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那位结束战国时期,统一六国的雄才伟略之君,其传世之名家喻户晓。然而,其子秦二世却未能继承父亲的霸业,导致秦朝迅速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个转折点的发生,让人们对秦始皇当年为何信任赵高产生疑问。
秦始皇之所以信任赵高,有三个关键原因。首先,赵高聪明机敏,善于投其所好。秦始皇奉行法家思想,甚至实施焚书坑儒的激进政策。赵高深谙法家思想,巧妙地向秦始皇展示了对这一理念的理解,因而在秦始皇心中崭露头角。
其次,赵高身为宦官,而古代皇帝常宠信宦官,因为他们被认为身体残缺,无法兴风作浪。秦始皇将赵高视为心腹,两人之间的关系渐深,甚至让赵高担任胡亥的老师。
最后,赵高表现出对权力的淡漠,显示出对权谋的不渴望。秦始皇将其看作无私、聪明而有能力的得力助手。
然而,秦始皇逝世后,赵高的真实面目逐渐显露。
他野心勃勃,扶持胡亥登基,并通过篡改秦始皇的遗诏,导致公子扶苏被蒙在鼓里。赵高与李斯勾结,离间李斯与公子扶苏的关系,成功篡位,将宰相之位夺得囊中。
赵高开始残害忠良,不惜置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秦朝的辉煌历史在他的谋略下,草草结束。
对于赵高的真实身份,历史学家通过秦汉竹简的发现,揭示了其不同寻常的背景。
赵高并非太监,而是来自赵国的远房亲戚。他的母亲曾因犯罪而成为“隐官”,赵高的童年也因此充满屈辱。这也是秦始皇与赵高共鸣的原因之一,因为秦始皇同样经历了艰难的童年。
而赵高之所以能够得到秦始皇的信任,正是因为他是秦始皇的远房亲戚,这种血缘关系构建了他与秦始皇之间的情感纽带。
然而,赵高的野心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覆灭。
他在胡亥面前煽动离间,成功除掉李斯,夺取宰相之位。在对待公子扶苏等人时,赵高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他甚至不惜牺牲忠良之将蒙恬,将其逼至绝地。胡亥和赵高一唱一和,迅速败坏了秦始皇留下的基业。
赵高的真实身份及其所作所为,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疑点和思考。它不仅让我们反思在社会中个体经历对其行为的影响,也提示我们在权谋和政治斗争中,不可忽视亲情、家族关系的作用。
赵高的一生是充满曲折和悲剧色彩的,他的野心使得他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扭曲而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