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7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称,当天早些时候,一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V-22“鱼鹰”旋翼机在澳大利亚达尔文地区的提维群岛坠毁,机上共有23名海军陆战队士兵。据央视新闻报道称,这架旋翼机坠机时正在参加由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联合举行的军事演习,这场演习也被称为今年澳大利亚军队在北领地地区举行的规模最大的演习。坠机事件发生后,演习立马停止,附近的军队立马展开了搜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名机上乘员确认死亡,另有5人受伤严重,有生命危险。
V-22“鱼鹰”,近年来多次出现坠机
美国近些年来穷兵黩武,在全球各地耀武扬威。可是高昂的赤字不允许美国进一步扩军,衰落的军工产业不允许美国生产更多的武器装备,所以就只能让现有的存量装备和士兵以极高的强度出动。武器装备得不到妥善保养,士兵得不到充分的休整,军队出事故的频率自然就高了起来。说起来,美军这些年飞机坠毁的事件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出一起,就在8月24日夜间,一架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的F/A-18D战斗机坠毁,飞行员当场死亡。美国的盟友们也不遑多让,就在7月28日,一架隶属于澳大利亚国防军的MRH-90直升机在演习时坠毁,机上4名乘员全部死亡。所以说,美军及其盟军出现飞机坠毁事件,现在已经算不上什么让人感到意外的新闻了。
此前发生事故的澳大利亚MRH-90直升机
尽管如此,一次性造成3人死亡、5人重伤和15人轻伤的坠机事件,这对于近年来的美军来说,还是不多见的。这是因为往常美军坠毁的飞机要么是战斗机,机上乘员最多一两个人;要么是UH-60“黑鹰”这样的通用直升机,乘员最多也就十多个人。可是V-22“鱼鹰”旋翼机作为一种以运输为主要特点的多用途飞机,最大载员达32人,一旦出现事故就会动辄导致十几、二十几人伤亡。更加令人感到不安的是,“鱼鹰”旋翼机的设计存在不小的隐患,自从其开始测试以来就一直在酿成机毁人亡的悲剧,自1991年起,截至本次坠机事件,“鱼鹰”共出现了16起坠毁事故,造成总共53人死亡。其中只有两起事故是被反美武装击中而坠毁,剩下14起全部是因为飞机自身设计缺陷或飞行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去年美军共有两架“鱼鹰”坠毁,总共造成9人死亡。今年2月,五角大楼宣布暂时停飞所有海军、海军陆战队装备的“鱼鹰”旋翼机,以排查飞机上的安全隐患。结果停飞期刚刚结束,就发生了这么恶劣的飞机坠毁事件。
此前“鱼鹰”坠机画面
其实“鱼鹰”旋翼机的问题,是美国冷战后研发的一系列武器装备的一个缩影。当时的美国看着苏联一枪不发便土崩瓦解,全国上下的自信心都空前高涨。在这种心态下,美军也上马了一批远超当前科技水平的武器装备研发项目,“鱼鹰”旋翼机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美国是直升机作战理念的先驱,多年以来,美国一直想要开发一种既有运输机一般的载重量,又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的飞机。在这种需求的指引下,1988年,大名鼎鼎的波音公司和贝尔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发的V-22“鱼鹰”旋翼机横空出世,其性能指标基本实现了美军此前的要求。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鱼鹰”的两台旋翼发动机所产生的气流常常会互相干扰,而且在从垂直状态转入水平状态时,还有可能产生下洗气流,导致飞机失控。而且为了能让“鱼鹰”在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上起降,还采用了折叠机翼设计,这就让飞机的结构更复杂、更容易发生事故。
“鱼鹰”在美军的武器库中,属于主力装备
不客气地说,“鱼鹰”旋翼机很难算得上是一款合格的飞机。不过显然美国高估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在其气动布局和结构可靠性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时就让其进入军队服役,狂妄地认为波音公司和贝尔公司可以在“鱼鹰”服役期间慢慢改正其存在的缺陷。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自“鱼鹰”服役以来,就基本没有进行过什么改进。所以虽然美军采购了400多架“鱼鹰”,但妥善率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去年《福布斯》杂志披露,五角大楼可能会在近几年内宣布退役“鱼鹰”旋翼机,结束这场长达三十多年的闹剧。严格意义上来看,对本国技术实力过度自负、批准还不成熟的武器进入军队服役的五角大楼高官,要对这些死于“鱼鹰”坠毁事件的美军士兵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