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分析
创始人
2025-06-19 15:32:33
0

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也同王安石一样是一名改革家,范仲淹在北宋时期实行了改革,被称为庆历新政,这次的新政对于北宋社会产生了是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这场新政最终却是以失败告终,而造成庆历新政最终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的方面。

朝廷统治的传统势力强大。

在宋仁宗统治的时期,北宋社会正处于矛盾重重的社会中,北宋内部自身受到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的影响,同时外部还需要受到来自众多民族地区的侵略和干扰,进一步加深了北宋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民族矛盾冲突,这内部和外部的双重社会矛盾冲突,一直影响着北宋社会的稳定。这样的动荡社会背景下,表明上为范仲淹进行新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但是事实上,北宋自身的传统统治势力还是十分的强大。

根据当时的北宋时期的经济统计状况的数据,虽然北宋的官员部门在财政方面的支出显得空虚,但是统治者所掌控的财富数量却是十分庞大的,因此统治者控制下的北宋朝廷,实际上能够保证北宋朝廷的收支平衡的,甚至很多情况下还会存在剩余。

宋朝统治者之所以如此管理,也是按照传统的统治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力。范仲淹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只能够对于官员部门的财政进行统计,但是对于统治者自己的从财富是无从得知的,这也造成范仲淹只看到了表面上的国库空虚,因此他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并不是符合宋朝的实际情况的需求的,他所看到的宋朝财政困难只是传统统治下的一种方式,并且这种方式是为了维护君权而不能被改变的,因此范仲淹的许多措施无法被实行,庆历新政也就只能以失败告终。

因循守旧思想在宋朝根深蒂固。

很多情况下,因循守旧的思想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使得国家和社会停滞在原地没有发展,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人人因循,不复奋励。”范仲淹等改革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也要采取措施革新社会面貌,但是范仲淹却忽视了一点,因循守旧的社会风气确实是宋朝社会中所存在弊病,但是同样这也是他们在进行革新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阻力,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思想对于他们推行的革新的不利影响。

当时宋朝的朝廷对于官员的待遇是十分优越的,在这种环境下,大部分官员都不愿意再进行改革,他们同样也在享受宋朝的优渥待遇,同样遵循着因循守旧的思想,整个宋朝都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范仲淹要想对于国家进行改革创新,自然就会引起这些因循守旧思想的人员的反对,他们不愿意打破现在这安逸的生活,庆历新政遭到了大部分人的反对,也就很难实行下去。

庆历新政的改革促使准备不充分。

范仲淹作为庆历新政主要改革者,他自身是具有一定的改革能力的,并且他对于当时北宋社会中存在各种弊病也能够比较明确的找出来,宋祁在《景文集》中记载:

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北宋的腐朽吏制。因此范仲淹针对于当前宋朝的腐朽吏制提出了相应的革新措施,确实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宋朝的吏制已经存在了许多年,有着十分牢固的统治基础和统治力量,范仲淹只是看到了吏制存在弊病,却忽视了吏制背后的强大阻力,对于吏制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措施和强大的改革力量的支持,才能够真正将吏制进行变革。范仲淹想要仅仅凭借几份奏折就将这一弊彻底的革除,如此仓促的准备显然是不可能的。

新政政策推行过快。

范仲淹在进行庆历新政的革新措施当中,每一项政令都是通过宋仁宗进行颁布的。由于宋仁宗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在发布政令方面号召力最大,并且能在较短时间内传到全国的通知领域当中。

因此范仲淹当时将各种新政的改革措施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就全部颁布下去,并且传达到全国各个地方。这显然,对于一直以传统思想作为主要思想的民众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和不理解性,这样就造成了新政在实行过程中,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阻力。并且许多新政措施,由于官员和地方百姓的不理解,使得新政在是实行过程中没有被真正落实,或者被官员和人民随意的进行了曲解,使得新政措施没有展现出真正的改革效果。

虽然范仲淹也认为措施的改革是需要有先后顺序,循序渐进的,他的政令也确实按照一定的顺序颁布的,但是由于每一项措施之间相隔太短,前一项措施刚落实,还没有展现出其作用,后一项改革措施就要接着颁布实行,如此急于求成,很难使得新政获得成功。

新政的执行机关执行不当。

新政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措施的执行,因此执行机关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能否成功,但是范仲淹在执行新政措施的时候,范仲淹本人时在京城当中,只是选派了几个比较有能力的人到各地进行官吏的调查,对于上报上来的官吏名单进行核对,对于范仲淹认为的才不胜任的官员,就直接派官员来代替他。

在范仲淹选派好上层的官员之后,剩余的官员则由这一层官员自己进行任命。这种措施要想整顿当时腐朽的吏制,很显然是不可能实现。

范仲淹作为新兴的改革家,他的思想确实是正确的,范仲淹本人也确实具有改革的才能,但是范仲淹对于宋朝的环境判断失误,没有真正意识到宋朝的状况,改革措施不符合宋朝实际发展的需要,是造成庆历新政失败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景文集》,宋祁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前言 1954年10月,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回忆往昔不禁感慨万千。 “我还曾在上海为黄埔军...
原创 长... 上党高地,由于河流的冲刷与常年不停的堆积,形成了两块主要的盆地,长治盆地与晋城盆地。 当然,顺着河流...
原创 李...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自古以来,权力与忠诚之间的血腥交锋始终令人回味无穷。 李世民面对单雄信...
原创 为... 历史上王爷造反并取得成功,而且干出一番事业千古留名的,唯有李世民、朱棣二人。同样是造反,李世民的段位...
原创 张... 一代传奇张学良手下有着三位副官,每一位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陪着他度过了人生艰难的岁月。 1936年的那...
原创 诚...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刘伯温,这位被后世誉为“明朝第一谋臣”的智者,在去世后,他的家族命运却...
原创 为...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一直讲究一个“名正言顺”,所以在古代的时候,要想推翻一个王朝,自己当皇帝那可是非常...
大禹的媳妇变成了石头,悟空是石... “大王若去那里,或买或造些兵器,教演我等,守护山场,诚所谓保泰长久之机也。” 四个老猴给悟空建...
邯郸永年曹庄天主教史略 邯郸永年曹庄天主教史略 文:房华神父 永年县曹庄村露德圣母天主堂 曹庄东临107国道,南距邯郸市1...
原创 梁... 梁山上有108位好汉,为何只有一个好汉留有后代?真相令人心疼 导语:古人最重视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