:

“皇考已分封,今割地何名?公等归奏上,但奸臣至,我即解甲谢罪,退谒孝陵,归奉北藩。”

大意还是说,我不是要造反,我只是要除奸臣。而且皇考(指朱元璋)已经分封过了,如今割地又有什么用呢?只要奸臣被铲除,我立刻退兵回北平,老老实实不再出来。

他真的摸透了李景隆和茹瑺的心理,结果回去后,李景隆就开始动摇。后来朱棣入南京时,茹瑺更是第一个建议他登基的,《高祖实录》记载:

“及燕王入南京,召瑺,瑺首劝燕王即帝位,是为成祖。”

第三次是朱棣的兄弟谷王朱橞、安王朱楹,《明通鉴》记载:

“上复遣谷王橞、安王楹等往,王卒不奉诏,唯与诸王相劳苦,宴罢遣归。”

就是说朱棣盛情款待了兄弟,然后向他们诉苦,同时安慰他们有多不容易,接着派人将他们护送回去。

比起建文帝狠心清算叔叔,朱棣这样做,让谷王和安王瞬间感到很难过。自己代替侄儿来谈判,可是成功后,侄儿下一个会不会就拿自己这个藩王开刀呢?于是回去后,谷王就和李景隆商量投降,最终二人打开了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

看了为何朱棣身边少有叛徒的理由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建文帝大臣要纷纷投降了。朱允炆固然是位仁慈的帝王,但他对叔叔们下手太狠了。虽然削藩没有错,可错在他太过心急。这些叔叔都对明朝有贡献,他二话不说就将他们削爵囚禁,实在令人心寒。

另外,他一味只听黄子澄、齐泰这些人的话,这些人虽然饱读诗书,却毫无政治经验,空有忠心却没有能力。他听了黄子澄的话,让李景隆取代耿炳文,可当李景隆连吃败仗,群臣都请求处死他时,朱允炆非但不追究,反而还下旨安慰李景隆,这让群臣怎么想。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建文帝并非明主,既然朱棣也是老朱家子孙,那么谁当皇帝不是当呢。事实上朱棣对于投降的大臣,大多都很宽容。就好比他即位后,就让茹瑺仍任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并且封他为忠诚伯,食禄一千石,终其一生不改。

所以说为人君者,光有仁慈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在关键时刻,仁慈甚至会成为致命弱点。而在其手底下的人,除非像黄子澄等顽固迂腐,不然都会明白“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

(参考文献《高祖实录》《明通鉴》《明史》)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前言 1954年10月,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回忆往昔不禁感慨万千。 “我还曾在上海为黄埔军...
原创 长... 上党高地,由于河流的冲刷与常年不停的堆积,形成了两块主要的盆地,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 当然,顺着河流...
原创 李...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自古以来,权力与忠诚之间的血腥交锋始终令人回味无穷。 李世民面对单雄信...
原创 为... 历史上王爷造反并取得成功,而且干出一番事业千古留名的,唯有李世民、朱棣二人。同样是造反,李世民的段位...
原创 张... 一代传奇张学良手下有着三位副官,每一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陪着他度过了人生艰难的岁月。 1936年的那...
原创 诚...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刘伯温,这位被后世誉为“明朝第一谋臣”的智者,在去世后,他的家族命运却...
原创 为...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一直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所以在古代的时候,要想推翻一个王朝,自己当皇帝那可是非常...
大禹的媳妇变成了石头,悟空是石... “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 四个老猴给悟空建...
邯郸永年曹庄天主教史略 邯郸永年曹庄天主教史略 文:房华神父 永年县曹庄村露德圣母天主堂 曹庄东临107国道,南距邯郸市1...
原创 梁... 梁山上有108位好汉,为何只有一个好汉留有后代?真相令人心疼 导语:古人最重视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