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位期间,一年大旱,眼看粮食就要颗粒无收,百姓们就要吃不上饭,乾隆为此犯了难,但天气变化非人能干预,所以乾隆再着急也无计可施。
正逢一位老道士出现,应下乾隆的要求,开坛设法,当即便求来了一场大雨,解决了百姓的燃眉之急。而这样一位手眼通天的能人,乾隆为什么反要将他斩杀呢?
这位能向上天求来雨水的道士姓乔,至于名唤什么,无人知晓,更没有人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
他出现在民间时,身着一身破旧的道袍,比起那些支起摊位为人卜卦算命的道士,都要清贫上不少。
雍正在位时间,极其相信黄老之术,所以寻丹问药,吃了不少所谓的灵丹妙药。而他早逝,也有不少人认为与这些丹药有关。
天子既然对道士这般信任,那民间自然效仿,街上总是能够看见道士的身影。可这些人中,真有本事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看道士地位的水涨船高,特意装扮上街,行坑蒙拐骗之事。
到了乾隆年间,一来,乾隆没有雍正那么相信求仙问道之说,二来,被骗的人多了,民间也对这些招摇撞骗的道士积怨已久,对这些身着道袍之人,没什么好脸色。
老百姓们逐渐想明白了一个道理,这若真是修行得道的神仙,怎么可能收钱算命沾染铜臭气,必然是会隐居在山林中,寻找飞升之法。
所以乔道士出现在山下一处村落中时,村民只当这又是个扮作道士来骗钱的骗子,瞧见他唯恐避之不及。
可村民们与他见的次数多了,这才发现乔道士与他人并不相同,他总是一身破烂衣裳坐在村头,也不逢人就给人卜卦算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也根本不在乎村民对他异样的眼光。
察觉他不像其他装成道士的骗子后,村民们越看这乔老道,越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也难免对他恭敬起来。
不过这村中大部分人都要去务农谋生,寻常出现在乔老道身边的,也都是些孩童。他也愿意陪着这些孩童们玩闹。
如果不出意外,这些孩子将来也会继承父母家业,以务农为生,但乔老道是个心善的,想要给这些孩子们谋些出路,便打算不收费,主动教他们读书识字。
他们这些世代务农的,哪里读得起书,如今有人愿意不要钱教书,孩子的父母自然是欢喜不已,对乔老道也越发恭敬。
与乔老道相处的时间越长,村民们就越觉得他是个心怀百姓的大善人,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偶尔碰上哪家的村民生了病,他也会帮忙医治,治好了也不收分文。
一时之间,村民们对这位老道赞不绝口,名声也传得更远,越来越多的人听闻他的名声,专门前来求他相见。
尤其在听说他活了四百多年,朋友都是前朝时期的人之后,更是觉得此人必然已经得道,争先恐后希望与之相见。
乔老道的名声,便这样传进了皇宫里,乾隆对其产生了兴趣,专门派人将他带来了皇宫,却不成想,乔老道这番进宫,却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他到底为何惹怒了乾隆呢?
由于父皇雍正的去世,与道家修炼的这些灵丹妙药有关,所以乾隆对这些求仙问道之事,是嗤之以鼻,完全不信的。
但是这乔老道的名声,在民间传得很响,乾隆对他更多的是好奇,他到底是有什么本事,能够让这么多百姓爱戴不已。
乔老道得了圣旨之后,并无半分受宠若惊的感觉,不卑不亢地跟着那下圣旨的人进了宫。见了皇帝,也依然是那样一副清风朗月的模样。
面对乾隆刻意的刁难,乔老道将问题一一应答,一开始还对乔老道有所怀疑的乾隆,在问过几个问题之后,便觉得毛骨悚然。
因为这乔老道言辞之中,对皇家的很多秘辛都了如指掌。民间有民心,又对皇家的事情了如指掌,这样的人若是放任他离了皇宫,怕是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社稷。
但若是这样不明不白地就将其在宫中处斩,万一堵不住悠悠之口,会危及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名声,若是民怨四起,对社稷更是无益。
就在乾隆犯难不知道要如何处置他的时候,一向最懂他心思的和珅,给他出了个主意,“皇上,今年正逢大旱,这老道若是真有本事,不妨让他求一场雨。若是不下雨,那他便欺君。”
乾隆觉得这个主意甚好,下了圣旨给乔老道,让他为百姓们求一场雨。未曾想到,这乔老道听了半分惊慌都没有,反而是一口应下。
百姓们听闻这件事情后万分惊喜,他们早就担心吃不上粮食了,此时民间只迫切希望乔老道能够尽快施法求雨。
在这么多人眼皮子底下,求一场雨,他也没有作假的可能。若是真失败了,舆论能将乔老道高高捧起,也能将乔老道狠狠摔下,这也正是乾隆想要看到的。
乔老道按照自己施法设坛的要求,向乾隆讨要了些物品,大部分都是些牛羊类的供品,宫中一应俱全,乾隆也没瞧出有什么特别之处来。
求雨当天,艳阳高照,乾隆亲临现场,就是想看看这乔老道到底有几分真本事。眼看着太阳高悬,万里无云,更坚信这乔老道是个妖言惑众,坑蒙拐骗之人,今天必能让他下不来台。
可台上的乔老道一点也不慌,按部就班地施法念诀,还将自己事先画好的符咒尽数烧掉。观摩的百姓们只看见他口中念念有词,却都不清楚他到底是在念些什么。
整个求雨的过程很长,渐渐的人群中出现了质疑的声音,“这老道该不会是骗人的吧。”台下的百姓们议论纷纷,可却完全没有影响到台上专注施法求雨的乔老道。
就在众人被阳光晒得恍惚,认定乔老道也是个骗子时,突然间狂风大作,原本万里无云的天气,渐渐覆盖起了乌云,让人觉得不真实。
直到雨滴落到众人的脸上,感受到雨水的凉意,百姓们这才认识到乔老道真的将雨水给求来了,他们今年的收成有救了,纷纷在雨中欢呼雀跃。
乾隆对此十分震惊,看向台下,发现百姓们纷纷跪地,叩谢皇恩,感谢皇帝将乔老道请来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事到如今,乾隆不得不承认,这乔老道是真有修为在身上的,如此一来,他便没有了斩杀他的理由。尤其在他的帮助下,自己还顺势收割了一波民心,他心底也是由衷地为这场雨而高兴,当即赐给了乔老道颇为丰厚的赏赐,放他离开。
而乔老道来的时候身无长物,活了这么多年,也早已对这些身外之物并没有多少兴趣,离宫之后,便将这些赏赐都分给了穷苦百姓。
可没过俩月,乾隆便回过神来,为何又反悔当日所作所为,一定要将乔老道斩杀呢?
在乔老道当着众人的面,求来了大雨之后,民间直接将乔老道看作了神仙,此番是下凡来替他们这些凡人解决问题的。
民间对他推崇不已,说书的、画本的都将乔老道传得神乎其神,本事通天。可这对于一代君王而言,不是一件好事。
乾隆在微服私访的时候,更是亲耳听到有百姓说,“这乔老道才是真正的神仙,能给他们活路的,比那个只知道在宫里享受荣华富贵的皇帝可好太多了。”
当时乾隆还与他们对峙理论,强调乔老道是他请来的,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么多人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都认为乔老道才是民心所向,才是百姓们最该爱戴的人。
这显然动摇了乾隆治国的根本,本来这乔老道本事通天,放他顺利离开皇宫,他心里就存了疑窦,万一日后拿不住他,对自己的皇位造成威胁可如何是好。
可当日在那么多百姓面前,他也不可能真的发落了那乔老道,只能顺应民心赐他金银财宝,如今看来放虎归山,真是大错特错。
帝王最难以接受的,就是手下有人功高盖主,眼下乔老道虽说是道士,但也不过是一介布衣,百姓奉他为天子,却将乔老道直接称为神仙,直接压了他一头,靠着这一场雨,乔老道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就已经凌驾到他的头上去了,这是乾隆难以接受的。
所以他立即派人再去寻了那乔老道,并下令以欺君之罪,将其斩杀。官兵们追到乔老道时,他对于自己被捉拿一事,也并无剧烈反应,顺从地跟着他们走了。
仿佛乔老道早就知晓自己此番是被问罪的,他被问斩,民间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可这些声音不足以让担心地位受挫的乾隆收回成命。
行刑那日,刽子手手起刀落,刀刃却并未接触到任何人,乔老道在最后关头化为一束金光消失不见。经此之后,更多人坚信这乔老道必然是神仙,最后关头回到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