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荆轲刺秦,被逼上路前荆轲在等谁来?
创始人
2025-06-18 18:03:44
0

对话,跨越两千年;邂逅,司马迁密码。

祭拜路神,登车上路……举行完庄重的出行仪式,荆轲便义无反顾地向秦国驰去。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悲壮的歌声响彻天地之间,荆轲一听便知是好友高渐离。

高渐离一边敲打着乐筑,一边慷慨悲歌,沿路追赶渐渐远去的马车。而荆轲始终没有停车,他知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所以他既没跟送行的姬丹话别,也不再眷恋燕国大地。

秋风吹起,河岸大树落叶萧萧,在河水中缓缓地漂荡。

易水河岸,燕国太子姬丹与几个门客前来为荆轲送行,姬丹与门客们清一色身着白衣、头顶白冠。这场景与其说夹道送行,不如说送葬的队伍更合适,因为他们清楚荆轲此行注定是有去无回了。

高渐离一曲离别歌传唱千古,不仅唱出了荆轲的悲伤,也道尽了此行的豪壮。其实,荆轲仓皇上路纯粹是被姬丹逼迫。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姬丹在催促荆轲上路时,荆轲曾作如此解释。这句话逐字解释:“仆”为荆轲自谦,“所以”为……的原因,“留”为停留,“待”为等待,“吾客”为我的朋友,“与俱”为一起赴秦。

从这里来看,荆轲迟迟没有动身是为了等待一个朋友。多数人可能关注姬丹逼迫荆轲上路,而忽略了另一个问题——荆轲等待的“客”究竟是谁?

让我们一起从《荆轲传》中找找答案。

荆轲四处漂泊

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浓墨重彩地介绍荆轲,篇幅占据三分之二。先是简单介绍荆轲籍贯、游历生活,重点介绍了荆轲在燕国的人生遭遇。

“荆轲者,卫人也”

,荆轲本是卫国人。

“其先乃齐人,徙于卫”

,荆轲祖上应该是齐国人,后来移民到卫国。荆轲曾求职卫元君而未被录用。卫元君是魏国培植的傀儡,醉生梦死根本无心政事。

当秦国灭掉了魏国,卫国也就成了秦国的领土。亡国之后,荆轲仗剑浪迹天涯,荆轲曾与第一剑客盖聂讨论剑术,也曾与鲁句践博弈,均被对方瞪眼吓退。司马迁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描述了荆轲胆小怕事的怯懦形象。

在燕国漂泊期间,荆轲还结交了高渐离和田光,至于交情没有记叙太多,仅仅一笔带过。

司马迁话锋一转,切换了场景。

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国太子姬丹带着怨恨逃回燕国,因为秦王嬴(赵)政

“遇燕太子丹不善”

,意思是对待姬丹不太友好。姬丹与嬴政均在赵国做过人质历,根本没料到嬴政会如此对待患难之交。

“归而求为报秦王者”

,姬丹偷逃回国之后,一直苦苦思索报复秦王嬴政的办法。

“国小,力不能”

,燕国国力弱小,军力不足以与秦抗衡,出兵攻打是不可能的。

“其后,秦日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

,而秦国又加紧了对殽山以东各诸侯国的侵伐进程,齐、楚、赵、魏、韩都被兼并。

“且至于燕,燕群臣皆恐祸之至”

,眼看着就要打到燕国了,燕国上下胆颤心寒又无计可施。

“太子丹患之,问其傅鞠武”

,姬丹担心五国被吞并后,下一个就是燕国,所以向师父鞠武请求对策。鞠武于是推荐了

“智深而勇沉”

的田光先生,让姬丹找田光谋划如何应对危机。

荆轲所托非人

田光受鞠武之邀,主动登门造访姬丹。

姬丹

迎接时

表现得十分谦卑,

“却行引导,跪而蔽席”

,在前面倒退着引导,主动跪下替田光整理坐席。待田光坐定,左右无人时,姬丹请田光

“留意”

“谋事有智慧、做事有勇气”,鞠武如此评价田光。好汉不提当年勇,田光回复姬丹说你所知都是我年轻的事迹了,现在年老体衰恐怕不能担此重任。

“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

,即使如此,田光不敢因此计议国事,不过好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

司马迁用笔的巧妙之处,虽然没有叙述田光的英勇事迹,但是先后通过鞠武、田光一步步衬托而抬高了荆轲。

田光

“偻行见荆卿”

。司马迁对此详细记叙用意何在?

固然可以理解为田光年纪确实大了,老先生颤悠悠地挪步去拜会荆卿,不再是昂首挺胸阔步前行的壮小伙儿。再联系前后文田光造访姬丹、荆轲见太子,司马迁如此无非贬低燕太子姬丹,如果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之心迫切,应该主动上门拜访才是。

田光向荆轲讲述了姬丹的诉求,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田光希望荆轲早早拜访姬丹,明确他已经自杀不会泄露秘密,以自杀的方式激励荆轲出手相助。

“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荆轲无奈前去拜见太子姬丹,告诉姬丹田光已经自杀身亡,并转达了田光的临终遗言。

田光自杀应该是为姬丹所逼。姬丹送田光出门时,千叮咛万嘱咐报复秦王事关重大,请千万不要泄露风声。

“田光俯而笑曰:‘诺。’”

,司马迁刻意描写田光听到嘱托后低头含笑,这一笑意味深长。是嘲讽姬丹,还是自嘲年迈?

荆轲被迫无奈

虚伪做作的姬丹,在荆轲面前又是一番精彩的表演。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朝着田光自杀的方向跪拜了两次,然后痛哭流涕地跪地膝行到荆轲面前。

这番表演虽然精彩却很短暂。

“有顷而后言”

,司马迁用了“有顷”两个字,仅仅过了一会儿,姬丹切换了话题跟荆轲解释。

“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岂丹之心哉!”——《史记·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

我之所以嘱咐田先生不要泄密,无非是想成就大事。如今田先生自杀表明不会泄密,不是我所希望的。

结合田光诡秘的“笑”以及姬丹临别的告诫,总感觉田光自杀是姬丹暗示,或者说逼迫。当姬丹将刺秦计划和盘托出,荆轲考虑了许久,感觉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这是国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够资格担当使命。这应该不是荆轲谦虚,或者是感觉姬丹计划欠缺,或者是自认为难以成功。

“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

,司马迁这里描写了一个无赖形象,姬丹得知荆轲拒绝,趴在地上不起身,一个劲磕头,坚决请求不容许拒绝。

“然后许诺”

,到底答应了什么条件呢?

继续从后文来看,地位、房子、荣华、美女、珍宝等等。

“尊荆卿为上卿”

,“上卿”为官阶最高级;

“舍上舍”

,住上“总统套房”;

“太子日造门下”

,姬丹天天拜访;

“供太牢具”

,供应酒席为隆重的待客之礼;

“异物间进”

,珍奇宝物隔段时间献上;

“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

,宝马香车美女任由荆轲挑选。

姬丹满足荆轲的各种欲望,

“以顺适其意”

,其目的无非换取荆轲牺牲自我卖命刺秦。

荆轲完善计划

“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过了很久,荆轲还是没有上路刺秦的意思。

对于荆轲久久未能成行,心情焦急的不是司马迁,而是刺秦策划者姬丹。

从外在因素来看,秦国已经攻下赵国,秦国大军压境,兵临城下。从内在因素来看,姬丹对持续

“长侍”

荆轲大概厌烦了,毕竟准备各种珍奇异宝劳心费力。

所以,姬丹请示荆轲何时动身。“即使太子不说,我也想要告诉你了。”荆轲的说法让姬丹出乎意料,而让姬丹意外的是荆轲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这句话说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现在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赴秦也无法接近嬴政。所以,荆轲向姬丹讨要了秦国降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之地图。

关于燕国督亢之地图,要么是重要城池的地图,要么是土地肥沃的地图。作为燕国太子,姬丹可以轻松答应,毕竟只是一张图纸罢了。

而对于樊於期的人头,姬丹则表现出了妇人之仁,荆轲亲自出马劝说樊於期。樊於期是秦国的降将,樊於期逃亡后全家被秦王抄斩,并重金悬赏樊於期人头。所以,当荆轲说了刺秦计划,樊於期干脆利落地

“自刭”

,主动献出了自己的脑袋。

荆轲完善了刺秦计划,也证实了姬丹计划的并不周全。

姬丹给荆轲准备了天下第一利刃——徐夫人匕首,并涂抹了剧毒。司马迁明确匕首为姬丹

“豫求”

,表示这是事先作了准备,也就没有考虑如何接近秦王。

当然,姬丹还给荆轲配备了副手——燕国勇士秦舞阳。然而,这位在燕国横行霸道,

“人不敢忤视”

的勇士,踏进咸阳宫却

“色变振恐”

,差点导致刺秦无疾而终。

荆轲被逼上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荆柯还有要等待的人,想要和他一起去。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治行”

,那个人住的地方很远还没来,为等待的人收拾行装。

荆轲要等待的这个人究竟是谁?司马迁自始至终没有透露。联系下文来看,当天荆轲决定要出发。

“顷之,未发”

,过了一会儿,荆轲仍然没有出发的迹象。

“太子迟之,疑其改悔”

,姬丹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于是再次催促荆轲。

“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得先遣秦舞阳。”——《史记·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

太阳就要下山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这话不是请示、商量,而是质疑,表现了姬丹的虚伪,再次证明他无识人之能。

“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史记·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

荆轲对姬丹的催促怒不可遏,直接翻脸叱责姬丹。司马迁通过荆轲气话暗示了刺秦结局注定失败,同时也证明了姬丹的无知人能和浅薄无知。

“你屡次催促着什么急?只管去秦国而不管是否完成使命回来,那是没出息的小子!光凭一把匕首进入不可预测的强秦,我之所以强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那我现在就动身。”

司马迁在行文中再三暗示刺秦的悲剧。所以,当姬丹与门客送行时,司马迁让他们身着白衣头戴白冠,这装束很像送丧队伍。

秋风萧瑟,落日余晖。

“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登上车扬鞭策马,直到马车渐渐消逝,始终都没有回头望一眼。

荆轲究竟等谁

荆轲刺秦王终究失败了。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荆轲知道事情不能成功,倚靠着柱子仰天大笑,岔开双腿瘫坐在地上,大声骂道。

“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史记·列传第二十六 刺客》

事情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想要胁迫你,签订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太子。一个刺客的侠义!即使死到临头荆轲仍要保全燕国太子,期望秦王不要迁怒于燕国太子。

然而,荆轲之死根本无法阻挡秦国统一步伐。秦朝统一六国之后,

“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

。姬丹、荆轲之客都逃脱了秦国追捕,这句话正回应了荆轲赴秦之前要等待的那个“客”。

那么,荆轲要等的人究竟是谁呢?

梳理一下《荆轲传》司马迁提到了几个人:

榆次盖聂——此人剑术了得。

与荆轲论剑时,两人大概起了争执,

“盖聂怒而目之”

。盖聂发脾气圆睁怒眼,荆轲不再停留,驾车离开了榆次。盖聂曾派人去挽留,可到了旅社根本没有见到荆轲。所以,两人交情也就画上了句号。

邯郸鲁句践——此人爱好下棋。

在与荆轲下棋过程中,两人产生了争议,

“鲁句践怒而叱之”

。鲁句践发脾气骂骂咧咧,荆轲默不作声悄悄地离开了。

“遂不复会”,

两人从此没有来往。荆轲刺秦传遍天下,从鲁句践的遗憾来看,等待的人也不是他。

流浪歌手高渐离——此人善击筑。

高渐离在易水送别荆轲时,曾高歌一曲,荆轲也和唱回应。如果荆轲等待的人是高渐离,不会不停车等待。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曾隐藏了几年,随后以击筑名闻江湖,得到了秦王的召见,继续荆轲未竟的刺秦事业。

燕之狗屠——无名之辈。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明代曹学佺曾如此诗赞屠狗之人的仗义。《史记》中类似的仗义人颇有几个,樊哙、朱亥等等。而燕之狗屠大概不是此辈中人。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游历到达燕国之后,与燕国狗屠以及善于敲打乐筑的高渐离交好。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

,荆轲爱喝酒,天天与狗屠和高渐离在燕国市场喝得烂醉。

“狗屠”不仅与高渐离并列,而且还排名在高渐离之前,这说明“狗屠”与荆轲关系非同一般。然而,司马迁为何没有留下此人的姓名?

大概原因有三:其一,此人没有准时赴约,所以荆轲白白等了一下午;其二,此人没有高渐离的勇气和义气,主动担负朋友继续未完成的任务;其三,秦国追捕时,已经隐姓埋名逃难去了。

所以,此人注定是无名之辈。

我甚至猜想,荆轲被这个叫“狗屠”的酒肉朋友欺骗了,否则出发之前为何要死等了呢?荆轲临行之前对姬丹的怨怒,也可能包含着对“狗屠”失约的愤恨吧。

相关内容

雨润山林秀 菌鲜滇味足(跟...
本报记者 张 驰 在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游客在选购松茸。 ...
2025-08-23 08:47:09
安徽4天3夜游费用是多少?...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和另一半总梦想着能有一次浪漫的旅行,远离喧嚣...
2025-08-23 08:44:54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
米兰官方回顾意大利超级杯:鸟巢上演的米兰德比
2025-08-23 08:44:03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
痛苦面具!萨卡吃了一口英国食物后差点吐了出来
2025-08-23 08:43:38
全球及中国女子高尔夫球手市...
基于女子高尔夫球手行业历史发展规律、发展环境与行业整体发展态势来看...
2025-08-23 08:41:50
原创 ...
2025年WTT欧洲大满贯,在经历多日鏖战之后,女单八强已经全部产...
2025-08-23 08:40:41
原创 ...
有书君说 乱世出枭雄,乱世亦出大师。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国学...
2025-08-23 08:33:54
历史上的今天 | 邓小平同...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5-08-23 08:33:52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南宋龙泉窑瓷器鉴定方法技巧 这里全有! 龙泉窑的历史溯源 龙泉窑...
2025-08-23 08:33:51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如果大家看过《隋唐演义》,就会知道里面有一名叫做苏定方的大反派,这厮在投奔夏王窦建德之后,进攻燕山的...
原创 新... 前言 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寇横行,无恶不作。值此民族危亡之际,无数爱国将士奔赴战场,奋起反击,用鲜血和...
原创 宋... 晁盖被杀之后,留下遗言:“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晁盖的话意在阻止宋江顺利登上梁山之...
原创 唐... 说起大唐那些神乎其神的高手,不得不说到一个人,那就是被唐玄宗亲封的国师,叶法善。 他一生经历唐高宗、...
原创 同... 秦汉之际,有两个叫韩信的人活跃于历史舞台上,二人不仅同名同姓,还都与汉高祖刘邦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他...
杨贵妃的墓葬出土,打开墓室一看...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里的一个,她身上围绕着好多神奇的故事。在唐朝后宫那么多美女里,杨贵妃就凭着自...
原创 慈... 当西方文化、思想以及一些新事物传进我国的时候,比如说摄影,钟表,不少人都觉得很神奇,慈禧太后从未见过...
鄂尔多斯一博物馆揭牌成立! 2月18日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博物馆揭牌成立 鄂托克前旗博物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展陈面积...
原创 为... 杨坚死后的庙号是高祖,谥号是文皇帝,活着时用过开皇、仁寿两个年号,可为什么我们现在称呼杨坚时只用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