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9年,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嬴政诞生。13岁时,继位为秦王。嬴政为了独揽大权,先后杀了长信侯嫪毐、丞相李斯、大将王翦。公元前230年开始,强大的秦军开始横扫中国。公元221年,秦军铁蹄已踏遍中国,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中国。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首次完成国家的大一统,就此嬴政建立了秦朝。在战争中壮大的秦始皇,深刻的明白战争的残酷性,为了仿制外敌的入侵,他耗费巨资和人力修建了长城。他乱世中获得天下的秦始皇,明白得人心得天下,只要老百姓过得好了,自己的统治才能稳定,于是大力的兴修水利,改善民间的基础设施。建立统一的货币度量政策。
秦始皇嬴政觉得自己,功绩非常巨大,起码是超过了三皇五帝,所以自称皇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统治者,史称“秦始皇”。无论后世怎么褒贬不一,秦始皇当时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之大是谁也不可磨灭的,也是不可否认的。
封建时代,非常注重森严礼法,三常五纲,所以建立皇权天下之后,秦始皇选用了“朕”为皇帝的专属称号。中国汉字那么多,为何他独独用“朕”做自己代称,答案其实很简单,对此有关史学家就说了:将“朕”一拆开大家就瞬间懂了。
当时秦国权相李斯原来给了秦始皇三个选项,“我”“吾”“朕”。在此之前下面的百姓一般使用“我”和“吾”称呼自己,比较亲和,“朕”用得比较少;而“朕”,那些贵族、高官用得比较多,用来体现自己的尊贵、高尚地位。
秦始皇经过思考,然后就选“朕”这个称号,以显示皇帝的天子、九五至尊的至高地位,帝王之威。但是,如果将“朕”这个字拆开解读,就让人一目了然了。当然不是简单的“月”“关”之分,而是会意、象形之分。
根据象形字,朕拆分可成“舟”和“灷”,它们的意思大概就是舟船和火种。大家可能不知道文明早期的人类,依水而生、依水而活,这种时候舟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你只有有了舟船你才能捕鱼,才能积累财产。这在朕里的意思就是,你只有服从皇帝的命令,你才可能拥有一切。
而火种在古代本来就是至高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因为有火才有了光明,有了一切。所以,它们合在一块,就代表着天底下最尊贵、最至高无上的身份与权力。所以,秦始皇最终才选了“朕”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号。
此后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虽然朝代更迭不断,但是“朕”的皇帝代称始终沿用。中途也有过“寡人”、“孤”等的皇帝代称,却始终不如“朕”来得有代表性。一提到“朕”,就自动联想到皇帝,不得不说秦始皇的眼光独到,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真不是偶然,秦始皇天生就是个帝王之才,这点我们不得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