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不靠关系仍然走上巅峰,他到底有多牛?
创始人
2025-06-22 17:34:01
0

朱元璋是历史上不可复制的传奇,众所周知,他曾度过极度贫寒坎坷的童年,也曾多次在生死边缘徘徊,幸运地在军旅生涯中找到未来和方向,最终成就一番帝王大业。

今天故事仍然要从朱元璋贫穷的童年说起,当时的百姓普遍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食不果腹是常见现象,贫穷之时人情更显得淡薄,朱元璋身边没有能够帮忙的亲戚,唯独二姐家例外。

朱元璋的二姐已经嫁人,按照传统观念中“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来说,出嫁的二姐对朱元璋应该没有太大的帮助,事实上不然,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也心底善良,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是仍然在吃喝上尽量让朱元璋有吃的。

正是李贞的这份善心,让朱元璋始终感激在心,后来朱元璋在军中地位不断提高,有时在吃饭时会突然想到李贞姐夫,眼泪啪嗒啪嗒地往下流。

朱元璋称帝后,对姐夫李贞的恩赏更大,朱元璋将李贞封为曹国公,并且格外赏赐李贞在参加重大庆典时可以身穿五爪金龙袍,此外还要李贞在见到朱元璋时不必跪拜。

李贞在年老后行动不便,朱元璋就将皇城中的一处房宅送给李贞,当姐夫去世后,朱元璋更是以极高的规格进行安葬,同时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在朱元璋最困难的时期,是李贞宁可自己饿着都要给他一口吃的,善有善报,朱元璋对李贞的报答是让人完全没想到的。

李文忠是李贞唯一的儿子,也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一生也是牛哄哄地开挂人生,在不足二十岁时就是朱元璋的禁卫军统领,年纪轻轻就成为明朝初期的军事统帅。

李文忠虽然与朱元璋有亲属关系,但是他能够取得如此彪炳史册的成就,靠的是他自身的才智和努力。下面就来看看明初名将李文忠的成长经历和过人之处。

李文忠出生在公元1339年,在李文忠12岁那年,家乡遭受极为罕见的干旱导致粮食颗粒无收,由于饿死者众多,尸体来不及掩埋,不久又开始流行瘟疫,当时人口死亡率接近九成,而李文忠的母亲也不幸去世。

李文忠跟随父亲李贞开始逃难生活,既要躲避土匪叛军,又要乞讨食物求生存,直到次年十一月,李贞听说朱元璋已经在郭子兴的手下成为将领,于是带着李文忠就去投靠朱元璋。

当朱元璋听了姐夫李贞的经历后才知道,姐姐已经不在人间,心中悲痛的朱元璋抱着李文忠痛哭流涕,朱元璋将对姐姐的感情全部转移到李文忠身上,当即让李文忠改姓朱,叫朱文忠。

朱元璋虽然是穷苦人家出身,但是经过在外摸爬滚打的几年,他越来越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亲自为李文忠请来名师辅导。朱元璋此举算是瞬间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因为李文忠的聪明才华惊到老师,俗话说“一等人不用教,二等人用言教,三等人用棍教”,很明显,李文忠就属于是那种一点就通的一等人。

在李文忠十九岁那年,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正在池州大战,李文忠带领着朱元璋的亲军驰援池州,首次出征的李文忠立下大功,将池州敌人赵普胜的军队打败,随后又乘胜追击,接连攻下青阳、太平等四个县。

第二年,李文忠又作为邓愈的副将攻入浙江,将驻扎在建德的元朝军队击溃,同时俘虏元朝军队达三万余人,此时的李文忠已经被封为亲军都指挥。

李文忠在多次关键战役中都发挥重要作用,对战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时在军中对李文忠的称赞声势非常大。这些赞美声并没有让李文忠沉醉其中,始终以严格的纪律约束自己、管理军队。

因为李文忠在童年时期遭受的磨难,他深知百姓生活的艰难,尤其是在这样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因此李文忠一直奉行不扰民的理念,凡是他所率领的军队路过的地方,士兵严谨进入民宅,如有违反就地斩首。

李文忠对将士们是这样的要求,对自己同样也是如此,在李文忠攻破杭州城时,当时有溜须拍马的守将为他挑选多位绝色美女,李文忠闻言转身离开。

行军打仗极为重要的就是粮草,这是保持军队战斗力的保障,但是李文忠在行军途中如果遇到难民还是会要求士兵拿出一部分粮食救济难民,对于士兵来说可能是少吃一点,但对于难民来说就是活命的粮食。

李文忠一直有颗柔软的心,在攻打福建的时候,在行军途中遇到土匪流寇,果断率军平定,看到很多幼儿被丢弃在路上,传令三军凡是见到被遗弃的幼儿,全部要收养到军中,这一举动让很多濒临饿死的幼童活了下来。

1363年,由于谢再兴的投降叛乱,张士诚再次率军攻打诸全,李文忠率领数千名骑兵英勇冲入敌阵杀敌,延缓了张士诚军队的进攻士气,随后又心生一计,在诸全城外新建一座城,形成掎角之势,最终抵挡住张士诚十六万大军的进攻。

1365年,张士诚在派出20万大军攻打新城(浙江诸暨),朱元璋命李文忠驰援,在城外扎营之后商议战术。有人建议暂避锋芒,因为张士诚军队士气正盛且人数众多,但是李文忠不这么认为,他说用兵之道在于谋略,而不是人数多少。

在李文忠的战术布置下,乘着天有大雾,李文忠的军队将数倍于己的张士诚所部打败,斩首敌军数万人,缴获粮草兵器无数。战报传到武昌朱元璋的耳中,立即将李文忠从前线叫了回来,大肆庆祝一番,赏赐给李文忠很多宝物,然后再将他派回前线。

张士诚是朱元璋的重要敌人,在消灭张士诚的战争过程中,李文忠表现相当出色,后来朱元璋将李文忠的姓氏又改回李姓,但始终都当做自己亲生儿子一般看待。

1369年,朱元璋决定对元朝势力进行最后的打击,而李文忠作为常遇春的偏将随军出塞,常遇春去世后,李文忠接受大军的统帅之责。在李文忠的正确决策下,大军从雁门关出发,击败元朝的散兵游勇,擒获平章刘帖木,此次斩首俘虏敌军上万人。

1370年,在朱元璋的统筹安排下,李文忠和徐达分别率军出征,此次李文忠又是满载而归,俘虏了元朝太子以及后妃宫女、王公将相上百人,俘虏士兵数万人,带回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李文忠回到京城报捷,朱元璋亲自来到奉天门接受朝贺,在这里论功行赏,其中李文忠的功劳最大,被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大都督府左都督,封为曹国公,参与军国大事,每年的俸禄三千石,并被授予世袭凭证。

公元1383年,李文忠因病去世,终年46岁,朱元璋亲自为其撰写祭文,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谥号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位列第三。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一位西汉官吏的日记:有出差有坐... “没想到西汉就要写年终总结了”…… “一年有161天在出差,真是风雨兼程啊”…… 随着《简牍探中华》...
原创 张... 张仪,这个名字放在战国时期,简直是如雷贯耳的存在。谁能想到,一个农民的孩子,居然能凭借一张嘴改变天下...
原创 历... 前言:那些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尘封王朝背后的秘密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角落被时间尘封,它们或辉煌一...
原创 国... 国军将领李杜,公开支持共产党,却仍被蒋介石封为上将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国民党...
明朝不许王爷无故进京,清朝不许...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权与藩王的关系一直是微妙而复杂的。 明朝与清朝在处理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
原创 建...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教育家章士钊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提到了一位民国年间的风云人物——袁世...
原创 杜... 1948年11月底,淮海战役的最后总攻即将打响,从开战之初到总攻前夕,淮海战役已经历时约四十天的时间...
原创 司... 一、洛水之誓的历史由来 刘秀的洛水之誓 公元25年,刘秀亲率大军攻打洛阳,守将朱鲔顽强抵抗。朱鲔曾鼓...
原创 左... 左宗棠为何要把陕西回民西迁?真实原因:看关中汉回仇恨有多深? 同治年间的陕西,一场汉回民族冲突正在上...
原创 北...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曾经辉煌一时的王朝,最终可能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影子,甚至连名字都被人遗忘。 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