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的医学领域,多个专业人士纷纷论证了男人也可以生娃这一令人惊讶的观点。妇产科专家指出,通过先进的医学技术,如子宫移植等,男性可以拥有孕育生命的生理基础。生殖医学专家进一步解释,从基因层面来看,男性体内也含有能够参与生育过程的细胞和物质。胚胎学专家则强调,在体外受精等技术的支持下,男性的生殖细胞可以与女性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胎儿。这些专业人士的论证,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只有女性才能生育的认知,为生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和突破。
作者:国馆
都说女人生娃,九死一生,如同从鬼门关走个来回。
所以很多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让男人也能生娃。
如此,在生娃的时候至少能打个商量,让男人帮忙分担一部分。比如女人生一胎,男人生二胎,不仅能为女人分担痛处,还能让男人多多理解女人的难处,有利于家庭和谐。
只可惜,造物主好像从来没有这个打算。
不过最近有了喜讯,多名专业人士,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有数据,有病例,有理有据地论证了一个事实:原本只有女人才有的子宫,男人也有。
众所周知,子宫是女性特有的生殖器官,是繁衍后代的必备场所。
现在既然说男人也有子宫,那生娃自然也不在话下了。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个违背常识的笑话,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了。
数百男子被罹患子宫、卵巢、阴道等妇科疾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有一名护士霍某某,2017年6月在《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
在论文中,选取了80名患有子宫肌瘤的病例数据,用来分析子对宫肌瘤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
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但论文中还提到,将这80名患者分为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在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在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
也就是说,在这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有55例是男人。
事件曝光以后,网友们自发去知网上搜了一下,发现类似这种让男人长子宫的论文,并不是这位霍姓护士姐姐一个人的独创。
有很多男人在这些专业人士的笔下,患了包括但不限于子宫出血、宫颈癌、卵巢肿瘤等原本只有女人才会得的病。
比如,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沈某发表的论文《妇科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治》中,对照组的病例中有男性20例,治疗组中也有男性病人20例。
在另外一本叫《中国医药指南》的期刊中,有一篇《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联合卵巢移位、阴道延长对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的文章中写道,“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中60例(60%)为男性,40例(40%)为女性;观察组中55例(55%)为男性,45例(45%)为女性”。这些男同胞们则是被患上了卵巢、阴道等方面的疾病。
另一篇名为《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意义分析》的文章中称:“实验组有31例女性患者,有34例男性患者。对照组中有32例女性患儿,有33例男性患儿。”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男同志们直接被赋予了生儿育女的能力,还有相当部分人直接被定义为“高危产妇”。
根据其他记者的调查,涉及到此类问题的刊物还有《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大家健康》《中国医药指南》《中国农村卫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等刊物,都是行业内专业的期刊。
事情发酵以后,齐鲁医院发布情况说明,给予该文作者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涉事期刊《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则表示,正在核查处理。
另一家期刊《中国医药指南》也发布声明,对涉事编辑作出辞退处理,并进行内部整改。
其他涉及到的医院和杂志期刊有的表示,领导非常重视,正在核查处理。也有期刊表示,出现此类错误,是因为作者打错了字。
事实真是如此吗?
仅仅是处理一两个作者,或者两三个编辑,就能解决问题吗?
有钱能使男人生娃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现在要想证明男人也能生娃,也无非就是钱的事。
据已经公开的信息显示,齐鲁医学院霍某某论文涉及到的期刊,是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在2014年创刊主办的,现在名为《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是我国目前唯一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每月出3期,一年36期,每期刊登论文数量不等,长短不一,少则40篇,多则149篇,全年大概能刊出3000多篇文章。
大多数时候篇幅都不长,除了妇科专科的内容,有时候也刊登与妇科无关的文章。
近期根据相关媒体多方调查发现,有专门从事论文代发的中介机构对《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的版面费报价区间跨度很大,从4000元至10000元不等,而且还能提供代写服务,代写费只需600元至800元即可。
刚开始,中介机构还表示可以发表论文,交稿后大概4至6个月就能见刊,可马上又表示,期刊已经停刊了,暂停收稿。有中介委婉提醒说,杂志被媒体曝光了。
现在,在中国知网上只能查询到该期刊2024年及以前所发表的论文。
事情发展到这个样子,其实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是如何发生的。
男性哪里来的子宫?更不会有什么子宫肌瘤;自然也没有卵巢,更不会有卵巢移位;男人当然也不会生娃,更不会有产后那么多的问题需要护理。
这都是常识。没有学过医的平常人,农村大字不识的老太太,都明白的常识。
可是,那么多医药专业的工作人员,为何会写出那些离谱、荒诞的论文,还能在权威的专业期刊上发表呢?
对这一点,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是明白的。
大家推测,这都是为了评职称而发的“水论文”。文章中所谓的实验数据、病例研究,都是假的。
那都是在网络上随便下的论文,然后机械地把数据套上去,拼凑炮制而成。至于科不科学、合不合理、正不正确,甚至是否合乎常识,根本就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在意。
不仅作者本人不看不想,就连所谓专业杂志的编审也形同虚设。
反正一边有人花钱发论文,一边有人拿钱办事。
一切都是为了发财,和气生财。
除了钱之外,其他一切都没人在意了。
其实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糟,更乱。
就在今年3月份,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还发布了2025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其中有5本被预警的原因就是“论文工厂”。很多大学也列出了负面刊物清单,对一些过分的“问题刊物”的文章不再视为有效的学术成果。
但我们都知道,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中国新闻周刊也评论称,代写论文、山寨期刊、版面寻租等学术不断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事实上,却不仅仅是什么山寨不山寨的问题。像齐鲁医学院涉及到的这本《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可是专业领域的专业单位主办的权威刊物,照样干这不地道的事。
这些荒唐事,之所以如此猖獗,自然是有着广泛的需求市场。
其实不只是医护人员,还包括比如教师群体,他们的晋升、评职称,靠的不仅仅是临床、讲台上的真本事,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
有这样的需求,自然就会有人生出靠此赚钱的想法。“水论文”灰色产业链就因此而形成了。论文的质量嘛,却再没人关心。
作者方关心的是文章能不能发表,能不能达到评职称的条件;刊物方则只想快速审核,多多发表,多多挣钱。
本来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马克思也说过,只要利润足够,就一定有人愿意冒足够的风险,付出足够的代价,哪怕是生命,去搏一搏。
所以,尽管有严格的政策、法律规定,也总有人昧着良心、冒着风险、赌上前程,去做这违法的勾当。
只不过现在医学界也如此猖狂,就难免让人胆战心惊。
这可不仅仅是学术不端的问题,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只要想到这些在学术成果上弄虚作假的人,同时也是亲手为患者治病疗伤的人,就不得不让人害怕。
如此下去,就不是男人得妇科病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都要病了的问题。