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慈禧的最后一天:早上在处理光绪后事,晚上嘴里便含上了夜明珠
创始人
2025-06-25 20:03:33
0

“重泉应不恨,生见太平时。”在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封建王朝历史长河之中,往往屹立在主舞台上的总是男子,但也正因女子的身影稀少,故而能够在历史之中留下自己痕迹的女子往往都非同寻常。

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野心壮志,扶持自己怯懦的儿子继位后大权在握;至唐朝时武则天登基称帝,成为了封建王朝之中唯一一位女帝;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从孤女走至与儿子一同听政的地位,十余年来令大宋天下晏然。

这些在残酷且激烈的政治斗争脱颖而出的女子们,既拥有着过人的才能和聪颖,同样也心中怀揣着同男子一般远大的壮志,她们同样也是历史的暗暗长夜之中璀璨闪耀的群星。

对于如吕后、武帝这样极具政治手腕的女子,后人往往都带着敬佩,但若是谈及晚清时期同样总揽大权在手的慈禧太后,便往往少了分尊重,多了份不喜与厌恶。

身为咸丰帝的妃子,慈禧对于朝政的摄入在贵妃时便已经开始,在同治帝在位期间便开始了垂帘听政,之后光绪年间亦是将皇帝牢牢掌控于手心之中。

这样一个在近代史上占据如此重要地位的人,死去的那一天早晨还在处理刚刚暴毙的光绪帝后事,到了夜间便预感到了自己大限将至,将一颗夜明珠含在了嘴里。

究竟为什么慈禧太后会遭到后人们尤为负面的评价?她与光绪帝的暴毙是否存在着什么联系?临死前她又为何要含上一颗夜明珠呢?

青云之路

1835年,慈禧出生于清朝八旗之一正蓝旗的叶赫那拉氏。她的祖父为她取名杏贞,意为忠贞之意,受益于尊贵的出身,慈禧自幼便开始了贵族式的教育,《清史》记载:“年十六时,五经成诵,通满文,二十四史亦皆浏览。”1852年,慈禧被选入宫,被封为兰贵人,由此便开始她一路青云之上的攀登之路。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演化之中,中央集权在清朝达到了强化的顶点,身为女真族的清军入关后同样接受了中华文明的同化与洗礼,但作为胜利者的骄傲令皇族与八旗子弟成为了由下层人民托举起的贵族阶级。

君与民的关系早已脱离了舟与水的范畴,日益强烈的阶级矛盾令贵族更高高在上,而平头百姓却沦为卑微草芥。

百年来的闭关锁国令中国被爆发工业革命的时代所抛弃,于沉睡之中丧失了世界舞台的主动权,直至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以屈辱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拉开了序幕。

对于当时的清朝皇室与贵族而言,鸦片战争的失利并非是能够动荡到政权根本之事,他们并不知道新时代早已来临,而苦难的一切才刚露端倪。

进入宫中的慈禧凭借着自己优越的出身和容貌,很快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仅仅四年便诞下了咸丰帝唯一一个皇子。在那个母凭子贵的时期里,慈禧的位子水涨船高,二十二岁的年纪便被封为懿贵妃。

一时之间,慈禧几乎成为了后宫中的万人之上,她或许也未曾想到,在不远的将来,一份原本不属于她的沉重权力与责任会落在她娇嫩瘦小的肩膀上。

垂帘听政

因为通晓满文与汉字,慈禧身为贵妃便开始在皇帝处理朝政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咸丰帝一直以来体弱多病,又遭逢列强入侵之患,再加上国内逐渐兴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内忧外患以致心力交瘁,而他身边的慈禧便顺势成为朝政上的助手,连奏章都多由咸丰帝口述,慈禧下笔批改。

这样的经历令慈禧迅速在政治上变得日渐成熟,这也为她之后漫长的垂帘听政无形中打下了基础。

1860年,西方列强再一次将贪婪的魔爪伸向了中华大地,眼见北京城可能沦陷,咸丰帝便带着妃子们逃往热河,而仅过了不到一年,虚弱的咸丰帝便撒手人寰,皇位在仓促间落到了刚刚6岁的皇子载淳的身上,史称同治帝。

如此年幼的皇帝,又如何面对此时风雨交加的江山呢?慈禧便在此时终于嗅到了千载难逢的时机,过去的政治生活早已令她从单纯的宫妃脱胎换骨成为了朝政的野心家,在她的带领下,一场政变令摇摇欲坠的皇权最终被她牢牢掌控。

随后,朝堂上出现了令人惊奇的一幕:稚嫩懵懂的皇帝戴着沉重的冠帽,而他的身后那细密的珠链之后,慈禧太后低垂着眼眸,俯视着大臣们,俯瞰着动荡不安的江山。

在同治帝在位的十三年里,他始终笼罩在母亲慈禧太后的影子里,这既是一种保护,却也同样是束缚。

1875年,19岁的同治帝身染天花竟没有撑过去,于一月在寒风交加的北京城中逝世。得知亲子逝世,慈禧内心之中首先奔涌的竟不是悲伤,而是恐慌,一种对权力即将失去的畏惧令她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此后垂帘如何?”

冰冷的政治最容易消亡的,便是身处其中之人的感情。十来年的垂帘听政,已经令她感受到了最高皇权的美妙,因此同治帝死去对于她而言,不仅仅是亲子早逝,最重要的反而是可能丧失手上的权势。

为了不让大权落于别人之手,慈禧当机立断,推自己年仅四岁的侄子走上皇位,史称光绪帝。从此依旧是垂帘听政,依旧由珠帘后的慈禧来掌控江山。

自私的政客

统治一个国家,需要优秀的政治才能,更重要的是需要有一颗殚精竭虑的心。如武则天,登基握权之后,几乎是日日未休的处理朝政,她不光有对权势的野心,内心之中更有令国家强势繁盛的伟大壮志。

但慈禧却并非如武则天这样,她仅仅只是个有野心的政客,除了对于权势的贪婪和坚持,其余诸如国家民族的危亡,并没有被她真正放在心上。

后世之人谈及慈禧,首先想的或许都不是垂帘听政,而是她独特却又极尽奢靡的排场与作风。

吃穿住行,慈禧每日的花费若是同普通贵族相比都能称得上云泥之别,她肆意挥霍着原本就日渐空虚的国库,更是在缴纳了巨额战败赔款之后还心心念念自己的寿诞典礼。人民的苦难,就好似是于青云之上俯瞰大地扬尘,于她而言,无声又卑微。

临终三旨

1898年9月21日,103天的戊戌变法在慈禧太后的政变中彻底失败,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死前留下壮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随后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禁。

这几乎已是光绪帝对慈禧手中权力发起的最后一次挑战,随后的岁月他彻底沦为了慈禧手中的傀儡,满腔壮志化为浮云泡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具有绝世无双价值的圆明园在大火中付之一炬,清王朝也快要走到了最后的时刻。

1908年11月,被幽禁多年的光绪帝病重,此时慈禧太后也因为年纪大了重病在床,两个人似乎在生命的最后还依旧在较量。14日,38岁的光绪帝逝世,短短两天后,慈禧也在冥冥之中预感到了自己大限将至。

那一天的清晨,慈禧勉强打起精神处理光绪帝后事,到了傍晚便已虚弱得无法起身,只能立下三道旨意:由溥仪继位,女子不得再干政,太监不可握权。宣布完了旨意,慈禧便含上了一颗用于防腐的夜明珠,面容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小结:

“对权势的沉迷,便犹如是化身洪水猛兽的过程。”慈禧一生都几乎于青云之上,她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荣华与富贵于一身,最终却在临死前立下一道女子不得干政的遗旨。

这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她除了虚幻的恭维与奉承,几乎一无所得,而这死前的圣旨更是对她这后半生的一种讽刺的否定。

时至今日,一代代中国人还在流传着曾经为国呕心沥血的君王事迹,而坐拥滔天富贵的慈禧却在讽刺和批判之中化作尘土,哪怕是那颗口中的夜明珠她也未能留住。

相关内容

从滨海湾到植物园:新加坡旅...
一座城市的魅力,往往体现在它能够为不同类型的游客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025-08-28 00:45:27
阿森纳晒埃泽酋长球场亮相视...
阿森纳晒埃泽酋长球场亮相视频:完美的欢迎
2025-08-28 00:42:50
原创 ...
引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
2025-08-28 00:35:20
原创 ...
在我国南海北部湾,有三个由海水泥沙冲击形成的冲积岛。 最南边靠近海...
2025-08-28 00:34:46
原创 ...
有些电视剧里面会出现那种打更人,在夜晚的特定时间点敲打木梆子,告诉...
2025-08-28 00:34:36
《三国志·战棋版》PK5官...
哈喽大家好啊,夺宝奇谋玩法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马上就要迎来PK5官渡...
2025-08-28 00:34:29
原创 ...
这位将军是人民武装中大名鼎鼎的“三星少将”,他先后3次被授予少将军...
2025-08-28 00:34:28
原创 ...
人之所以迷信,只是由于恐惧;人之所以恐惧,只是由于无知。——霍尔巴...
2025-08-28 00:34:17

热门资讯

原创 假... 嬴政一统六国之后,自封始皇帝。在嬴政心目中,之所以要取名始皇帝,是因为他想着自己子孙万代都是皇帝。理...
俞家弄北九间楼 | 方益昉 2023年,九十高龄的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首任院长俞顺章教授,特意寄我一份自传式文本,内含其祖父...
原创 二... 二战后,苏联为何恢复那么快?原来德国助了他“一臂之力” 由于希特勒认为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并不现实,德...
原创 中... 中国历史王朝在抵抗侵略时都会说这么一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是说西汉...
原创 刘... 刘邦确认四下无人,敲响了村里寡妇曹氏家的门。“谁呀?”曹氏问道。“是我,隔壁老刘。”曹氏闻言赶紧打开...
原创 原... 皇叔者,顾名思义,皇帝的叔叔。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叔当然是《三国演义》中那位以爱哭...
原创 云... 1368年初,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定都于南京。朱元璋当时虽然称帝了,但并没有统一天下,元朝仍旧统治...
原创 清... 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些符合时代的特殊职业,比如在刑罚十分严苛的古代, 就有“刽子手”,有些地方甚至还...
原创 朱... 这事儿要捋起来,那可真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 当初,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迫于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政...
原创 刘... ###刘备的梦:痛失庞统,蜀汉命运转折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长河中,刘备与曹操无疑是两颗最为璀璨的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