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孟尝君的江湖名声有点太夸张了吧
创始人
2025-06-11 03:33:31
0

文 / 子玉

战国四大公子,平原君图名,春申君求富,信陵君一心为国家,而孟尝君一切的出发点都只是为了自己。

因为鸡鸣狗盗的故事,孟尝君的名声家喻户晓,历史走过了两千多年,至今,他依然是人们口中的“明星”人物。

但实际上,他响彻江湖的名声和他的所作所为根本就不匹配。

先说司马迁当年采风时的一段所见所闻吧——

司马迁来到孟尝君当年的封邑薛地的时候,他看到和所接触到的人都是一些没有素质且一言不合就与人拳脚相向的暴烈之徒。

简直和鲁国那样的礼仪之邦没法比。

为此,司马迁特意“采访”了当地人,得到的答案是:

“孟尝君当年‘招聘’的都是一帮奸邪之徒,前后足有六万多户人。”

这就好比,一个人不断地给一池清水中滴入墨水,时间长了,池水的颜色也完全变为了黑色。

这次采风直接突破了司马迁对孟尝君的认知:

“江湖上盛传,孟尝君这人以好客自喜,果然名不虚传呐。”

确实,而且孟尝君为了让这些门客甘心为自己卖命他还总结了一套收买人心的方法论——

每次,他和新来的门客谈话的时候,屏风背后总会站着一个人在悄悄做笔记,将门客家里的相关情况详细记录在案。

很快,这个门客的家人就会收到孟尝君馈赠的厚礼。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老板悄悄地给你的家人做了一些事情,你知道后肯定会大为感动。

既然他都能这样对待你的家人,那么你跟着他肯定也会前途无量,至少,吃饭不成问题。而且,你一定会觉得,你的老板是一个有心且无比细心的人。

也就是说,孟尝君开局就将人心给收买了。

▲孟尝君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高,实在是高。

为了显示对宾客的尊重,孟尝君在生活上也与大家是同一个标准。曾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闹情绪,当孟尝君将自己的伙食展示给他看的时候,这人直接就羞愧自杀。

相信这件事情上了“头条”之后,孟尝君的名声只会更大。

结果是,大家都觉得孟尝君对自己很重视,都争着为孟尝君卖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限。

一时间,天下人都争着“入职”孟尝君的“公司”,孟尝君的门客很快就达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说实话,孟尝君对待“员工”的这套方法论确实值得现在的老板们学习,这对于凝聚人心,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的确非常奏效。

但是,孟尝君门客的成分却很复杂,都是一帮亡命之徒,在老家混不下去从而来孟尝君这里讨口饭吃。

即使像那两个擅长学狗叫、学鸡打鸣的无用之人,孟尝君也照样一视同仁。

有意思的是,孟尝君从秦国逃命的时候,正是这两个人解决了孟尝君的心头之忧。

其实,也只是误打误撞而已,如果没有函谷关逃命事件,那两个人在孟尝君府上永远都是被鄙视的对象。

和平原君一样,孟尝君也是一味扩张门客队伍的数量,而根本不注重质量——

平原君门客数千,但却在出使楚国时生生就凑不齐二十个人规模的团队;孟尝君手底下也就一个叫冯谖的人能拿得出手,正是这个冯谖后来一手操盘了孟尝君再次被齐王重用并恢复相位的事实。

反观信陵君,他的门客群体充满了各个领域的精英,有善于出谋划策的,有擅长军事的,有勇力过人的......

总之,每当信陵君有燃眉之急的时候,总会有人及时站出来为信陵君分忧。

▲信陵君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怎么说呢,平原君和孟尝君是以利益捆绑众人,而信陵君则是以一颗真诚之心打动别人。信陵君亲自为看大门的侯嬴牵马,和隐身于市井中的毛公、薛公打成一片,这些事当时都是轰动一时。

不同的待人态度,得到的人才质量也绝对是相差巨大。

而同样好名的平原君在个人操守上却高出孟尝君好几个段位——

邯郸之战,赵国有亡国之危,平原君在不断求救于信陵君的同时还亲自率领团队去楚国搬救兵;在战斗进行到最紧张时刻,平原君直接散尽家财将自己的家人和门客全部组织起来去保卫邯郸。

在爱国这方面,平原君确实没得说。

可你再看孟尝君干的啥事——

齐湣王在灭掉宋国之后彻底飘了,更不把孟尝君放在眼里了。孟尝君在恐惧中逃往了魏国,并出任了魏国丞相一职。然后,他转头就联合秦国、赵国、燕国一起讨伐齐国。

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

诸位,孟尝君也是齐国的王族子弟,他也下得去手?

五国伐齐导致的后果是:齐湣王被杀,齐国直接从东方大国的地位上跌落下来,从此再也无力与诸侯争雄。

对,就是躺平了。

呵呵,给秦国干了件好事。

战争结束之后,孟尝君直接以自己的封地为根基闹起了中立。齐襄王因为畏惧孟尝君又重新将他请了回来,重用。

这觉悟,根本就没和人家平原君在一个段位。说白了,人家平原君虽然能力一般,好名声,但起码爱国呀。

▲平原君 电视剧《大秦赋》/剧照

可你孟尝君竟然联合诸侯直接打残了自己的母国。

是,你和齐湣王之间是有矛盾,可你看人家信陵君是怎么做的——

魏王对弟弟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是各种忌惮,在击退秦军之后不仅不重用而且是各种猜忌。而信陵君宁愿忍着,以酒色自残,他也绝不做一丝伤害魏国的事。

即使当年在窃符救赵之后他也没有将十万大军据为己有而是放归了魏国。

说实话,以信陵君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他到哪国都会得到重用,但他没有,因为当时,七国之间相互攻伐已经成为常态,他才不会做对不起母国的事。

反观孟尝君,有奶便是娘,为了个人私怨更是对自己的母国举兵相向。

再说孟尝君干过的一件很过分的事——

有一次,孟尝君路过赵国,平原君对他进行了隆重的招待。由于久闻孟尝君的大名,赵国人自然将他和“高大”、“威猛”、“英俊”这些词关联,所以也都争着想要一睹孟尝君的真容。

可现实却让他们是大失所望,孟尝君的长相和他在江湖上的传说根本就不成正比。于是,大家都开玩笑地说:

“以为孟尝君很魁梧呢,原来,这么猥琐,小丈夫耳。”

孟尝君直接怒了,率领他的门客就冲向了人群,一口气就击杀了数百人。在灭掉一个县之后才扬长而去。

瞧,这人有多敏感,普通老百姓说的话你也能放心上,再说,人家也是在开玩笑呀,说明他还是不自信。这次击杀无辜百姓的事实直接就给他打上了“残暴”的标签。

再说,那还在人家赵国的地盘上呢,你可真不把平原君的面子当回事呀。

恶有恶报,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名夺利将薛地搞得是鸡飞狗跳。齐国、魏国趁机会联合对薛地用兵,一举灭之。

▲齐湣王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剧照

孟尝君多年的经营不仅一朝归零,他的后代更是被斩尽杀绝,直接绝嗣。

而正是这位孟尝君,他的父亲当年根本就不想让他活下来——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当孟尝君于五月五日这天生下来的时候,田婴直接交代老婆:

“这一天生的孩子,对父母不好,就别养活了。”

但母亲还是悄悄将孟尝君养大。面对父亲的不待见,孟尝君一语惊人:

“您说我长到像门一样高的时候就会对父母不利,那您把门加高一下不就OK了。”

田婴直接受惊。

孟尝君的聪明很快就在诸位兄弟中拔尖,而且是名震诸侯的那种,本来他是没有继承权的,但却在巨大名声的助力下被父亲立为了接班人。

只是,孟尝君没有将聪明才智用在工作上,而是一力经营自己的名声和富贵,完了还对自己的母国举兵相向。

名不符实呀。

(全文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

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平原君这人怎么样?

相关内容

刘德助0.001秒险胜 勇...
8月3日上午,在2025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800米决赛上,广西名...
2025-08-04 12:35:46
镇坪交警:圆满完成全国少儿...
阳光讯(记者 李孝华 通讯员 赵荣鹏)近期,镇坪县迎来了第二届“镇...
2025-08-04 12:35:31
捷尼赛思GMR-001首台...
捷尼赛思Magma车队在勒卡斯泰莱迎来了其GMR-001赛车的历史...
2025-08-04 12:35:01
原创 ...
文:文史咖【文史咖出品,必属精品,欢迎您的关注】 斯大林是苏联历史...
2025-08-04 12:34:28
田径全锦赛衢州站|吴瑞庭刷...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冯子涵 8月4日,在浙江衢州进行的2025全...
2025-08-04 12:34:18
原创 ...
和清朝有关的电视剧一直很多,比较多的就是关于后宫的爱恨情仇,不过小...
2025-08-04 12:34:14
原创 ...
傅作义,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之中屈指可数的一位将才。他不但在抗日战争之...
2025-08-04 12:34:07
原创 ...
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保护自己的生存空间,都维持...
2025-08-04 12:33:57
原创 ...
前言 宣徽院是元朝的国家重要管理机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作为...
2025-08-04 12:33:53

热门资讯

悟攻防 明礼仪 60击剑少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晖 8月3日,为期12天的2025年河南省“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阳光体育风...
原创 回... 四川挖出三国名将赵云墓,墓中出土的一把长矛震惊到了在场所有人。 众所周知赵云的武器不是龙胆亮银枪么...
六卷本《法国通史》在宁首发 本报讯 (记者 于锋)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11月28日,六卷本《法国通史》新书发布会在南京首发...
兴文化工程报道|用考古学为甲骨... 人物简介 章秀霞,郑州大学文学院、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甲骨文等古文字及先秦史研究。...
宁波荪湖遗址为了解宋元至明清时... 记者11月28日从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宁波新发现一处荪湖遗址,出土遗存年代主要为宋元...
原创 后...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其中最为厉害的还是曹操的魏国,至于刘备以及孙权二人曹操似乎已经成为公敌了...
原创 四... “了却君王天下事,留得生前身后名”。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或轻或重的痕迹,有的...
原创 1... “凭什么杜聿明、宋希濂他们可以出去,我不能!”“是不是谁以前官大,谁就可以优先?”“哼!我看是谁有用...
原创 韩... 1360年,在胡大海的推荐下,刘伯温投效到朱元璋帐下,朱元璋因此得到一个大才,为他日后开创明朝奠定了...
原创 1... 前言 在1964年的一个晚秋夜晚,苏联政坛上演了一场震撼的权力交接剧。赫鲁晓夫一手推翻斯大林遗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